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创业的旅程 > 第47章 在巨大的动荡中签约EMI

第47章 在巨大的动荡中签约EMI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第二天从台北飞到香港参加亚太音乐论坛。大会安排我参加6月5日下午的“亚洲数字音乐机遇”论坛。在会前一周,又临时通知我参加最后的闭幕式论坛。看到参加闭幕式论坛的名单,很多都是对音乐产业有过巨大贡献的人,很多是我尊崇的对象,名单上有IFPI主席约翰·肯尼迪,环球全球主管数字的副总裁罗布·韦尔斯,Sony BMG亚太区总裁凯尔文·沃兹沃思,华纳亚太区总裁拉契·拉瑟福德,还有独立唱片公司代表特里·麦克布赖德(Terry McBride)、Haji Taniguchi、Paul McGuinnes、Harvey Goldsmith、Ian Chapman Banks、Charles Huang 、Atul Churamani和我。看到这个名单,第一感觉是我并不适合上这个闭幕式论坛,所以拒绝了两次;但大会坚持认为我们是中国正版数字音乐方面的代表,参与的意义是重大的,否则没有正版网络音乐的代表。最后我只能同意。

然而在这个闭幕式论坛上我依然惶恐,只说了两句话而已。倒是Sony BMG的沃兹沃思先生向众人说:“我们应该支持像Gary、巨鲸这样的做正版的音乐人和公司。”然后指着我。我感激他当时对我的微笑和鼓励。

我这次来香港最重要的还是和周倩仪以及最后一次出差的马克一起商讨确定最后和EMI的合同。当时EMI会有进一步的变化,尤其是EMI亚洲。网上已经开始风传郑东汉将卖掉EMI中国部分和EMI步升及大风公司,并成立一个新的公司,EMI中文曲目和中国歌手都会并到郑东汉的新公司。我们都知道这种交易耗时长,并充满了不确定性。而一旦交易确定,执行交割、重组、管理、人事等又要等一些时间。如果不能迅速完成和EMI的合约,则可能又需等待3个月或更长时间才能开始探讨合作。我们离开会场,在旁边的一个中餐厅吃饭并继续讨论事先准备好的Term Sheet。两个小时后我们基本确定了主要合约条款,并约定可能会签署三方协议,如果EMI中国分拆被收购的程序进行得快的话。但无论如何将在6月20日前确定最后合约版本,供双方签署。

EMI突然提速,我和周倩仪都很兴奋。EMI被Terra Firma收购后的大型重组以及EMI中国将要发生的变化非但没有拖延我们整个项目,反而让我们感觉是在一片纷乱中迅速前行,更快地直达目标。

6月6日,我们已经收到EMI发来的正式合约。我将其转给了巨鲸和Google的相关同事,并请他们提出意见或建议。在邮件里我再次感谢同事们的努力和支持,尤其是Alan长途飞往伦敦开会的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我也提醒大家我们必须尽快签署,因为EMI不断的重组和变化都会增加很大的不确定性。

6月13日收到环球的合约之后,我们和Google约定必须尽快开会讨论并通过EMI和环球的合约。巨鲸的法律顾问Bradley和Justin 参加,Google的法务William也参加。 Google是一家在各方面都非常注重法律风险的公司。会议从早上9点一直开到下午2点左右,实际上在开到两个小时后我的大脑已经跟不上进度了。而对面的William就像一个优秀的马拉松选手,始终保持着同样的精力、语速和敏捷。

在这次会上,我感到自己学到了太多东西,学会了如何更细致地发现和看到合同的重点,发现和找到可能存在的风险,当然也更深地认识到“再厚的合约也是不完美的”。在我的大脑和体能即将崩溃的时刻,William说:“好,差不多了。”我差点起立鼓掌。会后我写了一封邮件给他,认真地表示“深深的敬佩。但庆幸自己这一生都不会当律师”。会上,洪锋提出的一些产品技术上定义的修改,需要我们返回环球唱片讨论修改。

在香港亚太音乐论坛期间,鲁本安排了Sony BMG全球副总裁奥利·奥伯曼(Ole Obermann)和我们一起开会,我向他详细地介绍了项目和商业模式。我和Sony BMG亚太区的同事鲁本、埃德温、丹尼尔、崔震东等讨论了很多合约细节以及收入增长模型,虽然在本质上并没有进展,但我们都知道这些更详尽的准备只是为了让Sony BMG总部能够为这个项目开绿灯。

论坛期间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插曲,就是和苹果总部iTunes 的团队见面。这是苹果亚太区事先安排好的。苹果亚太区的Tony告诉我主要有3个目的:(1)帮助iTunes美国团队进一步了解中国数字音乐市场,比如我提到的中国应该是广告模式的免费音乐等。(2)帮助iTunes美国团队了解更多中国音乐用户的习惯,比如用户用什么来创立自己的播单,他们的MP3机里一般有多少首歌,他们的PC里有多少首歌,他们是如何进行音乐分类的,等等。(3)巨鲸对iTunes的建议或提案。

能够有机会同苹果的人见面让我们感到很兴奋,毕竟我们中的一些人也是苹果的粉丝。我们也很期待能同苹果合作。我本来以为是只有三五个人的小会,但当我推开会议室大门时,却发现这是一个大会议室,里面已经有十几个人了。Tony介绍完我后,我作了一简单的介绍,说出了简单的结论,就是我们在中国做收费下载并未成功,免费广告模式更符合中国市场。有人好像要鼓掌的样子。

大家提了很多问题,核心问题仍然是如果iTunes在中国开店,提供品质更好的服务,会有人埋单吗?我反问:“为什么iPod已经在中国销售几年了,iTunes却从未想过在中国开下载店呢?”在会议快要结束时候,我初步感到苹果对在中国开iTunes下载店并不太热心,甚至进一步感到在美国的iTunes下载店对苹果都不太重要了。苹果应该希望买苹果产品的用户可以从很多地方获取音乐,毕竟iPod除了可播放苹果加密的AAC文件外,还可以播放全球最通用的MP3文件。尽管如此,我还是说,希望苹果在中国要以某种形式整合提供无缝的音乐硬件、软件、内容的服务,这样才能体现苹果的文化和精神;而不是对中国市场放任不管,任凭苹果用户和iPod用户在中国下载盗版音乐。

2008年7月3日下午到7月4日中午,我们和EMI团队不断交换修改文件。我和周倩仪几乎每半小时通一份邮件或打一次电话。7月4日中午,巨鲸和EMI正式签署了协议。 我将签署的合约转发给Google和巨鲸相关同事,尽量用平静的语言说:“诸位先生,EMI和巨鲸刚刚签署了最后合约,授权Google和巨鲸合作提供免费音乐搜索下载试听服务,并且是MP3不加密格式的。由衷地感谢你们每个人。”10分钟内,祝贺的邮件和短信纷纷到来。洪锋的短信“恭喜。You are the man(干得不错)”令我感动而惶恐,我何德何能,做了什么值得这样的称赞呢?

同环球的合约最后一个问题是一个技术方面定义的界定和修改;虽然并不是一个大问题,但仍需环球亚太区技术部门取得环球总部技术部门负责人的批准。 可是环球总部相关技术负责人正好在一个长途的商业旅行中。李婷一直试图推动环球亚太区负责的Ivan和负责合约的Patsy 能够尽快找到总部技术负责人,并确定修改或召开电话会议,以便迅速解决这一问题。

7月8日,正好环球大中华区总裁张松辉来北京,我请环球中国的Eugenia 帮忙约了和他见面。张松辉是音乐行业的前辈了,他和张学友的合作和情谊是一段佳话。1986年张学友演艺事业跌至谷底,去台湾发行第一张国语唱片时,张松辉就负责宣传兼做司机,年轻的张学友经常住在他家里。随着张学友唱片的大卖,两人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张松辉也因业绩卓越晋升为台湾宝丽金唱片的总经理。2000年宝丽金唱片被环球唱片收购后,张松辉受邀加盟上华唱片,而张学友拒绝其他公司邀请,也随张松辉加入上华唱片,这样才有了后来环球收购上华唱片的事情。

因为会议时间不长,我直截了当地告诉他现在合同里只有一个小的技术定义需要修改,但已经拖了两个星期了,希望他能帮忙推动。张松辉当即打电话询问了情况,并催促快办。

2008年7月10日,巨鲸与环球唱片签署了最后合约。我代表巨鲸和Google团队当即写了一封感谢信给环球同事,包括Steve、张松辉、Patsy、Eugenia、Ivan、Joan 等,并期待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合作。我也发短信感谢已经离开环球的梁康妮,感谢她对音乐的热爱和这一路对我们的鼓励,虽然她已经加盟了百度。我同时打电话给Eugenia,告诉她:“我真的很感谢你,虽然你并不是决策者。这一年多来,你的鼓励和信任让我度过了最黑暗的时刻。”

虽然我知道奇迹从何而来,但我又该如何说,从何说起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