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经营鬼才
跟安田财阀比起来,三菱家族的主权过渡就显得平稳有力得多了。★看最新章节请到WWW.Sangwu.net桑*舞*小*说*★话说一战结束之后,日本产生最多的就是暴发户。因为欧洲各国忙于谈判,在亚洲要买欧洲的货物难上加难,日本则从中捞取了巨额利润。一时间,国内产生了各种暴发户:纺织暴发户、造纸暴发户、矿山暴发户、药品暴发户以及卖废铁的暴发户,等等。
而这些行业三菱基本都在经营,获利就可想而知了。但就在三菱公司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时候,掌门人岩崎久弥决定离开自己的公司,隐居乡野,把公司大权交给了岩崎弥之助的儿子,岩崎小弥太。
有点乱了吧?我帮你梳理一下:三菱第一任掌门是岩崎弥太郎,他去世之后,由弟弟岩崎弥之助当社长,岩崎弥之助退休后,又让岩崎弥太郎的儿子岩崎久弥当社长,最后,岩崎久弥再度把权力交给了自己叔叔的儿子,38岁的岩崎小弥太。
1916年,岩崎小弥太正式走马上任,公司内部一片大哗,高管们纷纷上书,请岩崎久弥留任。而岩崎久弥则表示:“公司现在运转良好,每年利润丰厚,正是我退隐的好时机。当年岩崎弥太郎去世的时候52岁,我叔叔岩崎弥之助退休的时候也是四十多岁,现在我必须交出权力,报答叔叔。”
情词恳切,让人动容,没有人再多嘴多舌了。
和安田善次郎不同的是,岩崎久弥退居二线之后,的确是孑然一身,再也不干涉公司事务,毫无保留地把公司大权交给了自己的兄弟去打理。
岩崎小弥太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在1899年进入东京帝国大学学习法律,后奔赴英国留学,专业是应用化学。
可是到了英国之后,岩崎小弥太就改变了初衷,读上了欧洲古典学。这个专业主要介绍欧洲历史那些事儿,岩崎小弥太的理由很简单:要从思想上学习西方,不能局限在技术层面。
那时候的岩崎小弥太完全是一个热血、进步、愤怒青年。他四处演讲,到处演说,主张日本进行彻底的社会改变,融入西方文明当中去,他最大的理想是做一个伟大的政治家,率领民众脱亚入欧。
但造物弄人,1906年,回到日本的岩崎小弥太找不到一份让自己满意的工作,在父亲岩崎弥之助的劝说下,他进了三菱财团,担任副社长,年仅28岁。
不过,对岩崎小弥太来说,这个工作完全是个闲职,岩崎久弥工作努力,思想开放,把三菱财团弄得风生水起,岩崎小弥太根本插不上手。
闲极无聊的岩崎小弥太决定玩点自己喜欢的事情,于是,他成立了一个交响乐团,居然成为日本第一个交响乐团。不过,这个乐团经营很差,没到两年,就宣告解散。
接着,岩崎小弥太又办了个学校和图书馆,准备干点文化事业。这回,三菱家的元老们大加赞许,认为这对推广家族企业的品牌有很大的良性作用。
岩崎小弥太根本不在乎家族人的眼光,我行我素地发展自己的事业。到了明治天皇去世之后,他又迷上了佛教,开始阅读大量佛经,每天思考人的精神问题和东方哲学的内涵。
可是,还没等他顿悟呢,岩崎久弥就把社长的职位让给了他。
这回轮到我折腾了!岩崎小弥太大喜过望。这里我们再插播一段广告:日本的大部分家族企业,例如三井、住友,都是依靠大掌柜(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企业,家族的元老们只是控制资本,坐收红利而已。但三菱家比较特殊,社长大权独揽,一人独裁,能决定公司的生死存亡。
岩崎小弥太上任之后,不负重望。他所做的第一件重大改革对整个日本,乃至世界都影响深远。1918年,岩崎小弥太把三菱财团中的营业部门单独做成了一个公司,资本金1500万日元,名称为——三菱商事。
这是一家贸易公司,也是一个信息公司。他们的员工被派往全世界,搜集各种商业情报,随时汇报到三菱总部;他们也卖东西,把三菱旗下所有产品销往海外。
除此以外,岩崎小弥太开始扩大三菱家族的经营范围,开始向制铁、石油、飞机和化工迈进。随着事业规模的扩大,岩崎小弥太开始调整公司结构,让不同行业的企业都独立出来,三菱商事代表集团持有股份,以保证财团的各个部分都健康成长。
经过了漫长的改革,三菱的高层已经没有人敢小看岩崎小弥太了,他们送给他一个雅号:经营之鬼。
灾难之后的重建
鬼才这个称号,适合岩崎小弥太,也适合日本四大财团的各位首脑人物。正大光明地奋斗,养家糊口,或者是凭借聪明才智,在某一方面技压群雄,是为人才;懂得世故,学会圆滑,不按常理出牌来击倒对手,这叫鬼才。
不过,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鬼也有迷失自我的时候,比如他们误入天堂,肯定就要遭天谴。
时间进入20世纪20年代,日本的鬼才们就遇到了天谴。
当年在一战的时候,日本生产成本直线上升,拉动了出口产品的价格,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20年代,日本制造业开始受到海外市场的抵制。另外,欧洲的同胞们在一战结束后,喘了一口气,又把矛头掉转回亚洲,参与到大竞争当中来。
日本的压力更大了。为了挽回颓势,日本金融机构开始实行货币贬值政策,以保证贸易平衡。可是政府不答应了,他们认为,一国的货币应该足够坚挺,该勃起就得勃起,不能一遇到事情就颓废了。所以,政府开出的药方是,降低生产成本,缩减不必要的经济活动,保证日本经济平稳发展。
在政府的努力之下,1922年到1923年,日本的商业发展出现转机,四大财阀旗下的制造业都有不同程度的赢利和复苏,整个商业环境一片大好。
可惜,没好几天,1923年的9月,一场震撼全世界的大地震来袭。那天中午时分,东京市内一片祥和,人们正在烧火做饭,炊烟袅袅,香气阵阵。
突然,一阵剧烈的地动山摇,房屋瞬间坍塌,地面陡然陷落。倒塌的房屋、电线杆砸在火炉上,引发了巨大的火灾,整个首都陷入一片火海。
两天后,火舌才被控制。而东京的房屋有57万间被吞没,占整个房屋数量的四分之三,有将近20万人死亡或者失踪,怎一个惨字了得!
不过,事分两面,有得有失。地震之后,日本的经济居然出现了复苏的情形。主要是因为,东京被夷为平地,急需重建,这就拉动了商业的新增长点。政府放松了紧缩的财政以刺激经济复苏。无论是机械还是造船业都呈现出生机勃勃的一面,房地产、保险业的发展也跟着迅速抬头。整个日本似乎从经济颓势中再次站立起来了。
还没站稳呢,到了1927年,更大的危机如期而至。在大地震之后,银行的宽松政策遭到了报应。当时,日本的银行太多太杂,除了三井、安田、住友这样的大银行之外,其他的小银行都先天不良,后天缺氧,一战的时候,放出无数不良贷款;大地震的时候,这个情况更加严重。
到了1927年年初,市场风传东京大地震的贷款可能都收不回来了,银行马上就破产了!于是,挤兑风潮弥漫日本。台湾银行也随着停业。四五月间,政府开始行动,停止所有账户进行交易,接着有数十家小银行当了炮灰,死无葬身之地。
不久之后,日本银行业进行了大洗牌,有一半以上的银行被四大财阀所吞并。
这样一来,知识分子们开始把矛头指向了分割日本商界版图的四大财团。咒骂的焦点是,四大财阀自己干自己的,不帮助弱势企业。其实,这一点放到今天的日本公司内部,也是一个习惯。比如,三井财团内部的制造企业,就委托三井物产来出口和销售,运输则是用自己的海运公司来干活。而三井旗下的制造企业品类繁多,市场占有率很高,所以,换句话说,与制造业相关的其他产业等于都被三井自己垄断了。
住友、安田和三菱也是如此。反过来,这些大的财阀踩着小企业的尸体不断攀登上财富的顶峰,然后,再拿出巨额金钱打动政府高官在政策上给予他们援助,然后财团发展得越来越好,由此形成了一个奇怪的循环。
当时的经济学家们评价财团时说:“你们不过是一群唯利是图的商人,民主、自由对你们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其实,这种指责一直就有,随着四大财阀力量的壮大和对日本商业的分割,人们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这种抨击。
就在日本商业界陷入混战,咒骂与欲望喷薄而出的时候,在大阪,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扛起了工具箱,挨家挨户地推销产品。他只上过四年小学,父亲生意失败后,家道衰落,生活拮据。于是,小男孩给一家电器商做起了学徒,开始了自己艰苦的赚钱生涯。
但没人能想到,正是这个看起来羸弱的年轻人在23岁的时候独立创业,建立了一家电器制作所,70年后,他的收入跃居日本第一,在他逝世的时候留下了15亿美元的庞大财产。他创立的企业名垂青史,也成为三井财团的坚韧一环。
这个人叫松下幸之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