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领导用人(2)
1伯乐求贤心态七述
领导应当矫正自己的求贤心态:不是沽名钓誉,而是事关组织生死大计。有了上心,领导在求才过程中才不至于偏离中轴线,更好地实施以下能力:
(1)爱才之心
爱才是宝贵的财富。招揽不同程度的人才,于领导来说都是利大于弊的、强于己者师之,等于己者交流之,下于己者指导之,则领导于无形中也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况强将手下无弱兵,若身边没有几个才华卓越的干将和一大批各类骨干,孤家寡人是很难成就大业的。而且领导者起用一个人才,他就会带来或吸引一批人才来,你所领导的事业必然兴旺发达。因此,领导者首先必须有爱才之心。同时,爱才必须出于公心,从事业大局出发,做到用贤任能。
(2)识才之眼
领导者仅有爱才之心还不够,还应具备识才之眼。善于用才首先应该先会识才。庸人手下无人才,人如果自身庸俗浅陋,识才用才则无从谈起,倒可能使那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无能之辈云集身边。这要求领导要察言观行,尤其是观行,这是识别人才本质的根本方法。要善于识别不同类型的人才。人各有才,只不过是才能有大小之分、方向之别。领导者必须从事业和工作要求出发,决不能从个人好恶,或按自己的模式,去识别和评价人才。至于什么才是“才”,下面将详细叙述,此处就不赘记了。
(3)求才之渴
既有爱才之心,自有求才之渴。从群体看,人才难得。既是人才,必有出众之处,自然是不可多得。不多的人才又是淹没在广大的人群之中,这就需要领导者孜孜以求才能得到。从个体看,恃才自傲的现象是常有的。既是人才,自有其独特的个性,不会轻易随和,更不会趋炎附势。如果领导者无求才之渴,人才是不会自动到你这儿来的。领导者求才,不是过问所有下属的选用,主要是选用你直接管理的下一层的“将才”。至于再下层次的人员,那是“将才”自己去选用的事。如果领导者什么人才都选求,不仅容易模糊你选求“将才”的视线,而且干扰了下一层次的领导职能。
(4)容人之量
①容才之长。一些领导者对一般的人才可以任而用之,可对八斗之才,拔尖之才,尤其是超过自己的高才却容忍不了,认为人家构成了对自己权力和中心位置的威胁。于是,嫉妒之心油然而生,压才之举随之而行。孰不知,这是愚人之见。真正的人才必须脱颖而出,任何人也压不住。高明的领导者,对高才是喜不是忧,是扶不是压,是求不是弃。因为他懂得,高才是事业成功的希望;②容才之短。人才虽有所长,也有其短。有的优点突出,缺点也突出;有的恃才自傲;有的不拘小节;有的怪脾僻习;人才之间还有各种矛盾。因此,领导者既要用其长,也要容其短;③容人之过;④容人之言。即要听取贤才的各种主张、意见,鼓励他们讲话,尤其能听取他们讲出不舍自己的意见。
因为,既然是人才,必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必然对自己的见解充满自信心,对领导者的意见不会随声附和,往往固执己见。有的人才还往往不懂世故,不顾情面,不分场合,秉公直言。领导者容人之言,也是发扬民主的表现。作为一个领导者,应当接贤纳谏,广开言路;⑤容才之冒犯。容才之中,容人之冒犯最难。某些领导者如“老虎的屁股摸不得”,“太岁头上的土不能动”,一摸即跳,一动就怒,你稍有不慎,如有冒犯之举,他就伺机报复,以“兵”相敬。真正有远见、有度量的领导者从不给冒犯者“穿小鞋”,对合理的冒犯,引咎自责;对不合理的冒犯,也能以事业为重,从大局出发,毫不介意。因为他知道,这些“胆大包天”的冒犯者大都秉性耿直,光明磊落,这正是难得的人才,是事业希望所在。
(5)容人之过
一些领导者并不是不知用人所长,避其所短,只因不能宽容其过错,而使用人所长成为空谈。无数事实证明,大凡这样的领导者难有大作为;反之,那些能够宽容人的短处和过错,甚至也能宽容“恶”的领导者,多能成就一番事业。如春秋时代,齐恒公容管仲一箭之仇任之为相,遂有“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唐朝初期,李世民不记前,重用自己的“政敌”魏征以及其他贤才,得以开创“贞观之治”。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林肯的胜利也有赖于此。
(6)举才之德
领导者应有举荐人才的美德。一个岗位不适合的人才是一个不安定因素,即使他本人顺从,没有表现出怀才不遇的情绪,但“事不平,有人鸣”。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人才与领导者作对比,降低领导者的威信。因此,当领导者尚能胜任自己岗位工作时,应将人才推荐到上级或其他合适的岗位上去;当领导者相形见绌时,应有勇气让贤。领导者应像教师,如果学生超过老师,是老师的最大光荣。领导者应不拘一格提拔年轻有为的人才,为组织不断增添新的活力。
(7)护才之魄
领导者要防止“棒杀”人才,也要防止“捧杀”人才
俗话说,“英雄志短”,人才在工作中通常是坚韧不拔,但在感情上往往比较脆弱而受不起委屈。人才一旦做出成绩,受到奖励,就可能引起种种非议,人言可畏,众口难挡,这时领导者应勇敢地站出来维护人才,到下面去做思想工作,必要时要对恶意诽谤滋事者予以批评、惩戒,绝不允许“棒杀”人才。同时,领导者也要防止“捧杀”人才。人才出众,成绩辉煌,大家吹捧,结果人才自己失去自知之明,头脑发热,恶性膨胀,以为一切功劳都归于自己,忘记了,飘飘然走入迷途。这时,领导者则要清醒地站出来批评那些不恰当的吹捧、帮助人才正确看待自己,戒骄戒躁,谦虚谨慎,不要自毁前程。这也是对人才的另一种保护。
3伯系相马三去处
当领导在完成以上对待人才观念的修炼后,就应当反身到现实,众里寻他千百度,以伯乐相马的智慧去寻找自己需要的人才,首先领导需要明确何谓“人才”,清楚它的定位。首先领导需要明确何谓“人才”,清楚它的定位,综合地了解被考察对象的德、才、性。
“德”即指一个人所具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伦理道德等;“才”指一个人所具有的见识、胆略、知识素养和思维方式等;“性”指一个人所具有的心理品质,包括性格、气质、情绪、意志和兴趣等。
(1)“德”在敬业与忠诚
近些年来,职工欺骗公司、在外行为不端、败坏公司形象等事件不断发生,舆论要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呼声也日渐升高。与此同时,有关学校及培训单位在企业管理系中加开了企业道德与商业道德等课程。所有这些情况表明,企业为了本身的形象和发展,对应聘者的道德品质将会愈来愈重视。近来,根据一些对企业用人需求的调查,工作态度及敬业精神是企业遴选人才时应优先考虑的条件。对企业忠诚和工作积极主动是企业最受欢迎的人,而那些动辄想跳槽、耐心不足、不虚心、办事不踏实的人,则是讲究集体主义精神的企业最不受欢迎的人。
纵然有能力,但若品质欠佳,虚华浮躁,没有集体合作精神,那这样的人是不能算合格的人才的。
(2)“才”在学习与智慧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市场的竞争瞬息万变,企业如要持续进步,只有不断创新。否则,保持现状即意味着落伍。企业所开展的一切工作都是以人为主体的,因此拥有学习意愿强、能够接受创新思想的职工,公司的发展必然比较迅速。
当然,专业知识及工作能仍然重要,只是,在愈来愈多的企业重视教育训练,自行培养人才的趋势下,新进人员是否具备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也不是企业选择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取而代之的是该人接受训练的可能性,即学习潜力如何。
通用电气CEO杰夫·伊梅尔特告诉我们:重视人才是一个公司真正的财富。“你不一定非找才华横溢的人,但一定要找善于学习的人,这是衡量一个人智商的重要标准”,即时下盛行的“第五项修炼”。
另外,贤才还须具有对现实的敏感度,能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把握有利时机,同时发挥个人独创力,将这些个人智慧运用到组织发展中去。通过个人坚持不的学习,不仅脚踏实地地着眼于现实,还需要放眼未来,为组织的发展做好准备。
最后,凭借智慧能够进行自我人生设计的人才是人才,因为这样的人其人生目的明确、自我能力强不会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他们即使面临挫折,也能努力坚持,不会轻易退却,因而能在生产或其他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为自己在财富、家庭、社交方面的规划努力奋斗,以达成期望。
(3)“性”于沟通与健康
随着社会日益开放和多元化,沟通能力已成为现代人们生活必备的能力。以一个企业的职工而言,必然面对上级、同事、下级、客户等对象,甚至处理企业与股东、同行、政府、社区居民的关系,平时经常会对其他单位或个人进行协调、解说、宣传等工作。沟通能力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因此,考验一个新人的能力正在于此,若其初到企业就能在很短内熟悉工作环境,并且能与同事和睦相处,取得大家的认同和信任,那企业就应该重视这名职工的发展潜力。反之,如果过于坚持己见,处处与人格格不入,或不能适应企业文化,即使满腹才学,也难以委以重任。
除了沟通能力,从生理到心理的健康也是领导择人时必须关注的。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有成功的副业都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一个身体健康的职工,做起事来精力充沛,干劲十足,并能担负较繁重的任务,不致因体力不支而无法完成任务。
心理上,正直的品质,坚持到底,不屈不挠的性情也是贤才理应具备的素质。
总结下来,领导需要的人才应当是有智慧和有判断力的,而且最重要的是,具有放眼未来而又着眼于现实的人。也要挑选忠诚、正直、精力充沛、能摆正自我的位置并且有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干劲的人。
当然同时具备以上素质的人可谓凤毛麟角,但领导在择人时应注重以上素质的最大化、最优化,同时应下意识地对在职员工进行以上品质能力的培养。
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领导知道了自己将选择的目标后,就是把这些标准放之于现实生活中,去相中自己的千里马,这里介绍春秋战国时期魏国的变法名家李悝的“五视”法以考察下属的道德品质。
(1)居视其所亲。即考察该人经常和谁在一起。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一个人平时所喜欢亲近的人群里,就可以知道他的人品。
(2)富视其所与。即考察该人在生活富裕时将线钱花在什么上面。是贪图享受,花天酒地,还是救贫济困或广散钱财,招贤纳士。
(3)达视其所举。即考察该人身居高位时,提拔重用的是什么样人。是任人唯亲呢,还是任人唯贤?
(4)穷视其所不为。即考察该人在身处逆境时的作为。是否会人穷志短,牺牲原则换取利益?
(5)贫视其所不取。即考察该人在贫困境地时的作为。看其能否洁身自好,不取不义之财。
再用诸葛亮的“七观”法考验他们的才能和性情:
(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即通过观察该人对一些大是大非问题的态度和观点,来了解他的信仰和志向。
(2)穷之以辞辩以观其变。即通过和该人展开辩论以观察其应变能力。
(3)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即通过请该人出谋划策以了解其学识和视野。
(4)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即通过将灾事、祸事等告诉给他,看他的反映,由此来观察他是否有勇气直面苦难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