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领导协调(5)
领导者要严以律己,处处起表率作用。要求下属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必须做到;自己必须做到的事情,不一定要求下属都做到。不能完全用衡量自己工作好坏的标准,去衡量下属的工作,也不能用领导者应达到的标准,去衡量群众的行为,在这方面如不注意,也会影响上下级关系。
3重视协调后下属的反应
掌握了以上介绍的协调艺术和要领,领导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就应当注意下属对自己的协调行为的反应,争取做到:
(1)减缓下属的压力
一般说来,下属在工作中容易遇到的压力有:一是上级遇事缺乏主见,犹豫不决,下属夹在中间不好办;二是上级性格粗暴,工作方法简单,或者是工作目标制定得太高,使下属感到无法完成,又怕和上级关系弄僵,三是周围人际关系紧张;四是鹤立鸡群,受到别人的非议;五是家庭碰到一些实际困难等。这些现象给下属带来的压力是沉重的。因此,上级除了不断提高领导方法和艺术外,还必须采取有效的办法,来帮助下属减轻压力,卸下包袱。最好的办法,就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如在工作上要依靠下属,在感情上要亲近下属,在生活上要体贴下属,使下属有一种亲近感、温暖感和自豪感。
(2)要让下属感到自己的重要
有一句格言讲得好:“人人都需要感觉自己很重要。”事实说明,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关键问题是看你能不能信任他,会不会用他。上级只要敢于启用,用下属之长,下属就敢干,而且有时干得非常出色。这是因为上级把信任给了下属,使下属感到自己的存在和担任角色的重要。在这种情况下,下属考虑问题的角度就不再是从自己出发,而是把个人变成整体中的重要角色,使出浑身的解数做工作。
(3)让下属在依存与独立间找到平衡点
个人对他的依存,既可带来心理满足和安全感,又会带来挫折意识和不公平感。个人独立也可带来心理满足,但又带来危险意识和忧虑。寻求依存和独立之间的平衡,是多数人追求的目标。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处理,既要照顾独立性,又要保持依存性。上级要保持下属对自己的依存性,使下属服从权威和命令,又要保持下属的独立性,使他们有独立思考、提出意见建议、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决策的权力。具体到每个人来说,有人在认识过程中倾向于以外在参照物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称为场依存性的人;有的人在认识过程中,则倾向于更多地利用内在参照物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称为场独立性的人。这两种性格在价值评谈上并无优劣之分。哪一种下属,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场依存性的人要加强独立思想、独立判断的能力;场独立性的人要加强群体意识、严格训练自己的组织纪律观念。
(4)让下属在犯错后甘心受教
在实践中,下属出现了差错,上级如处理得当,就能使下属轻装上阵,而且能激发下属以将功补过、带“罪”立功的心态更加努力地工作。同时,下属还能从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上级也能从中进一步树立自己的威信,增强自己的号召力和凝聚力,赢得下属的信任和拥戴。
这首先要求领导能够面对失误勇于揽过,使下属感到上级的关怀,在自省中改过,领导者要做到“过不诿下”须注意这样几点:
●不能推卸责任。领导活动中不可能不出现失误,一旦发生失误情况,领导者应敢于承担责任,不能推卸责任,这是领导者道德品质的体现。
●对集体工作的失误,要主动承担个人责任。既然领导是集体的一分子,那就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不能回避,拒绝承担个人责任。当然,对下属的缺点和错误给予批评教训,是完全必要的,但对下属的批评必须掌握方式方法,注意分寸程度。开展批评时,要区别不同对象,采取不同形式。比如,对于脾气急躁,容易冲动者,宜采用商讨式批评;对于自尊心强,固执己见者,宜采用渐进式批评;对于依赖性强,试探性心理较突出者,宜采用触动式批评;对于下属所犯错误与领导布置工作要求高、脱离实际有关时,宜采用自责式批评。开展批评,要考虑被批评者的处境、态度,一时不能接受,可以转开话题,缓和气氛。批评上级态度要诚恳,不能采用讽刺、挖苦的口吻。批评错了,不能怕有失体面,要敢于主动认错,消除隔阂,以利团结。
4有效化解与下属的冲突
但是,某些情况下,领导因为个人成见,或者无法预警的原因与下属发生了分歧乃到冲突,这种问题应当如何解决?其实,这样的分歧产生是正常的现象。
这是由于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同,或者个的经历、学识、素质和能力不一样。确切地说,即使有时人们能够达成一致,这种“一致”也只能是一种大致的相同,而非完全的相同。
因此,面对下属的对立情绪,上级不用惊慌,关键要注意掌握下属心理变化规律和特点,并且及时有效地化解下属的对立情绪。具体来说,上级可以采取一下几种方法:
(1)反视析因
即当下属产生对立情绪时,上级首先就应该从自己方面找原因,做到从下属角度反视自己,评估自我,如工作上究竟存在哪些失误、缺陷和弊端,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加以纠正、调节和改善。上级领导不要总认为自己高明,一贯正确,而要有一种博大胸怀,“你可能对,我可能错,让我们共同努力,以接近真理!”实际上,这是一种自我反省、自我认知、自我调节的方法。
(2)以正抑进
古人说:“公生明,廉生威。”上级能够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办事公道,就会敢于说话,敢于管理,且下级最终也会服气。
(3)以情制逆
情感是连接与密切人际关系的纽带。上下级之间感情的信赖和依托,可以缩短彼此的心理距离,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有了基本的信赖感,就可以打消无端的猜疑和顾虑,减少各种误会。因此,上下级之间应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感情交流,从而消除对立情绪。
(4)以章约逆
一个单位的管理,主要应通过建立各种必要的规章制度来实现。一个管理严格、正气弘扬的工作环境,既会催人奋进,又会对人产生一种无形的约束。加强制度建设,依法行政,既能淡化下属对上级心理攻击的强度,又能有利于下属不良情绪的释放,因此,上级应坚持“以制度来约束人”的方法。
(5)泄“洪”排“沙”
领导者与下属的冲突也可能缘于下属的某种怨气怨言,其实这没什么。有怨气就采取一定方式让他发泄,有多少泄多少、有气不泄,弊着生“病”,即或在发泄过程中有过火、“走板”的时候,也要让他讲完,然后再选择适当的时机和方式帮助分清是非、对错,该批评批评,该引导引导。当然,如果能及早发现苗头,解决问题,避免冲突发生更好。
另外,作为上级领导,在非工作场合即“闲谈”的情况下,不可随意评价下属的是与非,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个性修养原则。人常说“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这就是说,不论是在亲朋戚友还是在领导面前,特别是在众人面前切不可对下属说三道四,要记住“沉默是金”,切忌“人前说人”。如果随意对下级评头品足,甚至口没遮拦,那么,这都是对自己和对下属不负责的表现。结果既影响了下属在他人心中的印象,也损坏了自身在下属心中的形象。
因此,领导必需本着相濡以沫的心态,尊重、信任自己的下属,形成和协共进的关系,才有利于组织能量的发挥。
架构关系维护企业形象
人,是社会的人,任何个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生存的发展。同理,组织是社会的组织任何组织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生存和发展。
1领导者的关系意识
组织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要与社会的其他各个成员打交道,如同一个个体的人要与上司、同僚、邻里、客户等和睦共处一样,组织作为一个群体的人也要与其他社会群体共处,如与所在的与股东、社区、与科教界等……这些关系如同银行的存款有存有提,关系不断;如同个人的作用,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但是若只知一味地支用,不去存储,就有弹尽粮绝的一天,因此,为了组织的发展,为了建立友善的组织外关系,任何一个领导者都缺少不了“关系管理”。从关系的规则、执行到控制,都成立为日常工作、营运决策中不可疏忽的一环。而成功的企业领导者就是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围绕着目标,全方位地对外辐射,搞一个系统工程,求得左右逢源。
这首先要求领导具备良好的信誉意识。
所谓信誉就字面意思而言,指信用和名声。它产生在人们的交往活动中,既表明履约者的可靠性、可信任性,也表明在这种可靠性和可信任性基础上而形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公共关系中讲的信誉,体现在公众对组织的工作效益、工作质量、技术水平、服务态度、人员素质、总体实力等多方面要素的评价和看法上,与组织形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其次是形象意识。
形象是组织最为宝贵的资源,其功用在于:“一旦形成和确立,就会转化为一种外在的东西,转化为一种力量,一种推荐力、吸引力和感召力”,就会给组织带来不可估量的效益。公共关系的形象意识是指关注组织形象,积极建树组织形象,努力维护和宣传组织形象的自觉习惯。
最后是信息意识。
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民要条件,是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信息的根本作用在于能够提高主体对客体的调节和控制能力。树立信息意识,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就能始终耳聪目明,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然而,一条不准确的信息往往会使组织像“荆人涉雍”一样,陷入“夜半临深地”的危境之中。
具备了以上意识形态,领导就应当根据自己的关系圈,从股东、顾客、社区、政府、新闻界、科教界依次层层泛化开来,架构一个使组织生存发展的良性关系,实现“双赢”局面。
2协调与股东的关系
企业与股东正如流与源,一荣俱荣,一损则损,因此,企业要拜好“财神”才能放手开财源,这表现在企业发展股东关系的两个目标:一是维持已有股东,不轻易退股或转让股权;二是吸引新股东,开拓资金来源。
协调与股东的关系,关键在于尊重股东权益,加强与股东的联系,促使股东关心并参与企业的活动,把股东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具体措施包括:
按有关法律规定及时向股东提供准确的企业信息,如年度报告、新产品开发、重大人事变动等;
及时收集来自股不的信息,包括意见、建议;
通过通信、股东刊物等加强与股东的沟通;
定期开好股东大会并邀请股东参加企业重要会议。
要与股东建立良好的关系,除了与股东进行沟通之外,还要尊重股东的优越感,以公正平等的态度对待股东。股东作为企业的投资者,无论投资多少,都是企业的“老板”,其优越感是比较强的。企业的公关人员就要充分尊重股东的这种优越感,不可完全用经济的眼光看待股东,更不能把股东与企业的关系看成是单纯的“投资”——“分利”关系。要让股东在企业中感到亲切,让他们感到自己与企业是休戚相关的。
3协调与顾客的关系
对于企业来说,顾客犹如上壤、空气、阳光、企业从他们那儿能不能吸收和获得生存和成长的养分。若企业蔑视顾客,就等于在无视自己的生存条件;因为顾客犹如大海,能载“舟”,亦能覆“舟”,企业不以公众的利益为上,便会葬身于“大海”。而如果顺应这大海的波涛,则会水涨船高,为企业带来巨大收益,如美国的西尔斯百年老店,他们提出的口号就是“顾客永远是正确的”,货物出门,可以退换,他们知道肯定有人从中占便宜,使他们坚信大多数公众是正直的,结果店不仅没有垮台,反而发展到美国50个州,成为最著名的连锁店之一。对于顾客,企业还应当树立起“顾客就是上帝”的服务意识,主要表现在:结合自身特点,针对顾客的需要,增加服务的种类,扩大服务的范围,延长服务的时间,挖掘服务的深度,改善服务的态度,提高服务的效率等。这是企业树立和推广形象的主要途径。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服务已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协调与社区的关系
社区关系主要是指组织与周围相邻的工厂、机关、商店、旅馆、医院、公益事业单位以及居民等的相互关系。这些单位虽然与组织不一定发生直接的经济业务联系,但对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却有着重大影响是组织外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的关系融洽,会使组织的士气高昂,员工的心情舒畅,从而推动经营的顺利进行。社区关系是组织内部员工关系的延伸。任何组织都要求大量的员工为组织进行生产和经营。而员工的来源,主要是社区的居民。社区的待业者是员工的强大后备军,而组织在社区发展中又为社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
企业搞好社区关系的目的,是为了让企业在社区树立一个合格公民的良好形象,取得社区公众的爱戴、合作与支持。为此,企业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企业的对外公共关系才能有良好的基础,对外才可获得更广泛的协调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