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PDCA循环在工厂管理中(2)
(二)实施裁员计划
实施就是执行计划。★看最新章节请到WWW.Sangwu.net桑*舞*小*说*★每个部门的间接人员必须裁掉20%~30%,有的部门是35%,最少的部门也有20%,最晚期限是2008年1月份。如果到了2008年1月30日,这些人还没被裁掉,他们2月份的工资就由事业部经理发放。
实施的过程是痛苦的。名单报上来后,我把名单递给老板看,老板一看脸都青了,因为被裁的全是他的亲戚、熟人、同学。大家都知道,民营企业老板总是会有些亲戚、熟人在企业工作,那些人仗着自己是“皇亲国戚”,平时不干活,态度还很差。我就告诉各部门:“好机会来了,趁着裁员把那些不认真工作的全部裁掉。”当然,这样做也不是故意的,因为他们确实差,不错的员工当然会留下。
老板满面愁容地问我:“李总,你说怎么办?”我说:“既然您下不了狠心,那就算了!”老板赶紧说:“怎么能算了?我不能食言!那就把他们都裁掉,有意见的让他们来找我,我另外给他们补偿算了。”
结果,那些被裁掉的人都找老板谈话,谈完以后他们还是被裁掉了。
据说,人的作用有正作用、负作用和零作用之分。一个企业如果有100个员工,大概有10%~20%的员工是企业的“负人”,这些人对企业不但不会产生积极的作用,还会产生消极作用;有20%~30%的人的作用是零,还有20%~30%的人做的工作正好自己养活自己,只有剩下的少部分员工才是真正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员工。虽然这样说可能有些夸张,但企业确实存在这几种人,如果企业不把比较差的员工裁掉,对企业的发展是没有好处的。但是,现在新的《劳动法》实施了,要把20%~30%的员工都裁掉,的确是一件很难做的事情。大家也可以用PDCA试试看,看能裁掉多少人。如果只裁文职人员,还有一个办法:不能胜任管理岗位的人直接降成员工,愿意干就干,不愿意干就走人。
在我们国家,企业的员工必须能上能下,但生产管理者一定要记住一点:虽然说员工要能上能下,但必须考虑员工的面子问题。你要他“下”的时候,一定要做好让他走的准备,不要希望他“下来”还不走,这种可能性几乎没有。所以,你要降一个人职的时候,就要想好他走了后对企业有没有影响,没有影响你就可以降他的职。否则,你降了他的职,他又走掉了,麻烦就大了。
我再给大家一个建议:提拔干部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提拔干部不慎重就会把一个优秀员工废掉。如果你把一个优秀员工提拔成组长,过了一段时间发现他不适合做组长,再把他降成员工,即使工资不变,他也会马上离职的。
我们裁员时一般都是找被裁员工谈,非常直截了当但又非常和蔼地告诉他:“没办法,公司现在成本太高了,只有精简人员。”我们也采用了一些其他办法,如让干部把他下面的员工分成三类:A类为优秀,B类为一般,C类为最差。由于A类比较少,B类最多,C类比较少,所以我要求所有干部必须找A类员工与C类员工谈话,B类就不需要了。
A类员工要这样和他谈:公司很器重你,认为你很能干,只要有机会,企业就会栽培你、提拔你,让你成长。当管理者这样对员工说后,员工当然不会走,他们会想到哪里去找这么好的公司、这么好的老板。但如果你不找他们谈话,这些人就有可能走掉。有位企业领导告诉我,他准备提拔一位生产管理者当副总,可在准备提拔的前一个星期,那个生产管理者却离职了。我当时就问:“怎么不早一些告诉他你的决定?”企业领导说:“还没来得及。”如果能够早一些告诉优秀员工他们是领导器重的人,他们就不会走了。另外,你要裁员,这个消息传出去后,A类员工也会被波及,所以必须找他们谈话,以免优秀员工流失掉。
C类员工怎么谈呢?
做出业绩或者辞职
我所在的公司有一个刘经理,他是管工程部的。他虽然来公司有半年了,却一直没干什么活,嘴上却说得头头是道。虽然老板一直在给他机会,但我不想再给他机会了。于是,我找到他,直接告诉他:“刘经理,业绩为王,在企业里做不出业绩,说得再好听也没有用。你已经进公司半年了,没有什么业绩,我也很替你着急,你说怎么办?我是总经理,是你的上司,我也觉得很难受,你说我应该怎么办呢?”我说这些话是想让他知道:因为你总是不出业绩,老板对你很有看法,我也对你有看法。我说完以后,他说:“李总,我能不能请一个星期的假呢?”我说:“可以,请吧。”他到哪里去了?当然是找工作去了,找到工作他就回来辞职了,我们给他补了一个月的工资。
当我说出这些话之后,刘经理只有两个出路:要么他就说“那好,你说我做不出业绩,我做给你看”;要么就被吓走了。即使吓不走,找C类员工进行谈话也是一个提升员工业绩的好办法。
关于企业内部用业绩说话这件事,我们老板曾经讲过他自己的经历。他曾在一家台资企业做销售,他的上司告诉他:“只要做出业绩就可以在企业里面立足。”换句话说,没有业绩就没人理你。
这种方法在必要的时候是可以发挥作用的,生产管理者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尝试。生产管理者一定要告诉C类员工公司对他们的看法,如果不告诉他们,他们就不清楚自己的实际状况,还以为自己干得很好。现在要让他们知道:他们干得不好。这样,他们就会有压力并且会采取相应的行动。
(三)对执行过程进行跟踪
对执行过程的跟踪是由人力资源部负责的,时间长达4个月之久。当时正好赶上新《劳动法》的出台,执行的难度很大。有些人态度比较好,有些人则态度十分恶劣。对于这两种人,处理的方式当然得有所差别,该谈判的谈判,该补偿的补偿。老板也想通了,给某些人补偿几个月的工资,总强过他们留在企业混工资。我们都是一个一个谈,而且我们的保密工作也做得很好,被裁人员之间互不知道情况。这让裁员计划能按部就班地进行,不至于对企业的影响过大。
(四)改进部门工作标准
改进指对裁员部门工作的简化。之所以要这样做,是为了该部门工作的顺利进行。因为企业精简了许多人,如果不简化流程,人手就会不够用。那些零作用与负作用的人都走了,剩下的都是有用的员工,如果再配以有效的工作流程,整个企业的管理会更加顺畅。
四、产品与客户结构的PDCA循环
(一)分析工厂产品结构与客户现状后做计划
导致企业生产成本过高的原因除了闲人太多外,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不合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1.产品结构不合理
有些企业生产的产品种类太多,我所知道的一家做PVC胶料与电线的企业,胶料就有1000多种,电线也是什么直径的都有。照这种做法生产下去,企业的库存就会增加,从而导致企业资金流转不畅。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生产管理者就要逐一分析每种产品目前的利润是多少、订单量要达到多少才可能赚钱。对于那些利润低下或需求量稀少的产品要果断放弃;而市场前景看好或需求量大的产品要制订相应的生产计划。
2.客户结构不合理
某些企业以为客户越多越有利于企业发展,其实不然。如果客户的订单过少,成本只会居高不下。例如,某企业的客户虽然有500多家,但交易量都非常少,且催款时还要安排催款人员亲自上门。如此一来,企业的成本在无形中增加了。所以,对于那些不能带来利润的客户,要果断放弃。
通过以上分析,生产管理者为每个产品和客户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整方案。
(二)事业部执行调整方案
做了计划以后就要执行,执行者为企业的各个事业部。
执行的过程是很痛苦的,所以,事业部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1.堵住入口,甄选优质客户
以前客户完全处于主导地位,不管订单大小,客户要什么产品,企业就研发什么产品。现在,为了优化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生产管理者必须对产品和客户进行筛选。
以前,客户为了让企业生产需求量非常小的订单,总喜欢使些小伎俩。比如,他们总是说:“虽然现在你们会亏本,以后咱们合作的机会会很多,总是会有大单的。”针对这样的客户,生产管理者必须作出相应的规定:如果按客户的要求做我们是亏本的,那我们就按成本计算,要求客户支付多出来的费用。如果以后该产品有了大订单,再把这部分费用退给客户。客户同意就生产,不同意就不生产。
出台了这一规定后,虽然企业在短时间内损失了一些客户,但因为赔本的买卖杜绝了,所以利润反而增加了。
震雄铜业是一家在优化客户结构这方面做得不错的企业。原来,震雄铜业有500多家客户,通过优化客户结构,现在他们只有十几家客户,业务员也随之减少了很多,从而减少了企业成本。结果,客户量虽然减少了,但这家企业赚的钱比以前多了5倍。
有人说:“你不做,竞争对手会做。”但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让竞争对手做了,反而对自己有好处,因为企业又少了一个对手。
2.合并出口,缩减产品品种
产品的硬度、颜色、直径等都要有相应的标准,客户需要标准产品就按一般产品的价格;客户需要特殊产品就要按特殊产品的价格。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产品的系列会越来越少,库存也会随之减少,企业的成本压力也就随之减轻。
减少库存
2008年,我所在企业的老板要求我在年底之前使产品库存下降20%,到2009年6月下降50%,但是我怎么做都达不到这一要求。后来,我发现主要原因是产品品种过多,于是,我就着手缩减产品品种,调整产品结构。
(三)检查事业部执行情况
在各事业部执行调整方案的过程中,还要对他们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跟踪。在这一过程中,我发现销售部与客户的沟通存在过于生硬的问题,致使客户调整方案无法顺利执行下去。所以,需要对客户调整方案进行改进。
(四)改进客户调整方案
针对目前订单量小但发展潜力很大的新兴行业客户,我们可以做出适当让步,同意为他们生产。即使目前看来是亏本的,但从长远来看,我们将抓住新的商机。
以上四步就是一个完整的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PDCA循环。由于调整计划还有改进的空间,所以,企业对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的调整不是一个PDCA循环就可以完成的。通过一个又一个循环,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才能日趋完善。
五、压缩库存的PDCA循环
(一)了解工厂库存现状
库存指库中现存的现金或物资。现在企业普遍认为,零库存是最好的状态,因为库存越多,占用的资金就越多,企业的利息负担就越重。在资金成本很低的情况下,企业还可能承受;但随着资金成本越来越高,贷款利息也会水涨船高,企业的压力会越来越大。所以,任何一家企业都要了解自己的库存情况,以便应对各种变化。
(二)分析原因,制订计划
发现问题就要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找到解决的办法。以我所在的这家企业为例,2008年初,该企业的库存价值1亿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与这家企业的进货、出货方式有关。这家企业在进货时,供应商把货物发到企业的门口后,就会让企业转账,否则该企业就不能卸货,真正做到了“现款现货”。而企业给客户发货时,却经常被拖欠货款。
导致库存积压还有其他原因,比如产品规格弄错、数量输错、接错单等。
当时,我们制订的目标是:2008年年底库存要下降30%,2009年6月份要下降50%。我们的计划是:合并型号、减少产品不良率、减少人为出错。
(三)实施库存压缩计划
除了合并产品型号、减少产品不良率降低库存外,还有两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方法一:尽量把原材料存放在供应商那边;用多少拿多少,不用的产品不需要进货;方法二:成品要想办法出货到客户那边去。有的客户很过分,下了订单却不来提货,致使很多产品积压在库房。现在工厂要与客户制订规则:下了订单后,如超过提货时间一个月,厂家就要送货过去,不能长期堆放在工厂的库房里。
(四)检查计划实施情况
每月月底,生产管理者要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
(五)改进压缩库存的方法
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月末考核时提出下月的改进目标,并进入下一轮的PDCA循环。
压缩库存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比裁人要难多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距离2009年6月份库存下降50%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估计到6月份只能降40%左右。但是,做总比不做好,即使我们最终不能按时达成目标,库存率下降40%也帮助企业节省了一大笔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