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总经理公关一本通 > 第15章 政府关系:建立好,也要用好(2)

第15章 政府关系:建立好,也要用好(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虽然之后有不少行业人士站出来,对标准和参与标准的企业一通责难,但标准发布了,就是标准,参与制定标准了,就是参与了,什么也不会改变。

蒙牛等乳企参与制定标准,主要有两大问题:一是夹带私货,把复原乳堂而皇之地写进标准,等于给这个毕竟有点缺陷的产品发了一张正规身份证;二是把生鲜乳菌落总数和蛋白质含量的标准定得很低,符合蒙牛和伊利等以收散奶为主的现实情况。

可是,不管质疑得对还是不对,已经没有意义了。

从另一个意义上讲,行业龙头企业参与标准制定,其实是无可厚非的,不,是必须的。如果全是专家就把标准制定出来了,那可能完全脱离实际:标准低了,等于没制定;标准高了,反倒成了行业发展的绊马索。

因此,作为龙头企业,一定要争当行业的“班干部”:标准工作当然是一定要争取参加的了;哪怕只是政府征求意见,也一定要冲上去;政府派的活儿,白干也要干。

新西兰恒天然是我国乳品行业的重要力量,虽然名气远不及国内几大乳企,甚至也远没有惠氏、雅培、雀巢那样响当当,但是其在国内乳业的影响力,可能比这些品牌都大。因为这些企业生产的奶粉,奶源绝大部分都来自恒天然。

因为复原乳等问题在国内的争议,恒天然刻意低调,但低调不等于不做事情。恒天然在政府关系方面,除了设有专门的高级职位以外,还至少做了两件形象工程。

第一,自建万头牧场。自建牧场是件比较耗费精力和资金的形象工程。唐山的牧场建好后,据说恒天然已经在寻觅下一个万头奶牛牧场的选址。但这至少是恒天然向中国政府和消费者的内心表白:我不只是向国内倾销新西兰的奶粉,也从来不愿意利用大包粉的垄断地位(据称有70%以上)而寻求超额利润,而是能够做出在国内建牧场来扩大国内奶源的事,并且终极目的是利用各种可能,为中国消费者服务。

你甭管说不说得通,也不管是不是杯水车薪,但听起来,就是那么回事。

这事估计一定是中国员工替恒天然想出来的。

第二,每年定期组织面向各部门的工作汇报会。定期邀请各部门、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甚至研究机构,召开工作汇报会,既表明自己愿意向政府早请示晚汇报的决心,也表明一种存在,更隐性地表达了其对于行业来说与众不同的意义。

试想,如果你是个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的企业,政府有闲心来听你汇报吗?

因此,既然你是企业的老大了,你是企业的思想者,那么,一方面你要想方设法参与到政府的活动中去,是什么活动不重要,重在参与;另一方面你还要自己搞点节目,让政府参与到你的游戏中来。如果这两件事你都做好了,祝贺你,你是个绝好的企业外交家。政府有什么好事,你都不容易被落下了。

二、有问题,早点找政府[1]

1卫生部替王老吉扛住了夏枯草危机

2009年4月13日,离“5·12”汶川地震过去了11个月。因为在地震中第一个捐出1亿元,并充分运用络营销而在品牌美誉度上大获全胜的王老吉,已经赚得盆满钵满,心情大好。但是,一则博客搅乱了王老吉的好心情。

当天,杭州的一位消费者叶征潮--据称也是一位策划人,在博客中撰文称,由于其长期大量饮用王老吉,造成胃溃疡,于是一纸诉状将王老吉告上了法庭。他还说,王老吉凉茶中的夏枯草属于非食品,重庆也有人声称要为“全体市民的身体健康”和王老吉打官司。

本来是为了下火的王老吉,这下子自己火上大了。

有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指出,夏枯草性寒,虽然能帮助下火,但这种药物会对孕妇、儿童、老人及体虚胃寒的人造成伤害。

《今日早报》最早于4月14日报道了此事。可笑的是,该报记者就夏枯草采访加多宝传讯部时,得到的书面回复是一张检测报告和“确实不含防腐剂”的回复。经过多年正面和负面事件的磨炼,加多宝的公关人员在面对媒体时,真是些活宝,太有才了,相当于幼儿园阿姨问:“亮亮,你为什么欺负明明?”亮亮回答说:“报告老师,我的衣服不是妈妈买的,是姑姑买的。”

此后,有媒体跟进。

但加多宝没再作出过多回应。

真正的危机来自卫生部一次例行新闻发布会。

5月11日,卫生部在其五层新闻发布厅召开“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会上,《大公报》记者问到王老吉凉茶违法添加中药材的问题,卫生部相关负责人说:关于王老吉凉茶的问题,因为《食品安全法》已经规定,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是卫生部公布的,卫生部过去也发布过这样的名单,王老吉中的有些成分和原料的确不包括在内。目前,卫生部正在组织清理食品中添加的各种各样的物质,类似于您谈到的OMP等等,还有许多许多。卫生部下一步会组织专家进行认真研究和论证,哪些东西将来可以在食品中添加,哪些东西不可以在食品中添加,哪些东西属于保健食品管理的原料。

与会媒体对此的统一理解是:卫生部回应,王老吉凉茶违法添加中药材。

经媒体狂轰滥炸后,王老吉的市场受到了直接冲击:经销商大量请求退货,部分商场作了下架处理。

加多宝终于坐不住了。

仅仅第二天,5月12日,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以凉茶非物质文化保护单位的身份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不过,王老吉没有派人员参加新闻发布会。发布会陈述了三点意见:

第一,王老吉凉茶饮料是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生产与经营,且早在2005年就已在卫生部备案,根本不存在添加物违规问题。

第二,饮用王老吉凉茶饮料,因其含有夏枯草造成胃溃疡病伤害是不可能出现的事实。

第三,王老吉履行发展凉茶产业的责任,其配方与术语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食文化遗产、粤港澳食文化遗产必须进行全力保护。

据说,在新闻稿的最后,协会以战士的口吻高呼:凉茶一定会胜利!凉茶必定会胜利!

5月13日,王老吉在其官方站挂出了声明,进一步明确了2005年已到卫生部备案的事实。

5月14日,卫生部站也挂上了落款“卫生部新闻办公室”的《关于王老吉凉茶有关情况的说明》。该说明主要传达了两层意思:

第一,王老吉凉茶是依据《食品卫生法》和《禁止食品加药卫生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依法备案和销售的产品。

第二,卫生部于 2005年4月25日以《卫生部关于王老吉凉茶有关问题的批复》(卫监督发〔2005〕169号)同意广东省卫生厅按照《禁止食品加药卫生管理办法》规定将“王老吉凉茶”备案。

王老吉就此得到拯救。夏枯草终于没有让王老吉凉茶在2009年的夏天枯萎掉。

事后,王老吉又进一步修理硬伤,在2010年将夏枯草送进卫生部批准的新资源食品名单,再次加固了其在凉茶中应用的合法地位。

(1)王老吉危机公关的成功之处

纵观整个事件,王老吉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很好,并依靠其中一些成果成功逃生:

第一,王老吉并没有因为杭州消费者的起诉和媒体的报道而过度反应,而是恰当地判断了事件的性质,并作出了比较恰当的举动。

第二,在2005年第一次被起诉后,迅速作出反应,练好内功,通过广东省卫生厅向卫生部备案了凉茶,拿到了被有的媒体戏称的“免死金牌”。这是整个事件的关键。

第三,在卫生部相关负责人明确夏枯草既不在食品名单,又不在药品名单,即王老吉凉茶违法添加以后,王老吉第二天就启动了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的新闻发布会,并在第三天获得了卫生部的保护伞,行动不可谓不快。

(2)王老吉危机公关的可优化之处

当然,反过来看,王老吉在公关应对中,也有不少地方可以做得更好:

第一,产品不能有硬伤,这才是最好的公关。这么多年来,王老吉居然在一直有不同地域消费者状告的情况下,只作了备案这样的“临时”处理,却没有进一步彻底解决问题。这不能不让人费解:王老吉是相信了备案就万事大吉了,还是不了解相关程序?

第二,放弃了与媒体的沟通。不知道是轻视媒体还是害怕媒体,被媒体捧上天的王老吉,却在应对媒体时表现得遮遮掩掩。比如,在广东食品行业协会的会上,王老吉居然没有派人参加,而这在媒体看来,是典型的欲盖弥彰,容易让媒体表达被轻视的侮辱;又比如,在媒体采访时,王老吉也总是顾左右而言他,甚至只通过官公告应对媒体。总之,面对媒体,王老吉表现得不够坦诚,不够开放。

第三,过分依赖络的力量。毫无疑问,络已经成为很重要的媒体方式,但对企业来说,一定不能这样想。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方面,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平媒、电视等的权威性,是络无法取代的;另一方面,络上的重大新闻,很多还是从平媒上传递或印证后才更广泛传播的。

(3)王老吉危机公关的启示

如果你有幸把企业做成行业的领袖,一定要记得:

第一,枪打出头鸟,因此你必须绝对规范自己企业的言行,杜绝硬伤,要全面检视产品、宣传、市场、股权治理、员工管理等各个方面,把重大的“安全隐患”尽早消灭,要不然,早晚会被拎出来,酿成大祸。

第二,和政府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王老吉夏枯草事件,要不是有几年前的备案,恐怕神仙也救不了它。

第三,吃一堑,长一智。消费者投诉或起诉,不一定是坏事,可能是替你疗伤。所以,你既要妥善处理消费者事件,又要解决消费者事件反映出来的深层次问题。王老吉要是在2005年时草草把消费者起诉案压了下去了事,那么这次叶征潮的事它也许能压下去,但卫生部相关负责人一句话,可能会要了它的命。

第四,细节决定大节。一个细小的错误或不诚信,会使媒体或公众对企业形成负面的评价。王老吉在应对过程中,可能是口不择言,居然出现类似于“我国许多地方民间依然有用夏枯草做蔬菜的饮食习惯”的断言。这种话听起来,感觉就四个字:你就编吧。

2莫借地方小政府对抗社会大舆论

在公关对象中,如何恰到好处地用好政府的权威,是企业总经理必须面对的公关课题。

用好政府的权威,将使企业的公关行动事半功倍;不能充分利用或滥用政府权威,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公关效益,也可能将政府拖下水,使其公信力打折。

我们来看看双汇在“瘦肉精”事件中的表现。

在政府关系方面,双汇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并在此逻辑下,错误地希望利用地方小政府,对抗社会大舆论。殊不知,在全国性媒体面前,地方政府的力量,实在微不足道。

首先,双汇没有预料到,“瘦肉精”事件会惊动高层,部委和省级政府迅速出动。在“瘦肉精”事件的处理过程中,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的是河南省政府以及农业部、商务部。3月15日当天,河南警方立即采取行动。国务院领导也高度重视,作出重要批示。农业部、商务部在案发次日即派出先行调查组。随后,国务院联合调查组赶赴河南。

同时,国家食品安全的最高领导层也直接对“瘦肉精”事件发表言论。3月24日,针对“瘦肉精”事件,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有感而发,针对性很强地说,大企业“血管里一定要流淌道德的血液”,一味图利只会给社会带来很大危害,也会给自己造成灭顶之灾。

4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同国务院参事座谈时也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温家宝点名痛斥“瘦肉精”,引发了主流舆论的广泛关注。4月19日,《人民日报》刊载题为《如何才能催生道德血液》的文章,指出:“企业道德的血液,从来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严格执法才能迫使企业遵纪守法。一些国家的天价罚单告诉我们,监管不严、处罚过轻、违法成本过低,非改不可。”当天,《中国青年报》也发表了《总理讲话引发思考 如何止住道德滑坡》、《公德式微时如何挽救人心》等文章。

可以说,“瘦肉精”事件已不单是个食品安全事件。

其次,双汇错误预估了企业的影响力。双汇大约认为,作为漯河的骄傲,漯河市会竭尽全力保全双汇。事实上,漯河市也应该是想全力保全双汇的,但正如漯河一些市民所感受到的一样,漯河市主要领导的心情是复杂的,甚至是尴尬的。双汇当然是非保不可,但刨除面对全国人民来势汹汹的舆论和讨伐,能起多大作用不说,出了这么个事,披着中国食品名城外衣的漯河,本身也脸上无光。

虽然这样,漯河的有关部门还是行动了,比如“密切关注记者动向”。

可惜,政府的作为只是带来了更多的负面报道。双汇的希望最终落空。

所以,企业总经理在合理利用政府权威的时候,必须明白几个基本原则:

第一,政府也会权衡利弊。比如对于漯河来说,双汇是必救的,但对于漯河更多的中小肉类企业来说,如果出了事,漯河更可能做的是,把大企业摘清,舍车保卒。

第二,政府权威只能自上而下,不能影响左右,更不太可能自下而上进行影响。对于媒体而言,这个道理亦然。漯河地方媒体是不太可能报道双汇负面新闻的,但河南其他地方媒体就不一定了,省外媒体、全国性媒体更是其影响所不能及的。

第三,政府只有对专业事件发表符合其职责的专业看法,才有力量。关于包装食品的食品安全,只有卫生部门有权发言,质检系统可以依据检测结果和现场督查发言;如果涉及种植和养殖,农业部门才有发言权;等等。超出职权范围的,便不能说,说出来也会挨板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