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财政风险概论 > 第5章 财政风险与财政风险的化解(4)

第5章 财政风险与财政风险的化解(4)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90年代以后,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围绕转变经营机制、完善治理结构以及国有经济的战略重组等方面进行。这个阶段的改革虽然不直接涉及国有企业与财政分配关系的调整,但财政的状况仍然与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息息相关。首先,企业上缴国家利税的情况和财政对国有企业的补贴数额仍然取决于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其次,国有企业资产经营及管理状况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起到决定作用,从而影响国家的潜在财力;再者,国企改革过程中,剥离国企的社会职能、国企前期沉淀的银行债务重组国有资产流失等改革成本最终都要由国家财政来承担。

这些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国有银行、国有企业内部的产权结构,国家财政、企业、银行仍然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仍没有彻底摆脱政府的干预,利益和风险不对称、激励与约束不对称。企业拨改贷后积累了较高的负债,加之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严重,还本付息负担日益沉重,经营十分困难。为了给国有企业解决这些困难,国家通过债转股、企业重组、剥离企业社会职能、下岗分流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各种负担,同时也引起了金融不良资产、社会保障问题的增加,形成财政的隐性风险,加大了财政的负担。

二、政策性财政风险

政策性风险是指在既定制度安排下,由于政策效应偏差,使得最终的政策效果与预先设想的政策效果不一致所引发的财政风险,不当的财政政策是财政风险由“量变”到“质变”的“催化剂”,尤其在转轨期间,由于财政体制乃至整个经济体制本身仍处于明显的变化过程中,政策作用过程和作用机理还不健全,具体的政策实施程序存在不少漏洞,财政政策执行的效果往往偏离决策者的初衷,甚至走向反面,大大增加了政府在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风险。

财政政策执行期容易引发风险主要表现在:

1.政府投资的社会效益问题

中国当前政府投资并没有面向社会效益的全面提高,而是更多地关注经济效益,政府投资主体的投资界限和范围模糊,投资的效益评估缺位,政府投资没有专业投资机构具体负责。

2.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方法累积了巨额缺乏透明度的隐性债务,但官方统计数据无法真实反映中国政府债务规模,据粗略估计,目前中国县乡两级政府负债为8000亿元左右,加上省市两级政府的负债,中国地方政府负债总额约为3.4万亿元。

3.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问题

财政是社会保障风险的最后承担者,收入和支出两方面支持社会保障基金。财政在以补贴的形式允许企业交纳的社会保障费在税前列支后仍不足支付的部分,必须从财政其他收入中拨付资金,尤其是目前中国社会保障中的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没有独立的收入来源,只能依赖财政支出。

三、公共财政的体制性风险

财政体制风险是指财政体制的不确定性或其自身不科学、不合理的缺陷,有可能导致某级政府或整个政府体系出现财政风险,甚至财政危机,可能会给国民经济造成损失,由此造成的损失包括体制造成的各种弊病便是财政体制风险的表现形式。

1.财政体制的历史变迁及其风险分析

统收统支体制下,中央与地方行为缺乏一致性和协同性,对支出的激励大于对收入的激励,隐含着财政风险;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模式下,分成比例一年一定,各级政府收支规模难以确定和预期,增加了收支的波动性;分级包干的财政体制下,中央地方分配关系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弹性,仍然缺乏法定性、规范性;“划分税种、稳定收支、分级包干”体制下,各地收入增长差异大,财政分配失衡;财政包干制下,中央财力下降,宏观调控能力弱化。强化了地方利益。

2.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风险分析

中国现行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带有明显的过渡性,省级以下财政体制并不完善,政府事权及相应支出责任范围缺乏科学合理的界定,在促进政府经济行为合理化方面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地方税收体系不健全,转移支付制度不够科学、规范(中国目前的转移支付主要是采用税收返还的方式,明显不利于财政均衡地区的财力差异,越富的地区获得的转移支付越多,急需财政支持的贫困地区反而获得更少的转移支付,这样的结果一方面与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不符,另一方面又加大了不发达地区的财政风险。

财政风险的预警和防范

防范财政风险,保持财政的稳定可持续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不断频发的国际性金融危机的影响,近年来中国对财政风险的研究也日益深入,并引起了社会各个方面的关注。因此,研究中国现阶段所面临的财政风险程度、建立起一整套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势在必行。

一、财政风险的度量

传统上衡量一国财政风险,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第一,衡量一国的财政收入风险,其主要指标有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财政收入增长率、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等;第二,衡量一国的财政支出风险,其主要指标有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财政支出增长率、法定支出满足比例(财政支出结构风险)等;第三,衡量一国的财政的债务风险,其主要指标有债务依存度、偿债率、债务负担率、财政赤字率等。

传统的财政风险衡量指标主要是侧重于考察政府的静态而非动态、短期而非长期、局部而非系统、直接而非间接、显性而非隐性的债务,如果考虑到政府行为中大量存在的未来可预见性风险、存续期较长的风险、系统性风险、间接传导性风险、隐形债务、或有担保等日趋复杂的财政风险存在形式,那么运用上述的财政风险衡量指标就会出现问题。

(一)财政风险的矩阵分析

财政风险矩阵分析模型是用以描述政府在经济发展和全球化过程中面临的比以往更大的财政风险和不确定性。认为对一国财政状况的研究不能忽视政府预算之外所承担的债务,政府面对着四种财政风险,可以用两对概念的组合表示。

财政风险矩阵更新了对政府债务的传统认识,运用这一方法能够更真实地全面反映政府的财政风险状况,而且该矩阵还把谨慎原则引到了政府财政领域,这就要求对政府的各种债务引发风险应在预算决策过程中有充分的估计和准备。因此,财政风险矩阵分析对保持财政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二)财政风险的评估体系

在分析财政风险时所用到的指标主要包括:第一,财政状况指标:当前财政状况、政府财政涵盖范围、会计控制、资产负债表信息、或有负债、准财政活动。第二,短期财政风险指标:宏观经济变量的敏感性、债务结构、收入来源和支出结构、其他支出风险。第三,中长期财政可持续性指标:债务规模增长率、政府债务信用评级、人口结构变动、自然资源的枯竭速度、环境退化程度。第四,支出指标:非自主支出比例、军事开支的比例、支出缺口的衡量。第五,收入指标:无弹性收入、税源结构、税法变动频率、指定用途支出、非税收入依赖度。第六,财政管理指标:预算与决算的背离、缺乏中期财政规划、税款延误入库、应退税款的大量拖欠、低效的纳税登记。第七,政府效率指标,业绩低下、腐败行为等。

(三)政府绩效管理下的财政风险分析

为应对财政风险可能带来的财政危机,先发国家主要通过财政支出绩效评估的方法,意在通过提升财政支出的效率和效果来降低政府的运行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成本、提升政府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公信力,进而降低财政风险乃至财政危机发生的可能性。由于此种降低政府财政风险的方法,从一开始就是从整个政府绩效管理的角度来解决财政问题,因此所使用的方法往往具有系统特征。以最为典型的平衡计分卡(平衡记分卡)

The Balanced

Scorecard.BSC),是一种战略管理工具。最初应用于企业,是把企业的使命和战略转化为一套全方位的运作目标和绩效指标,作为执行战略和监控的工具,同时也是一种管理方法和有效的沟通工具,它由美国哈佛商学院罗伯特。S卡普兰(Robert

S.Kaplan)和复兴全球战略集团总裁大卫。P.诺顿(David

P.Norton)于1992年发明。平衡计分卡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4个方面指标之间相互驱动的因果关系,展现组织的战略轨迹,实现战略实施、战略修正的目标。平衡计分卡中每一项指标都是一系列因果关系中的一环,通过它们把相关部门的目标同组织的战略联系在一起。平衡计分卡的各方面指标具有业绩结果与业绩驱动因素双重涵义,是包含业绩结果与业绩驱动因素双重指标的战略管理系统。)在政府绩效管理的应用为例,往往从政府绩效、公众评估、财政支出流程整合和指标评估与改进四个方面人手,并在政府绩效管理的战略规划、实施、评估以及变革的过程中实现管理因素和战略资源的相互协调,以保证整个财政预算支出的高绩效。

在这一分析框架,政府绩效评估与管理以政府的战略目标为中心,按顺时针的逻辑顺序进行演进。首先,政府必须明确自身的战略目标与政府职能。政府绩效恰恰反映了政府管理的结果,即政府在管理运行过程中的表现和最终的结果,政府管理得好,国家和社会就能够认可政府的执政,管理得差就会招致不满,政府就需要改变现状,赢得全社会的认可。政府绩效是人们对政府绩效的关注,实际上是对政府职能的任务分解,就是关注政府需要“干什么”、“怎么干”以及“如何干得好”。尽管政府绩效这个概念表达的内涵丰富,简而言之,绩效导向的本质就是结果导向。政府管理的结果不只体现为效率,还体现为办事的效果等等,无论是效率还是效果,归根到底都是政府管理运行的表现和结果,其实施目的主要是降低政府成本,提升政府绩效,推动社会发展绩效。针对公众服务评估,满足公众的公共服务需求,增加公众对于政府的满意度,提升政府公信力,从战略上进行资源配置和利用,提升社会发展绩效,因此构建现代的服务型政府,结果导向是必然的选择;其次,为实现上述战略目标,政府会将自身的执政战略分解为具体的执行目标,建立职能部门的公共服务目标,实行标杆管理、高效管理的项目运作模式,利用公共资金使用绩效评估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再次,政府针对职能部门的公共服务目标,通过预算流程优化、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和下年度绩效目标计划形成反馈等机制的设计,将各公共部门要求达到的绩效目标和奖惩机制写进绩效合同。立法机构在执行预算编制和预算审查时会同时将财政资金使用数额和奖惩合同下达给政府财政部门。

政府财政部门则根据财政资金可使用数额和激励合同把财政资金在各公共职能部门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同时将使用公共资金的绩效目标和奖惩机制写进激励合同。公共职能部门则会根据当初的预算安排和激励合同合理地使用公共资金,以最大化公众的期望效用。如果按照平衡计分卡的方法,政府的财政支出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那么马上就可以按照平衡计分法所设计的四个因素分析财政支出效果低下的原因或者是财政风险诱发的因素,并马上改正;而如果政府的财政支出通过平衡积分卡的运作达到了最初的目标,那么就会满足社会各个阶层和组织的认同和满意,一旦达到这种财政支出效果,财政风险难以发生。

二、财政风险的预警

财政风险预警系统是由一系列指标体系和数据处理、输出方法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它是运用经济理论和各种数学模型及方法为主要分析手段,通过监测络,利用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监测预警模型、监测预警结果对财政运行状况进行总体模拟、分析、预测和反馈研究,从而指导财政管理,促进财政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财政风险预警系统是政府宏观经济调控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财政风险预警系统的构成

财政风险预警系统包含“财政风险监测”和“财政风险预报”两个流程,二者相互贯通,连为一体。

1.财政风险监测

财政风险监测,指国家或政府对财政活动的运行状况、管理过程所进行的监督、测定、计量、分析和评估。具体包括:(1)测定和分析财政活动的运行轨迹,研究其实际运行与期望状态的偏差及其趋势和成因,以为控制其运行提出具体的调控措施;(2)评估政府财政活动的过程和效果,督促其在制度和法律范围内恰当地履行自己的职能,贯彻国家财政政策、协调调控措施,并分析和测定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实施效果;(3)分析财政系统环境的变化及其对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的影响,评估开展财政制度改革的利弊得失,并研究相应的对策;

(4)监测可能诱发重大经济波动和严重偏差的财政风险,为开展财政风险预报和防范工作提供依据,并指明问题所在。

2.财政风险预报

这是狭义上的风险预警功能,主要体现为数据的变动和处理。财政风险预报,即对财政经济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严重破坏经济运行,影响人民生活的主、客观的波动和偏差进行预报和原因分析,并为宏观经济调控提供警报和预警的对策及建议。

(二)完善中国财政预警体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