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中欧大讲坛·经管卷 > 第25章 管理赢得未来(国内篇) (24)

第25章 管理赢得未来(国内篇) (24)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问:在你讲的创业故事当中,一直觉得你和投资方的关系很好,这个过程当中,你内部经营的伙伴有没有?你刚刚提到进入公司的小伙子已经成为了公司的总裁,你是怎么留住他的,有没有期权的激励?而在这个过程中你和他有没有什么故事?

答:实际上这个确实比较复杂。我们两个创始人,以我为主,还有李山,我们一直在一起,他没有介入到公司的管理,但是我们直到今天都会一起讨论很多事情。现在我回想起来,搜房早期,也就是在互联泡沫之前的那四个副总裁全部都已经不在搜房了。现在的八个副总裁,包括总裁,全部都是搜房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我觉得首先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吸收非常优秀的人进来。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培养。因为长远来看,要做一家永久的企业,培养人才是绝对重要的一件事情。所以为什么在四年前我们搞了搜房干校,就是因为这个。干校里所有的高管人员,都会拥有搜房的期权。

问:我想问一个问题,其实您的发展方向、发展的曲线跟整个房地产的发展也很吻合,您怎么看搜房的发展和行业之间的关系?其实现在有很多的行业受宏观调控的影响,对您的发展是不是也有影响呢?

答:实际上搜房到今天作出一些成绩,还有投资方给了我们一些钱,这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主要是我们选择了一个好的行业,就是房地产行业,房地产业和互联业都是发展非常快的。

另外说到房地产业的发展和我们这个行业的关系,那一定是有的。很多人问我们到底会不会受到影响?我们用数据回答。搜房发展到现在已经九年了,实际上从1999年到现在,房地产业经历了大起大落,2000年是一个阶段,2004年以后宏观调控又是一个阶段。这么多年来我们的业绩和宏观调控几乎没有什么关联。其实房地产应用互联这个方面还是在相当初级的阶段,所以它的成长是非常快的。现在房地产互联的广告占到我们整个广告的5%~6%,如果涨到10%,可以弥补进很多其他的东西,还可以支持我们快速地发展。

因为中国的房地产站毕竟是间接的,不是直接做开发、做交易的。现在人作很多的研究,实际上谁也不懂,因为发展得太快了。在归国人员论坛上,我问大家,你们相信这些大经济学家讲的吗?如果他们讲的是对的,你们在股票市场上就不能赚钱了。中国的市场发展变化太快了,很多东西是很难推论的。现在说房地产业的拐点,我觉得拐点有两个,一个是供需双方产生问题,带来房地产价格的下降。另外一个是人为的,比如王石和他的企业万科,拐点就是有这样两种情况。如果我们回到正常的逻辑来判断,中国房地产的价格增长在6%左右,但增长-2%是不可能的。这个拐点可能会令增长幅度降下来,但是我看不到绝对价格拐点的出现。

问: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想确认一下,新房和二手房成交都很少,这对你们的业绩会不会有影响呢?另外一个问题,刚刚您讲到公司业务部门、产品线的时候,没有仔细地讲。我对您的赢利模式不太清楚。能不能给我们讲一下。

答:第二个问题,其实是很简单的,我们收入的95%来自于广告,但是广告有不同的形式,有一些是传统互联广告,还有一些比较特殊。这些加起来达到了我们收入的95%,所以我们的赢利模式总的来说还是广告。我们是一个很大的互联媒体平台。如果你想更明白的话,我还可以和你私下好好交流交流。

你的第一个问题和前面的问题比较类似。不能说一定没有影响,如果说全没有了,公司也就死掉了。我觉得没有成交一定是短期的,搜房好就好在,房子好不好都对我们有益。房子卖不好一定要加大广告力度,卖得好就不在乎那么点钱了。

问:你们现在的股权有51%是澳洲电讯的,你们公司性质是外资企业,这对未来的上市计划有没有影响?第二个问题,如果你们上市成功以后,可以融到大量的资金,你们会把这些资金投回到你们的主营业务,通过广告的收入来给股民高回报吗?还是拿这些资金在资本市场上运作,比如说投资收购其他一些项目?或者说你们也投到房地产,通过其他辅营的业务来发展?我想了解一下这方面的。

答:第一个问题是外资的问题,实际上我们是一个标准化的模式。新浪、易、搜狐、腾讯、百度都是一样的模式。其实说起来我们都是百分之百的外资,而且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是百分之百的外资。但是国家对互联这块有一定的管制,用一种非常复杂的法律架构来做,这是各个国家现在都承认的。

第二个问题是怎么样花钱的问题。这确实是让我们很头疼的事情,我觉得最主要的部分会用于我们搜房公司将来较大规模的扩张。但是当中包含了并购的费用,和我们业绩比较相关的,我们也会付出比较大的代价进行收购。

问:搜房的主要收入是广告,传统的媒体主营收入也是广告。一些传统媒体的总裁们在演讲的时候都会讲到互联等新媒体对他们的威胁,江南春号称他的收入达到40亿元人民币,成为了中国第二大传媒集团。您觉得搜房作为一个媒体,和传统的媒体关系是什么样的?你们是合作的关系还是对抗的关系,还是说您独大,您不在乎和他们的关系?

答:我们和他们的关系都是挺好的,而且他们永远是老大。起码我在搜房的董事长任职上,这个情况不会改变。我们是在配合他们做。

问:现在阿里巴巴在做大量的广告。没有看到你们做广告。

答:阿里巴巴的广告在哪里做呢?传统媒体上,当然它在互联上也做了不少。其实现在互联广告只占我们整个广告的5%~6%,如果要占到10%,也可能需要五年时间。我们互联部分的广告还是很小的,我们有时候不能太张狂。

问:我们也是一家类似的公司,目前也有风险投资在里面。目前也是基本上没有什么对手,其实这也是比较痛苦的,因为前后左右没有人,我们不知道我们的事情做的对不对。我知道搜房商业模式有很大的变化,你们是怎么样通过各种不懈的努力确定好商业模式的?第二个问题,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入收入比较稳定的状态的?

答:这个商业模式确实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过程当中一定要不断地调整,符合当地或者说符合变化的环境。像我们最早有杂志,现在都没有了。我觉得在互联发展的1999年、2000年,和搜房一样的企业还是有的。其实当时大家共同学习的是一家美国的站。很多企业都在学它,我们也在学习它,我当初研究它的招股书研究了八九次,我试图从它的文字当中读到它后面到底怎么回事,后来领会了一些东西。为什么其他的房地产站都失败了呢?它们确实学了这家公司,而且学得很像。我们并没有学它很多,我们只学了一点,只学了它们和雅虎当初的合作。为什么其他的学它学错了呢?美国市场是二手房市场,而中国在十年以前二手房还不存在。只把那套东西拿过来一定是不行的。所以我们对新房下手。

我们还学到它的一些战略性的做法,这家站和雅虎签订了很紧密的合作协议,把雅虎很多频道买断了。所以我也把新浪、搜狐的房地产频道全部买断。在2001年的时候,当时在中国上,最后转来转去还是会来到我们的搜房。我觉得这一点我们是学到了。但是我们和新浪、搜狐之间合作了两年我们就不干了。因为我们要花很多的钱,而且他们也不愿意,觉得这是一块肥肉。那么这个时候战略是不是调整了呢?肯定是。包括刚刚开始的商业模式,包括后来的新房和二手房分出来,然后我们再把家居分出来。这些动作都是过程当中的调整。但是有一点我们没有变化,就是我们一直坚持和家有关的方向。不管新房、二手房还是装饰装修都是和家有关的。这一点,我们这些老一辈的人还记得。中国到处都是石油,你从任何一个地方,只要一直钻下去一定可以钻出石油。我觉得应该坚持的地方,我们还是要坚持,但是过程当中一定要作调整。

第二个问题,我们从2002年开始收支平衡,当时互联企业可以自负盈亏是很自豪的事情。记得当初到IDG开年会的时候,我非常自豪地说我们收支平衡了。他们说“你自豪什么,我们投你们那么多钱不是需要你平衡,我们要规模”。到后来人数、规模慢慢发展出来以后,我们就比较自信了。

问: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刚刚您说您现在在做百城计划,您的意思是说在100个城市当中有自己的分支机构是吗?这样就意味着您在管理上面对最大的挑战是变化。我想知道您现在用什么样行之有效的方法来管理。还有一个问题是如果在100个城市当中您有分支机构的话,您有没有可能在主要的城市当中发展自己的杂志?

答:这方面的管理确实是很大的问题。也有很多人对我们有质疑,怎么管理这个庞大的体系?而且这个庞大的体系还没有真正开始,所以这确实很困难。除了常规的,也就是人事、财务以外,其他的都是我们总部直接做。当中有很多细节我们自己确实也没有搞清楚。因为搜房一开始就是多地点的管理,我们一开始就有五个地方。搜房已经九年了,在过去8~10年当中,我们累积下来的经验,很多东西是值得琢磨的。因为很多公司在扩张的时候看起来都很好,但是很快就走向灭亡了,所以我们很小心。我们现在发展到75个城市还没有出现什么意外。我相信到100个也没有什么问题。

除了常规的管理手段之外,还有公司的文化以及行为,这会影响到搜房的每一个员工。我们说搜房走的是精英的道路,我们只要能干的人、敬业的人。第二,搜房是做事的,我们没有时间,也不允许大家有时间去干坏事,我们让大家忙,让他们累,让他连考虑干坏事的时间都没有,哪怕他有时间的时候,也累得不能动,我们把他干坏事的能力都消灭了,只能做好事。确实很难说清楚有什么高超的技巧,这确实是每个人的一个习惯,搜房的人都是来干事业的。而且在搜房干一天,就闲不下来了,我们也不可能有很多休闲方式。一定是离开搜房的那一天,我们会很潇洒。我们在搜房的时候一定会很累,只是在离开的时候能不能带走一些东西?带走的就是好的记忆和足够的回报。

问:在公司,你怎么样在员工面前展示你的领导力?第二个问题,搜房从十年前几十个人到现在几千人,你有没有改变你的领导风格,是怎么改变的?

答:我相信每一个企业跟它的创业者一定是息息相关的,实际上我也不是很懂管理。我跟大家经常说的就是我不断地在学。这没有办法,早期我们管10个人,管20个人,管100个人,现在管2000个人,我们从来没有干过这样的事,我们只能去学。怎么学?听老师讲课、看书、看杂志,然后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所以我们创业者永远是在学习过程中的,好处是我们学得快,我们会学,因为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当然如果说我有什么风格的话,就是应该管的管,不应该管的少管。我觉得这有可能和美国的教育有关,我们一切按照游戏规则办事。只要游戏规则是这么定的,那我们从上到下一切按照规则办事。

(2008年2月25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