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多难登临录:金融危机与中国前景 > 第27章 科技转型谈何容易!

第27章 科技转型谈何容易!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二○○八年十二月三十日

要先对毕业的同学说几句话。目前内地的大学毕业同学难找工作,上有云,其中一些接受零工资。做得对:只要有值得学习的,接受零工资是正着。希望老板们能审时度势,尽量提供学习机会给毕业生。

青年初出道,论工资不对--不仅是经济困难的今天。为人师表数十年,我对毕业同学的建议,永远是出道选工作不要论工资,要着重自己的兴趣与知识投资的机会。可惜世道好时这建议不易被接受:钱作怪也。当年我不论,今天儿子也不论,占了先机。我和儿子的际遇比今天内地的同学好:我们不需要养家。需要养家的同学的困境我明白。辛苦一点吧。不要忘记,工作后还要自修读书的。恨不得还年轻,可以在上授课。利用互联教育实在方便。我不成了,希望有识之士能先把自己介绍一下,然后把所知或讲义之类放到上去。

不是要留难北京的朋友,但要问:同学接受零工资,是不是违反了国家的劳动法例呢?说是,要禁止,千夫指不易横眉冷对也。说因为同学自愿,所以不违法,那么任何雇主皆可要求最低工资之下的被雇者签下自愿书。若说除了工资,其他劳动法则不能自愿,那么工资的弹性开了一处口,其他法则皆可用自愿的工资甚至负工资调校,化为零。

我知道新劳动法放宽了不少,而好些地区不执行。然而,两个头痛问题仍在。一、不清楚地撤销,阴影还在,投资者不敢下注。二、员工因为此法的存在可以凭法投诉,弄得劳资双方的关系今天是改革以来最差的。新劳动法可能对某些人有利,或对某层面的员工有利。都不肯定,肯定的是最低下阶层的劳工受到损害。今天纷纷倒闭的是我认为对农转工贡献最大的接单工厂,这些工厂养起很多穷人,而又提供给无数没有学识的劳苦大众有各行各业的学习机会。苦吗?那当然,但穷人那么多,资源那么少,有较好的办法吗?我很不同意那些自以为是学者的贬低他们认为可笑的血汗工厂,而对认为这些工厂应该被淘汰的言论,反感更大。政府凭什么资格封自己为淘汰大师呢?

说实话,就是北京立刻撤销新劳动法,短期内不会有起死回生之效。一则太迟了,二则地球经济很不对头。面对今天的困境,撤销此法有助,助多助少不要斤斤计较吧。肯定有助就不要再等了。

说到工业转型,要向高科技励进,有谁不懂得说,但谈何容易哉?好些年前我和瑞典的一位经济学者详谈此事,因为该国主要靠科技生存。当时大家的结论,是高科技不可以说搞就搞。瑞典地大人少,一般国民的知识高,也有多年的科技传统。中国没有这些条件。

中国的重要资源是人,学识水平一般低下的人。但千万不要小看这些人。我认为高科技在中国有得搞,也应该搞,但绝对不是把穷人淘汰出局那种搞法!地球上没有什么资源比人更可贵,而炎黄子孙这个品种,上苍早就照顾着,认为中国人多所以命贱的想法是不对的。我说过中国人聪明,吃得苦,学得快。论及科学,中国人不仅聪明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想象力强。论智商,地球上不亚于炎黄子孙的民族有的是,但论到想象力,比得起中国血统的我没有见过。

不知是天生基因使然还是文化传统所致,中国人的想象力自成一家应无疑问。不需要拿出鬼才李贺了。昔日苏子写《赤壁赋》--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其想象力的来去纵横,仿佛随意挥洒,其他文化不易读到。写花,杜牧说“落花犹似坠楼人”,李清照说“人比黄花瘦”。论白发吗?李白“高堂明镜悲白发”,辛弃疾“白发空垂三千丈”。想象免不了有点夸张,但来得那么新奇而又自然,我认识的西方文化不多见。中国的文化呢?想象是惯例。

想象力是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爱因斯坦这样说过。昔日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无疑扼杀了中国的科学发展,但传统归传统,今天归今天,上苍赐予炎黄子孙的想象本领没有变。另一方面,我们知道这本领不会因为人穷就没有。我自己的双亲皆出自广东农村的破落户,而四十年前在美国出道时,师友们不少认为我的想象力胜出几条街。在神州大地我可没有这种优越性。然而,论到逻辑思考与客观辩证,中国人却是输了。输出两条街吧。逻辑推理是可以学的。中国人需要的是教育,是机会。不是说每个穷人都可以杀出重围。成功的机会其实不高。纵观中国的资源局限,爱莫能助,只是提供自力更生机会的社会成本是零。

转谈科技产出,人的质素当然也要论想象力,但远不及科学研究那么重要。科技产出是制造,重点是产品质量的调控。这方面我们真的比较弱。有两点。其一是中国人不够清洁。其二,虽然中国人的手工艺无敌天下,但奇怪地产品规格需要一致的要求,目前看中国比不上日本或韩国那么稳定。可能是风俗习惯使然,更肯定是教育出了问题。

要在中国大幅提升产品的科技水平,三个要素不可或缺。其一是工人的知识水平要大幅提升。工程方面中国基本上没有问题,设计也可以,困难在于一般工人知识不足。需要细节严格、精确的产品,中国人做得不够好。认识做厂的朋友无数,很多外地的优质产品,他们不是不懂得造,而是做不到,或成本要比进口的高。

第二个要点,是中国目前在商标、商业秘密、发明专利等法律上还有好一段路要走。改进了很多,但还有不能漠视的不足之处。思想或知识??权的保障历来困难,就是先进之邦也头痛。是非常复杂的学问。七十年代初期,受美国科学研究基金的委托,几个助手和我花了几年时间研究发明专利与商业秘密。一九七七年五月我写下很长的研究报告【见《张五常英语论文选》,第二十章,《产权与发明》】。当时的同事与资助基金认为是全面而又深入的,促我继续,但题材实在太难,放弃了。今天在内地管理知识产权的朋友不妨细读这篇长文,问题所在是说清楚了的。中国不一定要仿效西方的知识产权法律与执行的方法,考虑要点及西方遇到的困难会有所帮助。

第三个要点,是工业科技的上升一般是由他人推上去的。以西方为例,发明专利的注册一定要详细地公开,专利权只十七年。要持久地维护这专利,发明者要不断地继续研究、改进,希望再获其他有关的发明专利,使十七年后自己的原先发明被自己的新发明替代了。然而,原先的发明早就公开了,其他竞争者也会研究,也会改进,有机会得到改进的注册而捷足先登。

后浪推前浪永远是科技发展得好的程序。这就带来为什么我认为在中国的资源局限下,接单工业是那么重要了。我说过接单工业可以养起很多人,是农转工的命脉,而每间接单工厂都是一所学校,培训工业人才。这里要强调的,是接单工厂一般力争上游,希望有自己的商标,有自己的发明专利。这样一来,上头的科技水平较高的就逼着要发愤图强,否则会被下面的淘汰。香港昔日满是这样的故事。接单接单,到后来可以生存的都有自己的商标,也有自己的发明专利注册。行业的发展也如是。老一辈的朋友应该记得,当年香港的工业以假发、胶花等雄视地球,后来转到玩具、手表、成衣等工业去,让假发、胶花给其他工资较低的地区造。这是工业转型的应有过程。强迫转型,淘汰了接单工业,是拿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千万不要考李嘉诚先生胶花是怎样制造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