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跟格雷厄姆学价值投资 > 第20章 投资中的特殊情况(1)

第20章 投资中的特殊情况(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好奇心是活跃的思维方式最典型和明显的特征之一。

塞缪尔·约翰逊

投资中的特殊情况是股票市场中最难理解,也最具风险的地方,尤其是在股市的低潮期更为突出。但就像命运的安排,在认真的分析和合理的判断下,你会幸运地发现特殊情况有可能为财富增长立下汗马功劳。包括股票的首次公开发行、公司的合并和收购、企业破产、可转让证券、权证和经营不善的公司股票等,它们无处不在,而且随时都有可能出现。

通常只有经验丰富的投资者才会在特殊的情况下进行投资,实际也不总是这样。

假设现在你为A 公司工作,公司持续赢利并且员工持股,现在向员工提供认购新股的机会。你非常清楚公司股价一直稳步上涨,公司产品前景光明,并相信公司有朝一日会公开上市。

或许你为B 公司工作,公司是生产创新型产品的新公司,但所从事的是你所熟悉的行业。公司正要上市,你可以选择加入。

两个选择都是新的机会,但B公司的风险要更大一些。这两家公司都在巴菲特所称的“能力范围之内”。你的行业从业经验、对技术的熟悉程度和管理的能力,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发挥。

特殊情况出现时,我们需要头脑冷静、行为谨慎,必要时可以修改自己的投资原则。美国政府员工保险公司的购买对于格雷厄姆来说,就是一个特殊情况。巴菲特的职业生涯中也碰到过很多特殊情况,特别是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异常情况发生时,管理人员总是让巴菲特去充当救星或大买家。

首次公开发行

对于历史较短,但经营充满活力的公司的首次公开发行,投资者的狂热不亚于1849年采到金矿的矿工,这样的狂热还一直持续着。凭借微软、谷歌和其他明星股票一夜暴富的故事,让首次公开发行在投资组合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其实,大多数的首次公开发行都不是很成功,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为此变成百万富翁。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通常以难以维持的高价发行,上市之后要很久才能重新回到发行价的水平。

曾有人对1968~1998年间发行的2 895只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进行研究,发现平均年收益率居然是-45%。尽管发行前都有较强的升值预期,大多数首次公开发行都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最终彻底失利。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络狂潮中,包括VA Linux和TheGlobe.com 在内的很多公司都经历了首次公开发行首发后暴涨1~3倍,然后持续下滑让投资者手足无措的过程。只有那些有远见的投资者,通过快进快出而收益颇丰。

公司上市是为了筹集资金,所有权人可以把风险投资和股权一并套现,而股东们看重的是流动性。为获取一定的股权份额,新投资者投入资金,并通过公司的各项经营和发展战略为股东创造更高的价值。

因为没有可供参考的历史数据,个人投资者很难对新股上市及之后的价格趋势进行预测。不仅如此,大量首次公开发行的公司都正处于增长的过渡期,给公司的前景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但有一点是很清楚的:大量首次公开发行的涌现正是牛市已达顶点的信号。希望公司以合理价格上市的企业家们,都得到了期望中的大量现金。

络泡沫最辉煌的1996年,共有675只股票首次公开发行。而络泡沫破灭后的2001年,美国主要交易所上市的首次公开发行只有80只股票。

另外,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影响了市场的流动性和总体经济运行,2001~2003年间首次公开发行的迅速缩减,似乎是合情合理的。

恐怖袭击的阴云在华尔街渐渐散去,首次公开发行又渐渐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范围。紧接着,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引发了全球首次公开发行的再次锐减,2007年,美国共有159只股票首次公开发行,而2008年只有区区20只。

在充分理解其特点的基础上,首次公开发行是非常不错的投资机会,因为是以发行价买入股票。在涉足首次公开发行时,如下的要点会为你提供一定的指导和保护:

·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对私营持股公司进行客观的调查和研究很重要。认真研究有关公司的信息,最好是横跨几年,跟踪有关公司的新闻报道,并就财经新闻和公司站披露的相关数据进行仔细分析。公司一旦宣布在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有关公司的分析报道和评价都会席卷而来,请关注它们中的任何一条。甚至可以通过络查阅员工评论、行业简讯和任何有用的信息。

·一定要仔细阅读招股章程或是证券交易委员会的S-1文件:阅读的过程毫无疑问是非常枯燥的,却是进行首次公开发行投资必不可少的步骤。证券交易委员会对招股章程进行过仔细审核,还会就相对薄弱的地方提出进一步披露、解释和补充的要求。申请首次公开发行时,谷歌公司在S-1文件中声称针对雅虎公司的起诉没有法律依据。证券交易委员会认为谷歌公司无权就此法律事务妄加论断。谷歌删除了相关的论述,并以270万股股份与雅虎达成庭外和解。鉴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监管,首次公开发行相关文件的表述都趋于谨慎,很多公司都意识到过度承诺或无法实现将会严重影响公司的声誉。

·选择由具备一定实力和知名度的经纪公司所承销的股票:一般来说,好的公司发行股票时会选择规模大,知名度高的承销商。除非是上市公司的主要和长期投资者,否则一般的个人投资者很难介入规模较大的首次公开发行。

·股票经纪人卖力宣传首次公开发行时,请加倍小心:很有可能是承销商的销售出现问题,所以才进行声势浩大的促销宣传。

·注意股票的禁售期:公司上市后,内部人员在既定的时间内不允许卖出股票,这个期限通常为90天,甚至是1年,是为了保护公司以外投资者的利益。当新上市的公司存在一些不为人知的情况或经营出现异常时,内部人员可以故意拖延采取行动,并在公众察觉问题之前把持有的股票抛得一干二净。为了增强股民的信心,有的公司会把禁售期定得很长。当你发现没有出现内部股份转让时,并不一定是好兆头,因为内部人员可以耐心等待禁售期的届满,然后合法地迅速抛售持有股份。

·密切关注交易所交易基金—市场上基于首次公开发行指数的交易所交易基金。本书在前面提到过,交易所交易基金有自己特有的长处和风险。要记住的是,首次公开发行的总体质量偏低时,基金的业绩不会太好。交易所交易基金的设计初衷就是反映它所代表的市场,总的来说,首次公开发行是发展迅猛但高风险的业务,基于首次公开发行的交易所交易基金将会反映出这一事实。

谷歌的首次公开发行

正当我们认为首次公开发行投资不是一个好主意时,市场上出现了一个例外的典型,打破了所有规则,让大家吃惊不已。在其招股章程中,谷歌的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充满信心地宣告谷歌将会有别于其他所有的公司,而随后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2004年上市以前,谷歌在市场上经营还不到6年,布林和佩奇极力推迟公司的上市安排,直到再也无法回避。为了合理的投资回报,公司的风险投资人和个人投资者推动了谷歌的上市,谷歌运用首次公开发行筹集的资金来保证其股价增长。

与其他想公开上市的高新技术公司相比,谷歌从一开始就具有很多优势。不像其他的竞争者,谷歌在市场上已经经营了几年并迅速赢利,虽然,如何从络搜索定位广告中获取巨额利润,至今还是个秘密。

在首发的前期,金融专家预计谷歌的价值将会达到300亿美元。2004年4月29日,按照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首次公开发行文件的要求,谷歌提交了S-1文件。

当时,络泡沫刚在几年前破灭,硅谷的首次公开发行声名狼藉,谷歌的申请上市登记表扭转了大家对互联的看法,投资市场像被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当意识到谷歌的广告收益和利润率都很可观时,分析人员断定它就是下一个投资热点。

据谷歌自己披露,2003年9.619亿美元的收入创造了1.065亿美元的净利润。2002~2004年之间,销售量上涨177%。自2001年以来持续赢利,并坐拥4.549亿美元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

拉里·佩奇也曾警告潜在投资者:“谷歌不是一个常规企业,我们也不打算成为常规性的企业。作为私营持股公司,我们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我们还强调创造性和挑战性的公司氛围,正是这些使我们向全世界的人们提供公正、准确和免费的信息资源。”

独立于华尔街,谷歌说它不会向行业分析员提供任何有关收益预测的分析和指导,并声称所有的公司决策都会基于公司的长远考虑。最令人吃惊的是,谷歌打破了传统的承销方式,转而采用通过电脑操作的荷兰式拍卖。为了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谷歌还在公司实行了双重股权的体制,佩奇、布林和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仍然全权控制公司。

谷歌的首次公开发行发生在2004年8月18日,以每股85美元的首发价共卖出19 605052股,共筹集达16.7亿美元的资金,公司市值达230亿美元,虽然没有达到公司的预期,不过资金也算充裕了。筹集资金中一部分被留做公司的发展之用,还是有一部分公司员工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而佩奇和布林在27岁就跻身超级富翁的行列。谷歌立即成为个人投资者的新宠,股价曾一度飙升至每股715美元。尽管在2007~2008年遭遇了严重的市场下滑,谷歌的股价从未跌破发行价,2010年初期每股还超过567美元。

并购业务

价值投资者经常会不由自主地关注并购业务。按照价值投资的原则,他们常常会选择价值被低估的股票,这些股票一般就是被收购的目标。价值投资者选择的一般都是资本规模较小或适中的公司,因为这类公司的评估相对容易,且鲜有机构投资者。也有投资???选择价格较低的二流和三流公司,希望在它们被收购后获取收益。在深思熟虑和谨慎评估的前提下,格雷厄姆也赞成这种投机行为。

在商业周期的特定阶段,并购和首次公开发行一样都会激增。在熊市中,即使只有一个行业触底,都会出现大公司吞并小公司和竞争者的现象,相同的故事在每次经济衰退时都会上演。

2007年的经济衰退稍微有些不同,政府的不良资产救助计划减少了并购的发生。政府先后为美国国际集团、高盛投资公司、房利美、房地美提供了保护,致使2009年的并购业务大幅下降,比如收购业务就同比下降28%。这和2009年的股价回升相呼应,19%的增长率是6年来的最好水平。在美国政府援助的情况下,还是有一些公司进行合并。

在2009年,辉瑞和默克制药公司、百时美施贵宝公司都分别向规模较小的竞争者提出过收购要求。埃克森·美孚成功收购XTO 能源,一贯靠收购促进发展的甲骨文公司也收购了太阳微系统公司。

全球化趋势的反思

过去30年来的企业并购情况很好地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变化,即经营全球化的趋势日渐增强,而企业合并的情况也反映了这个趋势。仅在1997年,跨境交易就达2 333笔,交易价值约为2 980亿美元。

比利时公司在2009年以520亿美元买下安豪泽布施公司,这就是全球化最典型的例子。新公司百威安博成为全球最大的啤酒公司,在30多个国家开展生产,销售覆盖了130多个国家。产品包括百威啤酒、米查罗布啤酒、比利时时代啤酒和贝可啤酒,最大的竞争者是位于伦敦的SABM iller公司,也是全球化经营的典范。

有些跨国的并购交易并不顺利,比如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和美国克莱斯勒公司的合并就以失败告终。它们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公司,对投资者来说,要真正了解它们是不小的挑战。在合并和收购的交易中,有几点是必须记住的:

·并购资产的评估就类似购买股票时对公司的评估,包含过去的收益情况,将来可持续的赢利能力,对比式评估和现金流评估。与类似的企业和类似的交易进行比较,也很有用。

·很多并购交易的结果不尽如人意,投资于被收购企业更具吸引力。

投资者大多只关心合并后新企业的利润率,而套利者只关心交易达成的可能性和交易完成的时间。

如果企业合并的交易是通过股票互换得来,就会产生套利行为,也被称为风险套利。套利者卖出收购企业股票,而买入被收购企业的股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