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草根律师外传 > 第118章 与新闻结缘

第118章 与新闻结缘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当然,这也是皮包公司盛行的一个原因,这个时候自然也是皮包公司盛行的年代。

既然要办公司,那就要先考虑好办什么样的公司,如何经营公司?怎么办公司?因为,对于这些我根本什么都不懂,还必须重新开始学习。

记得当年很流行信息公司,很多人开办的信息公司、科技开发公司等都是在那个时候起步的,很多人后来也确实靠当年的这些信息公司、科技公司挣到了大钱。

我们当地就出现了这样的公司,而且他们生意好像还是蛮不错的,看上去很有诱惑力。

据我所知,在我办公司之后的几年,另一个赶着我的脚步创办的一个相类似的公司,据说人家已经有上亿的资产了。

于是,我不动声色的在全县城进行调查研究,并打算以找工作为名去这些公司当卧底,想深入他们公司内部去打探消息和看看他们是如何在经营的。

因为,我当时的处境特别艰难,我又很想急于证明我的能力,想尽快挣到钱,所以在内心深处我也想借着这改革开放的春风,能够有一家自己的公司。

所以,我想啊,到别的公司去应聘,借此机会了解一下他们的公司结构,看看他们是如何运作的,对我今后自己办公司也是一个很好的帮助。

记得当时我们那里有一个人头脑很聪明,他筹办了一家科技信息公司,还开展了中介业务,包括房屋买卖、承租中介,找工作等等信息提供,科技项目的推介等。

由于这是一个新鲜的东西,当时的确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和人们的好奇。

这个人的广告在全城铺天盖地,到处可见,而且还在大量招收工作人员。

于是,我也用找工作的名义进入了该公司,并成为他的一名接待人员,帮助他们接待前来咨询的客户。

那时候,各种信息满天飞,各种科技小报参差不齐,包括当地的一些招工、家政、房屋出租、出售等信息极不流畅,如果经过这些中介性质的公司收集、整理、发布,确实能够产生经济效益,也会赢得人们支持和喜欢。

当时我对很多东西都非常陌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他们也能挣到钱。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原来,这就是信息不对称,正是信息不对称,才给了他们挣钱的机会。

不过,我在那个所谓的科技信息公司呆了几天发现,他们开展的很多介绍工作都含有很大的虚假成分,可信度不高。说直白点,那就是有欺骗的嫌疑。

同时,我发现他们所称的科技信息公司,实际上既没有任何主管部门,也没有经过工商、税务部门登记备案。

经过几天的观察,我发现这个所谓的科技信息公司,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骗子公司,皮包公司。

我不可能在这样的骗子公司呆下去,也不应该在这里呆下去,我的目的已经基本上达到,该离开这个公司了。

几天后,我没有继续前往这个科技信息公司了,而是在进一步思考自己如何才能办一个这样的公司。

当然,在我的计划里,我不希望自己的公司跟这个公司一样,我想实实在在的经营,正正当当的挣钱,必须要依法登记,依法经营才行。

有一天下午,我一个人在县城里漫无目的的转悠,希望发现一些新的信息和商机。

当我走到县委大院门口时,我突然看见县委门口的读报栏里面张贴了一张招聘启事。

我近前一看,原来是县委报道组在招聘小记者,这一批小记者由省报社、地区报社记者站进行培训,在学习结束经考核合格的发给小记者培训合格证,还可以成为县委报道组的小记者。

一个律师,一个记者,这两个职业我对它们都非常感兴趣,而且都是可以帮助我这样的好打抱不平的人实现人生梦想。

因此,就当时的情况来说,我自己第一目标就是当律师,第二目标则是当记者。

我当初就非常浅显的意识到,如果我成为了一名律师,又能成为一名记者,那么我这个好打抱不平的人也就没有后顾之忧了。这样,我就更方便帮助那些穷苦老百姓不受欺负了。

看到这个启事,我突然有了新的一种想法,那就是报名参加这个小记者培训班,让自己进入新闻业界,以后无论是当律师还是开公司办企业都一定很有帮助。

只是,当天我发现这个启事的时候已经是很晚了,各部门都已经下班了,现在无法报名了。

次日,一大早我就赶到县委宣传部,找到县委报道组,说明了我的来意,希望能参加这个小记者培训班。

说明来意,县委报道组的老师们对我都很热情,查看了我的暂住证和法律服务所颁发的聘书,经他们审查合格后,同意招收我参加这个小记者培训班。

我如期前往县委宣传部,到县委报道组报道参加培训。当我来到县委报道组时,我发现这个小记者培训班接收报名的条件比较高,虽然报名的人比较多,但是审查合格,通过考核的只有我和另外一个小伙子两个人。

我很荣幸的在这两个人之中,另一个小黄,人很聪明,热爱写作和新闻,有一定的文字功底,也被考核通过。

报名后,按照规定的时间,我前往县委宣传部,跟随县委报道组的老师开始学习。

办理了入学手续,缴纳了相关费用,我被安排跟李记者一起学习,并跟着他下基层采访。

当然,我确实非常荣幸,我跟随的这个李记者后来被调到某公安报当上了总编,还做了市公安局的领导,很多年以后我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律师的时候,还去找过他。

在这期间,县委宣传部的领导和老师都鼓励我,他们得知我一直相当律师,并且已经在基层法律服务所从事法律服务工作了,对我更是特别关照。

县委报道组的组长,也是县委宣传部的副部长宴老师也很喜欢我,经常给我传授新闻采访的知识,他还告诉我新华社某地分社的一名非常出名的记者就是他亲自培养出来的,希望我自己努力,也争取扬名万里。

同时,他告诉我他也是一个很有正义感和好打抱不平的人,只是自己不懂法,除了运用自己的新闻手段之外,没有其他办法,而且还容易触犯法律底线。

宴老师对我说,如果我今后既考上了律师,又当上了记者,就等于是一手拿着正义之剑,一手拿着正义之刀。不管那些人有多大的势力和实力,想动我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宴老师鼓励我,一定要努力,争取实现这两个目标,只有真正的实现了这两个目标才能实现我的抱负,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为老百姓主持公道,伸张正义。

他告诉我,一旦让新闻和法律有机的结合起来,运用好了,那就算是成功了。

在宴老师的鼓励之下,在李老师的指导之下,我跟着县委报道组的记者们几乎是跑遍了全县的各个区、乡、镇,也认识了很多的乡镇干部。

那段时间,我跟随采访,到过格胡子鲢鱼养殖基地、到过因李白过河而文明的李渡、到过金锣滩等很多地方。

记忆深刻的是我们去采访那个鲢鱼养殖基地时,我们看见他们用猪的内脏去喂养,还用从外地购买的专业鲢鱼饲料等,那些活蹦乱跳的鱼儿在鱼塘里自由的游荡,胆子特别大,根本不惧怕过往的行人。

如果你在鱼塘边看上了哪一条鲢鱼,完全可以自己去打捞起来,当即即可下厨烹饪起来品尝。

采访这个鲢鱼养殖基地之后,主人挽留我们在他家里吃午饭。当然,我们在那里很不方便,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也到中午时间了,也就没有拒绝。

香喷喷的红烧鲢鱼至今还历历在目,那个美味简直难以忘却,回味悠长。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鱼,也是第一次品尝这样的美味。

离开时,主人给我们打捞了好几条可爱的鲢鱼,并用一直大大的塑料桶给我们养着。

我和李老师二人一人一只手提着这只塑料桶,直奔下一个目的地,准备下一个采访。

一路上,这些鲢鱼很不老实,在水桶里面又蹦又跳的,引来好奇的村民围观,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鱼儿(当然,现在什么地方都有这个了,已经不稀奇了。但是那个时候,我们那里很少有这个品种的鲢鱼,大家都觉得好奇。),不停的问这问那的。

我和李老师就轮番、沿途给予解释,向他们讲解这个鱼的有关养殖方面的问题。

那天晚上,我们到了一个镇上,住在政府的一个招待所里面。当地的财政所接待了我们,并安排我们在政府招待所里面住宿。

我们采访结束,财政所招待我们吃饭。

酒足饭饱之后,我们回到政府招待所。我们倒是吃饱喝足了,可是鱼儿怎么办?

记得我们从这个鲢鱼养殖基地出来的时候,那个养殖大户告诉我们,如果晚上不能回到县城,那一定得用鸡蛋喂养这些鲢鱼,不然它们饿了,会变瘦小的,鱼肉的质量会下降,口感就没有那么细滑、细嫩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