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一首歌一亿
黄社长在仔仔细细的看过这几张证明后,又将证明传递给身边的金钟国、孙亨南,最后才转到金宇哲的手上。
“不好意思,这是我们必备的程序,以防万一嘛。毕竟我们是第一次合作,况且我们对你还不太熟悉。”黄社长看着金宇哲将文件放回自己包里,解释道。
“我明白。”黄社长根本用不着的解释让金宇哲感到很不好意思。
同时,在黄社长小心的话语中,金宇哲也听到了一个信息。这次,金钟国的公司对金钟国的专辑非常看重,自己三首歌都纳入他们的选择范围也不得不让金钟国的公司万分重视。
其实金宇哲的推理没有错误,在昨天金钟国的专辑制作会议上,《原地踏步》这首歌就被选为专辑的候选主打歌。前提就是今天与金宇哲的谈判顺利的结束,顺利的拿到这几首歌。这些东西,现在的金宇哲自然不知道。
“你的这三首歌,会作为金钟国第三张专辑中的歌曲。现在我们就谈谈价格,你给我们一个你理想中的价格,我们考虑一下。”
黄社长自然不会说出公司可以给的价格,这价格,就是金钟国也不知晓。
“一首歌一亿韩元。”
“什么,一首歌一亿韩元,你有没有搞错。”黄社长直接从座位上跳起来,脸上的惊愕就像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
金钟国和孙亨南内心受到的冲击也没有比黄社长少,这金宇哲,还真是什么话都敢说啊。
“金宇哲,你清不清楚一亿韩元一首歌是什么概念吗?”黄社长忍住自己要爆粗口的冲动,这小子估计就是一个菜鸟,根本不知道歌曲的价格是怎么确定的。
严格来说,一首好歌要价一亿韩元并不贵,确实有音乐人写出的专辑主打歌要价是两三亿。但是敢这么要价的,无一不是最顶尖的音乐人,光是他们在专辑上的名字就能吸引一批的粉丝。正常的作曲家,特别是刚进入行业的作曲家,一首歌曲的价格在一千万韩元左右,特别优秀的也不会超过三千万。但是,眼前的金宇哲凭什么有底气说出这样的价格。
就连金钟国上一张专辑主打歌《一个男人》的作曲者黄灿锡为金钟国打造的《给她的他》,公司也只开出了八千万韩元的价格。这还是看在《一个男人》给金钟国带来的超高的人气,《一个男人》当时给出的价格只有六千万韩元的情况下。
在黄社长看来,只有像《一个男人》这样的歌曲,才能值得上一个亿韩元的价格。
金钟国和孙亨南似乎也有什么话想说,但是这种情况下,他们说话自然是不合适的。特别是金钟国,几次话到嘴边,都没能说出来。
金宇哲一首歌一亿韩元的要价让黄社长彻底没有了脾气,只有好声好气的给金宇哲介绍作曲者一般的要价划分。
金宇哲是第一次听过这些,听得很认真。这些常识对于自己这种圈外人真的是很神秘的一件事情,如果没有很好的机缘话的确很难知道。
但是,听到这些,金宇哲还是坚持自己的要价,那种突然的灵光告诉金宇哲这几首歌肯定有这样的价值,金钟国会因为这几首歌大放异彩,而自己也会因为这次机会体会到不一样的人生,也会更接近那条爸爸妈妈一直希望自己走向的道路。
金宇哲不是一个一条道走到黑的人,金宇哲知道如果自己以这种方式坚持的话,接下来谈判一定会很困难。弄不好的话,这几首歌对方都不会要了。
在金宇哲的一句“你让我考虑一下”后,会议室的氛围陷入沉寂。金宇哲的头脑在飞快的运转着,努力的相出一个最好的方案。黄社长、金钟国和孙亨南三人也是低着头不知道各自忙着什么,也没有相互间交流。
“一首歌一亿韩元的价格还是不变,但是……”金宇哲的话刚说出口,就看到自己对面的黄社长着急的想说什么,连忙大声的把自己刚才深思熟虑考虑的方案说出来,“但是,我们换一种结算的方式。”
“什么方式。”黄社长和金钟国同时出声,金宇哲坚持“一首歌一亿韩元”价格让他们很是着急,自然对金宇哲所说的“方式”充满好奇与关注。
“如果钟国哥在年底三大电视台的最终大赏的竞争中,拿到一个大赏我要一亿韩元,拿到两个大赏我要两亿韩元,拿到三个大赏我要四亿韩元。还有就是我想参与到钟国哥这张专辑的制作中。”金宇哲斩钉截铁的说道。
“大赏?还一个,两个,三个,你觉得你写的歌曲还能让金钟国成为三冠王?你凭什么有这么大的自信?”黄社长听完金宇哲的话后,完全不掩饰自己态度上的不屑。
虽然黄社长的话有贬低金钟国的嫌疑,但是金钟国却完全没有生气,因为黄社长说的话完全是事实,甚至就能代表自己内心的想法。如果自己能够在年终夺得一个大赏自己就谢天谢地了,更不要说是三冠王,想多不敢想。
“难道黄社长就这么对钟国哥没有自信,这么不敢赌吗?”金宇哲看到了黄社长的迟疑,只能用言语来刺激黄社长。
“有什么不敢的,年轻人,不要这么冲动,容易吃亏。”黄社长没有想到自己倒是被一个18岁的男孩给鄙视了,这让黄社长的心情很不爽。
按照公司专业的工作人员的看法,《原地踏步》因为和《一个男人》的风格一样,被作为主打歌,可以估价五千万韩元。《讨人喜欢》和《星星,风,阳光还有爱情》都是给出了三千万韩元的估价。三首歌一共一亿韩元,这是公司给出的参考价格。在黄社长看来,《原地踏步》这首歌就值一亿韩元,所以黄社长心中的最高标准是三首歌一共两亿韩元。
黄社长在心中估量了一下,不管怎么说,在这个条件上,公司利大于弊。想通这些,黄社长就做出了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