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说出来意
“第二,邹小达说我以偏概全,称青基会也有大量投资成功的案例,而说我只抓住一些失误的案例不断放大,让人产生错误的印象,他还说什么就算再精明的投资人谁能一点错误都不犯呢?对这话,我想要公开说的是,你动用希望工程一个多亿的捐款去投资,真有大量成功案例,那成功的或者说是赢利项目具体有哪些?能否昭告天下,逐项公布?此外,投资赢利的总收入是多少?赢利款是用于追加投资、扩大再生产呢,还是拿回来放回到希望工程待拨款内,继续下拨给贫困地区的贫苦失学儿童?还有,赢利与亏损拉平了计算,青基会的投资回报率是多少?其三,邹小达自己对一个重大项目投资失败后,说了一番话:这个项目现在看来完全是个错误,可这毕竟是事后诸葛亮的话,当时那么多资深专家都写出厚厚的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都说会有超值受益,谁知道会是现在的结果呢?这不表明重大失误么,不是投资失败是什么?”
方世玉真还是对这项调查做得深入,竟然背着也能列出了一些重要数据说明,他引用了几项青基会的财务数据:五年时间青基会捐款收入累计为两亿,投资用了1…1亿。可这五年下拨的待拨款正好是1…1亿元,也就是说这1…1亿的待拨款全被邹小达拿走投资了。留给贫困儿童的、真正可以在第二年下拨的现金一分没有。
有理有据,倒是让曾子祥甚为信服。
方世玉继续说了下去,道:“第四,邹小达在一家媒体上解释,他为什么要把希望工程的善款用于有风险的投资项目,就是因为在青基会创办初期,没有办公经费拨款,国家规定也不允许从捐款中提取办公经费,为了团队能够支撑下去,所以不得不挪用部分希望工程待拨捐款,还说是什么没有办法的办法。这只不过是一种障眼法而已……第五,面对媒体记者,邹小达承认自己有错误,但拒不承认自己有猫腻,他还曾举例说,譬如有位江南人,虽说是同乡,但发现投资有失败苗头,就毫不含糊地派出追讨人员尽可能挽回投资损失,甚至不惜发起诉讼尽量降低和挽回投资损失,他辩解:有常识的人都可以想一想,要是从这些人身上拿了一分钱好处,敢这样做么?我就开始思考这样一些问题了:媒体试图报道之前,你是否告诉过公众,希望工程曾经有过这样一笔失败投资,并且这笔投资是给了你老乡?我还想继续追问的是这次失败,你进行了法律诉讼,那么诉讼结果是什么?又是否胜诉?胜诉之后,被告赔偿的裁定是否得到了执行?相关投资和借款是否全部收回?还有投资失败、放贷失败的项目,数量不少,是否同样进行了法律诉讼,坚持不懈地一律进行了顽强追讨?第六……”
方世玉的话尤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听得曾子祥是甚为点头,他知道自己不虚这次沿海之行,非常值得。
“可是,面对这一切行径,现在的邹小达却说:希望工程的每笔钱,都是大家的血汗钱,你动希望工程的钱,就是摸高压线。做希望工程只有两条路,要么是上天堂,要么是下地狱!他声称自己就是在天堂和地狱之间走钢丝。可问题是,邹小达擅自动用上亿元的捐款去投资,投资失败的损失动辄以百万、千万计;而且多年来邹小达投资失败的事实又始终对外保密,直到被陆俊生等人发出来……曾书记,你怎么看这种人?”
面对方世玉的反问,曾子祥只好借用了一句古人云,“善欲人见,是为小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事实确实如此,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的,只能这样下一个大概念。现在的情况基本上还是清晰的:邹小达私下投资十多年不敢见阳光,明知故犯,大错特错!说到底,做慈善最怕暗箱操作,最怕慈善机构的“一把手”一手遮天,瞒着领导和公众乱来,也最怕慈善机构负责人做错了死不认账,被人揪住辫子忽又改口说我不是诸葛亮!作为失信的慈善家、失败的投资家,邹小达无法脱离“恶”这一行。
可事实上邹小达现在还任着青基会的秘书长。
当然,是非曲直,必须用事实说话。曾子祥对问题从来就是一分为二,他在觉得这个希望工程掌门人有问题的同时,也没否认他的确实为希望工程付出过努力,做出过贡献。但做到这些,是他必须很好完成的义务。最终的希望是大家继续为这项著名的慈善事业捐款、捐物、做义工。
最后,曾子祥把话题扯到了陆俊生的身上,“陆俊生的揭发,你如何看待?”
方世玉想了想,道:“迫使邹小达停止违规投资的功劳,属于揭发者。揭发、批评邹小达违规投资,绝不等于打击希望工程。邹小达出了问题,如果非要捂着、盖着,不许质疑批评,那才是打击希望工程!所以,我对陆俊生来说,只能用一句话来表达:悲剧的陆俊生和蒙羞的希望工程。”
“嗯。”
曾子祥频频的点头,这样的一席谈话下来,已经是凌晨三点过了,“方记者,感谢你给我提供了这么多的重要信息。”
“这也是我想主动提供的。”
“哦?”曾子祥笑道:“我正为此而来呢。”
“原来曾书记为的这事?”
“是啊,你要不信的话,明天可以送我登机,呵呵!”
方世玉显然很严然,没想到这位年轻的副书记一上任就跑起了这事儿,“有关邹小达的调查资料,以及我写的一些还未发表的文章,我愿意一并传送给领导参考。”
“正合我意。”
曾子祥与方世玉互留了电话,又拿笔写下了邮箱。
方世玉去小胡开好的房间休息,曾子祥则是在笔记本上又划拉了半天,最后沉思着,直接就在沙发上睡了,好在空调温度开得适当,否则非感冒不可。
累了一点,但收获很大。
回到京城半个月,审计部门终于进驻青基会开始了再一次的全面审计。由于基金会的秘书长邹小达所涉问题较多,暂停了其秘书长职务,由曾子祥这个分管领导暂代此职,具体职责由相关副秘书长具体履行。
恢复正常运作的首要条件是弄清各地希望工程的相关情况,只有能给捐款者和公众一个满意的交待,基金会才能继续发挥真正的作用。按照这样一种思路,曾子祥决定赴全国各地巡查一番希望工程。
青基会办公室在第一时间拟定了一个巡查计划方案。
可计划永远没有变化快,当一行人正准备出发之际,川省发生了8…0级地震。严重的受灾中,青基会接到了灾区需要援建几座小学的重任。
灾害无情,人有情。曾子祥无论是作为团中央的分管领导,还是作为青基会的暂时代理人,接受这样的援建任务都是义不容辞。可面临了两个具体问题:第一,青基会帐户上没钱,投资运作的资金也无法及时收回;第二,外界对青基会提出了质疑,捐款不积极了。
青基会上下忙碌之中,开始了前所未有的担忧。钱不是问题,现在问题是没有钱,如果这次任务完不成,基金会今后就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了。
对此,曾子祥到是胸有成竹。
当记者第一时间跑到青基会采访曾子祥的时候,他正在桌上翻看援建资料,报上来的需要援建5所希望小学,时间紧、任务重。记者疑问,“曾书记,青基会现在面临要钱没钱,原秘书长还有问题的状况下,这个援建任务是不是非常艰难?”
“希望工作就是干这个事的,再难也会想办法解决。”
“我听说灾区提出需要援建5所小学,希望工程能解决几所?”
面对记者的担心与质疑,曾子祥信心十足的道:“灾区需要建设几所,青基会就会建几所。”
“你这么有信心?”
“当然。”
“可我们知道现在暂时没多少人把钱捐到你们这儿来,您怎么解决钱的问题?”
曾子祥明白记者话中之义,笑道:“放心吧,捐款的钱,不存在挪用与贪污。一来希望工程帐户上没钱,二来团中央也没钱可以挪用,三则是希望工程在广大人民心中仍然充满希望的。”
“那么什么时候钱能筹集到位?”
“明天上午。”
“这么快?”记者显然很吃惊,“5所希望小学,就按临时建设算,也至少在5千万左右。你能在这十几个小时内筹集到位?”
“信不信由你,钱到帐就行了。”
“那什么时候能建成呢?”
曾子祥对建筑时间估算倒是不内行,也不会胡乱开口,但记者的报道将是对青基会的一次正面宣传,也是对灾区的一种希望与安慰,他高调的道:“临时学校48小时内建成让孩子们上课,至于大兴土木的学校,只要地方上选址结束,工程立即动工,保证下学期孩子们能在新学校开课……”
“那我们拭目以待。”
当晚,央视新闻播报了记者采访希望工程方面的情况,第二天早上的报纸上、各大媒体上也刊登了相关信息。一时之间,大家都真的对这位刚刚临时负责希望工程的团中央书记拭目以待。有的说这曾子祥从地方上调到中央机关工作,是不是吹牛了?这与地方上的许多官员一样,面对媒体与上级,总是夸大其词,且看他如何兑现承诺?也有人对他信心百倍,人家敢公开这么说,就一定有渠道与办法,空口说白话,好像不是曾子祥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