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章 据理力陈
曾子祥其实也是这么认识的,当下点头道:“有因必有果,所以现在又引来了撤并的新问题。”
范教授眼中亮光一闪,仔细的看了一眼曾子祥,半响之后才道:“你说得太对了,尤其是在山大人稀的山区,大量撤并农村小学搞‘一刀切’,恐怕又要造成新的入学难问题了,这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与重视,不然再过几年又发现成导致新问题的重要因素了。”
曾子祥点头与范教授相视一笑,“遵循教育规律,科学决策,才是避免发展中国家办教育大起大落的根本措施……”
“呵呵!”
范教授深以为然的笑了。
对清江省玉阳县的几十所希望小学缘何难续希望的调查算是有了一个结论。曾子祥应邀出席县里召开的教育工作大会,在会上也作了讲话,他在会上客观的指出,因为生源减少以及教育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玉阳县几十所希望小学沦为了深山中的"摆设"。这是全国第一起被公开报道的希望小学撤并事件,但不是唯一的个案。玉阳希望小学大量撤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在全国也是不同程度存在的普遍现象。
他还对全国教育的情况作了一个分析,他说从全国来看,希望小学不仅如此,大量普九时大兴土木建造的小学大致情况也相差无几,也遇到了同样的命运,都沦为了空楼。我国原有的中小学教育体系中,出于就近原则,在每个村,每个街道都设立了一所小学。但实际上自从上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以来,随着生育高峰期已过,一个1000人的村子每年新生婴幼儿不到10人,连一个班都凑不齐,这样的现状下,村办小学无疑是一个承重的负担。而爱心人士和企业捐建希望小学的目的,就是企图让更多贫困地区的孩子就近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初衷是好的,但实际上长期以来,因为点多面广,规模小、条件差、师资弱的制约,大量的希望小学都存在着教学质量低劣的问题,有的小学,老师甚至比孩子还多。
最后,他道出了自己的观点,“在这样的情况下,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势成必然,同时,希望小学的裁并也有利于做大做强中心小学,集中优势资源办好教育。几个希望小学合并到一起,不仅有限的教育资源可以得到最大的发挥,也有利于减轻当地的财政压力。希望小学一般都是建在了相对贫困的地区,这些县市财政长年吃紧,如其让长期空置的希望小学成为当地财政的无底洞,还不如充分利用校舍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尝试多种途径实现教育资产的保值增值,这些都是各级政府迫切需要考虑的事情。”
他倒是鲜明赞同把无必要存在的希望小学进行撤并,整合资源是大势所趋,关键在于今后如何做好防范类似问题出现,“通过这次调查下来,我们从这个事情中应该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一同反思。都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盲目的建校和撤校,政令朝令夕改,说明了有关部门战略决定的随意性,是对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这样的举动不仅让捐资助学的爱心人士寒心,与当前倡导的节约型社会和科学发展观也是背道而驰。毕竟我们的国家目前还处于发展中阶段,在广大的贫困落后地区仍然有着为数众多的学生因为贫穷无书可读,需要社会的关怀。而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怎么样才能避免类似于玉阳希望小学这样的窘况再次发生。”
会上赢得一片掌声之后,会后曾子祥谢绝了玉阳县与清江省的挽留多待,一方面是因为他不习惯于应酬这样的检查招待宴会;另一方面因为他接到了通知,有更紧迫的任务等着他去处理。因此,他带着调查组匆匆的就赶回了京城。
曾子祥被紧急通知回京,主要是因为青基会几年前诉讼港媒一案即将开庭审理,需要他亲自赴港解决这事。
对这个案子,曾家有过一些了解,六年前香港一家媒体报道七千万元希望工程善款丢失,称港人捐助内地希望工程的七千万元善款下落不明,不知去向。青基会早就于六年前将这一失实报道向香港高等法院起诉其媒体恶意诽谤希望工程。
现在他需要做的就是消化所知信息,把大量的情况掌握准确。
而对内地有关省市关于希望小学方面的情况调查,他还是不愿意就把一个川省、清江省调查后就告一段落。他让青基会一位副秘书长带队专程赴舟山省继续调查。
未完之事业岂能半途而废。
一周之后,案件在港开庭。曾子祥代表希望工程到了香港,也聘请了香港顶级的资深大律师,青基会方面还让邹小达等人作为证人赴港。
这个长达6年的马拉松案件,希望工程方面的代理律师陈述原诉方的法律意见就花了两天时间。在此期间,青基会委托的香港事务律师不断向代理律师提供各种证据材料。代理律师以原诉人的诉状为基础,全面陈述了港媒诽谤希望工程的言词细节,文中涉及的具体事件的真实情况,文章给青基会带来的恶劣影响,指出该文具有极度的诽谤性,使人感到或者暗示原诉人青基会对基金管理有疏忽,或者不胜任。
律师的陈述与法律意见虽然很全面,但曾子祥在庭上还作了补充,他说:“这官司没有结束的6年,因为港媒的诽谤原因,内地公众给予希望工程的捐款额由增长了20多倍,而来自香港的捐款额却由出现了下降6年下降6倍的情况,这与媒体发表的不实文章关系巨大。”
打的是诽谤官司,双方本应就媒体文章是否构成诽谤展开激烈争论,但庭上首先争执的焦点却是赔偿方式,这在开庭之初就形成了一个小潮。
法官本想避开这一点,但曾子祥认为,媒体的不实报道导致内地青基会的声誉下降,在海外的捐款骤减。他指出青基会因此遭受的损失这6年至少几个亿,这使内地无数需要希望工程帮助复学的穷孩子失去了机会。因此,港媒必须承担赔偿责任。
面对这一要求,港媒当然不干了,对方的律师辩称:“青基会方面所提出的索偿方式证据不足,过于概括。这次诉讼只涉及香港人的捐款,其他海外捐款与本案无关,法庭不应受理。原诉人应当提出具体的个案以及个案涉及的金额才有足够的说服力。”
曾子祥亲自担当辩手,反对道:“青基会的捐款人都是潜在的,难以提供实质的损失数字。我们并非就每一笔具体捐款损失索赔,而是就名誉受损带来的一般性损失要求赔偿。”
基金会的代理律师也阐述了大量的事例。于是,港媒负责人与曾子祥、双方律师等就“一般损失”和“特殊损失”唇枪舌剑的展开争论,各自引经据典,宏论滔滔。
这是一场内地与香港实业体之间的较量,也是一场名誉损失与经济损失之间的争论,法官也是兴趣盎然的加入了讨论,他举例说:“有一位医生原来的病人很多,后来名誉受到损害,只剩下几个病人了,你怎样证明那些不来就诊的人与医生的名誉受损有没有直接关系呢?”
他不是袒护港媒,而是考量内陆的法律知识。
曾子祥一听说笑,道:“病人生病了是一定要看病的,可他原来一直在这个名誉受损的医生这儿看病,就因为有人诽谤他看病存在问题,于是今后就不来了,这说明了什么呢?”
法官不解,“能不能具体举个例子?”
曾子祥道:“就如港媒称的那七千万捐款,他过去每年都会几千万捐给希望工程,他一直在做慈善事业,可这个失实报道出来以后,他再没有给希望工程捐过一分钱,这难道说明不了问题?”
“有点道理。”
法官算是明白了,可数额怎么算,他还是表示没依据。
对此,曾子祥提出电话连线询问。
法官表示认可。
于是,法庭上别开生命的玩了一回电话连线,表明大体上的意思之后,由曾子祥亲自向对方提问题。
曾子祥倒是胸有成竹,先来了一句题外话,表达了青基会对他支持内地希望工程感谢之意,然后道:“您在这个报道出现以前,连接三年按四千万、五千万、七千万的数额向希望工程捐款,这事还记得吗?”
电话传来那位捐款人的肯定声音,“当然记得。”
“如果这有这个失实的报道,您还会接着捐款吗?”
“会的。”
“原来的目标是希望工程么?”
“当然,香港回归之后,我一直乐意为内地教育事件做慈善事业。”
“每年准备捐款多少?”
“当然是逐年增加,每年不会少于那七千万。”
“好的,谢谢您。”
通完电话,曾子祥向法官道:“相信您明白了,他原计划每年向希望工程捐款,而且每年的数额会增加。如果仅按他最后一次捐款七千万计算,这六年他就会至少向希望工程捐4…2亿……”
法官不好决断,只能表示,“如果青基会这次官司胜诉,港媒无疑将做出赔偿。可这一事体重大,我们必须慎重考虑是另一方的反对理由。”
如果胜诉,还需要考虑对方的反对理由?
曾子祥对这个表示不理解,“如果我们败诉,那是无话可说。但只要我们胜诉,对方就存在让希望工程蒙受巨大的损失,这个损失必须赔偿。”
法官无奈,只能说:“赔偿是肯定的,但数额方面恐怕无法按你们提的方式计算……”
“法治过程中不存在‘无法’一说,不然这个官司将永远打下去,只要继续一天,对方的赔偿就会增加一点,这就是我们的计算方式。”
“您这位内陆的官员真有意思。”
“不因为我是内地官员,而是事实上就是如此。”
曾子祥是据理力陈。
法官倒是没再多说,看了一下时间,“今天时间到了,明天接着审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