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二章 定型试飞完成
今年首批几艘服役的军舰则全部丢给了南海舰队,乐得舰队老政委鲁向东嘴巴都歪了。
等肖锋回到燕京时,首都的天气都已经十分寒冷,加上雾霾和第一场小雪的侵蚀,更加的使得这里的空气质量不高。
共和国三军的武器装备换代已经全部完成,卖的卖送的送,而周海清现在却在朝阳阁领了一个很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调集共和国军工科学家,强攻军用打飞机项目。任务是庞庆经过肖锋的建议签发,在关岛战役中,军用大飞机虽然没能上战场感受一下,但其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如果共和国再不能摆脱进口的依赖,崛起的阻力大到无法想象。目前共和国军用大飞机几乎都是从俄国进口,不管是运输机还是加油机,甚至包括E-2000预警机都是在俄制大飞机平台上研制的。
以美军运输投送部队为例,他们完全能够同时支撑三个左右的大规模局部战争,其中大飞机发挥了大部分作用。
不管是哪个军种的作战,美国的军用大飞机都能在后方进行快速集结,然后奔赴全球任何一个角落。
是真正的具有战略投送能力的部队。
共和国西北,安西国家飞机试飞院!
试飞院跑道上,一个庞然大物被遮得严严实实,除了能发现它的块头很大以外,外人便再也发现不了什么。
十一月十四号的安西天气情况十分的不错,万里无云,就连风速也都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
上午九点,偌大的机库大门缓缓打开,一阵震天动地的发动机轰鸣声突然在机库里响起,几分钟后,一个大脑袋家伙露出了它的身形。
明黄色涂装的它机身显得格外的臃肿,如果不是机长和翼展很大,不然它在大家的眼中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大胖子。
飞行员按照地面指挥人员的指示,用了差不多十分钟的时间才把飞机弄到跑道的起飞点,然后调试完成后等着塔台的命令。
十点整,塔台下达了可以起飞的指令。
驾驶舱三位飞行员怀着激动和忐忑的心情,开足了马力千万滑行。
而地面上的工作人员和科研人员也紧张不已,当飞机滑行开始,所有人的新都提到了嗓子眼,心里默默地喊着:“起来!起来。”
此时,驾驶舱的副飞行员盯着身前的仪盘表,当数值达到了设计要求范围后,立刻对着嘴边的通信器说道:“爬升。”
顿时,负责主操控的飞行员铆足了劲儿双手拉起操作杆,机身一个晃动,位于机腹下面的前起落架离开了跑到。
看到飞机瞬间抬头,地面上的人们开始了一浪一浪的欢呼。
不到十秒钟,前后的起落架都已离开地面,以四十度左右的角度爬升,当飞机彻底离开地面和所有系统都工作正常时,飞行员便向塔台报告了此时的情况。
塔台指挥室内,一位花甲老人热泪盈眶,挨着和所有人握手、拥抱。
中午十二点,地面上的人老远就听见一阵巨大的发动机声音,等到大家伙渐渐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时,它准备开始降落了。
对准跑道、减速、机翼后方的襟翼朝下,在空气动力的帮助下使得机头向下,主飞行员随即控制机头俯冲角度。
砰的一声!
前起落架的轮胎和跑道发生碰撞,巨大的重力加速度让轮胎冒出一阵蓝色的浓烟,在后起落架随即跟着和跑到接触后,三位飞行员终于让这个大家伙平稳着陆。
当它稳稳的停在跑道的另一端,随即一个车队载着十几名士兵抵达机身尾巴后。
让人抓耳挠腮的一阵嘎吱声,机尾下面的舱门缓缓打开了,露出了四辆空降步兵战车的身影。
空降步兵战车单车重量在十二吨,四辆加起来在五十吨左右,基本上满足了这架大家伙的最大载荷量。
接着,在士兵们的操作下,空降兵步战车从机舱里出来,远处更大一波欢呼声响起了。
今天是共和国航空工业可喜可贺的一天。
共和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大型军用运输机完成了定型试飞的最后一个试飞项目——最大载荷试飞。
近两个小时的试飞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的故障,几乎以满分的成绩完成了它在安西国家试飞院的使命。
当消息传到总装备部时,周海清这个部长立刻向项目团队表示祝贺,并随即通报了朝阳阁所有委员们。
“老周!你确定?”
“肖副!我确定!”
挂了电话后,肖锋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笑容,仿佛捡了钞票偷偷摸摸揣在口袋里一样。
下午四点,大飞机试飞在多方认定成功后,空军和装备部代表在文件上签下了自己的大名,意味着它通过了国家和空军的验收,接下来随时可以转入小批量生产程序。
当天大飞机试飞成功的消息在军队,尤其是空军里广为流传,官兵们击节叫好,他们终于等到了今天。
第二天燕京国防部大楼,新任国防部长方志清出现在了新闻事务局,这次的发布会将会由他来举行。
看着下面几百名国内外记者,方志清心里十分平静的站在演讲台说道:“在开始例行记者招待会前,我先公布一个我军重大科研项目的最新进展。”
随即,方志清翻开台上的文件,盯着上面大声的念道:“我国最新一款自主研制的大型军用运输机顺利完成了几千项试飞科目,空军和装备部于昨天正式宣布了定型试飞全部结束。”
顿时,下面的记者们吵翻了天,纷纷朝主席台涌去,想要第一个开口询问发言人关于试飞飞机的某些问题。突如其来不受控制的场面让方志清找到了当初在海军时的前呼后拥,微笑着抬起双手安抚道:“请各位安静一下,今天你们会得到足够多的新闻材料。”随着时间一点点的推移,方志清心里终于知道这份发言人的工作不好做,因为有太多的记者提了太多的问题,就连他让人准备的回答都没能用上,几乎一口一个标准措辞。
[]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