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解释
“可是……”
苏永安还想说什么便被苏若打算了,对着李掌柜说道:“好了,都不要纠结了,这样吧,李叔只要把这两套针当做治病的钱送给我就可以了。”
“那怎么行,这两套针本来就是我们公子送给若若的,这治病的钱一定要和沈家要。”李掌柜这个时候倒是硬气起来了。
苏若无奈的看了一眼自己的爹爹,最终点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么就按李叔的意思吧。”
想了想,说道:“每次治疗一百两银子,除了开始的七天每天都要治疗一次,其他的时候大约一个月治疗一次,三个月之后只要注意就应该不会有什么事情了。”
苏若抬头看向李掌柜,这个价钱在沈家不算什么,一共只是一千两银子而已,相比较沈默臣的命相信沈家根本不放在眼里。
在苏永安瞪大眼睛的时候,李掌柜已经松了一口气,看着苏若自然是明白苏若的意思,这根本就是送人情:“谢谢若若了。”
苏若嘴角弯起一个满意的弧度,没错她就是故意的,要知道,有时候人情比钱更重要,尤其是在这个权利大于一切的时代。
等到苏永安回过神来的时候,李掌柜的已经离开了。
看着自己面前的女儿,不知道为什么每次的冲击力都是这么大,不过不管怎么样都是自己的女儿,有些教育还是要的。
“若若,老李怎么说也是帮助过我们的人,现在还成了朋友,一次治疗一百两是不是太多了?”
苏若看着苏永安,知道有些事情若是不教他们就很难明白,所以很有耐心的解释道:“爹爹,李叔是一个正直的人,是一个值得交的人,当然也是对我们有帮助的人,可是爹爹,这个帮助是平等的,我们谁也不欠谁?我供药草,他给钱,是很公平的交易,若是非要有些什么,那么就是交易的双方关系比较好罢了。
还有,关于沈家,相信爹爹也是应该知道的,禹县第一大家,更是在幽州富贵人家之中排的上名的,人脉更是遍布各处,就算是京城也没有人敢轻易招惹沈家,爹爹认为这样的这样的大家族会在乎这一千两银子?不、不要说是救沈家独苗了,就算是他们喜欢上一个物件,这一千块钱他们也会毫不犹豫的拿出来,所以,以前一两银子在沈家根本算不上什么?
之所以是一千两,没有多要,因为在这个世界,最重要的不是金钱,而是权力,是人脉,所以这一千两他们不但给的心甘情愿,反而会欠下我们一个人情,一个无法偿还的人情,而这个人情在必要的时候会拉我们一把,明白了吗?爹爹,。”
苏永安神情呆滞,这种事情是他从来不会想的,从前,他只是在想今天怎样不让自己的妻子孩子受委屈,明天怎样让自己的妻子孩子少受些苦,将来怎样让自己的爹娘不在对自己一家人有偏见,可是如今,听着苏若说的这番话,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要求,每一句话都透漏着深处的东西,而那些,却是他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这样的认知推翻了他以前的种种,他不知道这样是对是错,是好是坏,他如今有些糊涂了。
“若若,你先等等,我有些弄不清楚了。”苏永安捂着头,有些颓废的坐在椅子上。
看着苏永安的样子,苏若突然觉得自己过了,想想自己以前向往的生活,可是如今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似乎是在做着什么准备。
是什么?
苏若突然明白了,是当自己再次站在权力之中的时候的准备。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因为前世,因为苏老爷子一家即将迁往京城,因为孟莲月的身份之谜,或者是因为人性,那种本能的想要向上的攀爬,更或者是因为不安,不安现在的生活会不会因为没有权利而被破坏,就像上次陈峰事件,若不是因为当时的人是她,若不是因为苏华的出现,那么被陈峰带走的女孩会怎样?
想到这里苏若嘴角露出一抹苦笑,果然权利这东西,只要是人便永远逃脱不掉,不管是自愿还是不愿,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便总有身不由己的事情,或许,从很久以前她就错了,她要的根本就不是平静平凡的生活,而是随心所欲的生活。
“爹爹,想不明白就不要想了,你知道明白,你要好好守护娘就好。”最终苏若开口了,看着苏永安,这个世界上对于孟莲月最重要的人恐怕就是苏永安了,那么其他的就不要操心了,只要苏永安能够让孟莲月还如从前一般,善良、单纯……
“若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爹总觉得哪里不对?是因为什么?和你娘又有什么关系?”苏永安看着苏若有些不安的问道,不知道这个时候苏若为什么要问道孟莲月,那个他最在乎的人。
苏若看着苏永安,笑着摇摇头:“没什么,只是觉得娘亲这些娘太苦了。”
苏永安疑惑的看着苏若,张张嘴最终没有问出来,只是点头说道:“若若,虽然我不明白你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但是爹爹会尽自己的力量好好接受你给的一切,跟上你的脚步,争取可以帮上你,当然,在爹爹心中你娘还是最重要的。”
“当然。”苏若释然一笑。
如今还太早了,想这么多做什么?
此时两个人谁也没有注意到,门外本要进来的苏宸三兄弟停住了要推门的手,眼底蕴含着不明的神色,许久变得坚定起来。
第二天,苏若起了一个大早,将银针、金针进行消毒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今天苏永安要下地,而苏宸留下来帮忙了,苏瑾跟着苏若去了,苏枫虽然嘟着嘴,可是还是老老实实的在家跟着孟莲月识字,以前在苏家老宅的时候,苏永安一家人上到苏永安下到苏枫没有一天敢闲着,所以孟莲月也就只能在晚上的时候教四个儿女读书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