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大舅当官
再是插绑拱架。架材选用新砍的青竹,直径2-2.5厘米,长3.5-4.5米,上下粗细一致。沿大棚两侧定位线,从一端向另一端按70-80厘米的等距离用钢钎打30-40厘米深的孔,将青竹基部逐一插入孔中,为使拱架两侧肩高一致,同一拱架的两根竹子新旧、粗细应尽量相同,然后填土踏实,再将同一拱架两侧的竹竿按统一高度标准弯成弧形,并用布条或包装绳顺一定方向包扎,使青竹两头包裹在其中。在拱架顶部和距地面60-80厘米的两侧,沿长度方向,对称绑上3道纵向拉杆,绑时拱架之间应保持原有距离,并尽量绑牢,使拱架不前后滑动,好看的小说:。为提高大棚牢固性,5-6米宽棚每隔3-5米要有一立柱,4-5米棚可以用交叉式斜撑代替两侧的拉杆,方法是在棚内每隔4-5道棚架,用4根入土30-40厘米的长架材按45°角固定在棚架上,从上往下看像个“x”形。在两端的拱架下,插入4-6个支柱,将支柱与棚架绑在一起形成棚头,在背风处棚头中部设门,门宽0.7米,高约1.3-1.5米。为减轻风对膜的损坏,迎风的棚头可采用逐步降低棚架高度的办法过渡。
最后盖大棚膜。裙膜宽6.8米,长度比大棚长1-2米,将1米宽的薄膜一边卷入麻绳或尼龙绳,用电熨斗等烙合成小筒,盖在棚架两侧的下部,两端拉绳拉紧后固定在棚头上,中间用细铁丝将拉线固定在棚架上,在插拱架的边路开深10厘米浅沟,将超过围裙的20厘米薄膜埋入沟中踩实。顶膜宽度为拱架弧度-80厘米,长度为大棚长+2倍棚高+40厘米,在无风条件下上顶膜,顶膜绷紧后用铁丝固定在棚头立柱上。相邻两道棚架两侧的中间各埋一个地锚,具体方法是:用粗铁丝捆一块整砖,沿边线埋入土中,上面留一个环用来固定压膜线。压膜线必须贴棚膜拉紧。将门处薄膜切开,上边卷入门口上框,两边卷入门边框,用木条钉住,门用竹木作框,绷上薄膜,再用粗铁丝固定在门框的一边。
两个姨夫发明的大棚蔬菜种植的三步法,很是让邹远航明白了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着这句话的深刻道理了。两个姨夫顺利的种植了西红柿、茄子等蔬菜,又用这种方法种了一亩地的西瓜。邹远航又请两个姨夫帮大舅家整了几亩大棚,种上了西瓜、黄瓜。
到了冬天收货的季节了,邹远航雇车将大棚菜和西瓜拉到了滨海城里的滨海农贸市场,反季节的蔬菜和西瓜一上市,立马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围抢。大棚的火爆场面,让两个姨夫欣喜不已。很多酒店、机关采购人员找到两个姨夫,要求高价订购,一整个冬天,大棚菜的销售刨除化肥、人工等成本,净赚十多万。即使是三家平分,一家也能分到三万多块,这可是村里的万元户啊。当邹远航将三万块现金交到大舅手中,大舅看着手中一打一打的钞票简直不敢相信。“大舅,你应该弄个国家干部当当了,村支书这个位置太小了。带动全村搞大棚种植,有了政绩,到时候我们再活活,你保准能当镇长!”,“臭小子,你不仅是个财迷,还是个官迷啊”,“大舅我说真的啊,我可没开玩笑。”,知晓后世大舅晚年生活的凄苦,邹远航就想改变大舅的生活。带上反季节的西瓜和茄子、西红柿等蔬菜,我和舅舅到了王镇长家做客,王镇长很和蔼,这个时候的领导干部都很朴实随和。听说了大舅要求进步的想法后,王镇长也表态要提拔这种肯干事、能为民干实事的人。没过多久,大舅被镇组织部进行了考察,顺利当上了镇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副科级干部。当上主任后的大舅给镇长提出了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基地的经济发展计划。镇里将各村村支书请到二姨夫家,现场参观考察,聘请了二姨夫为技术指导专家,在全镇推广大棚蔬菜种植技术。邹远航的家乡人民从此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后来为了让两个姨夫和大舅家能过的更好,邹远航还投资买下了几个山头,开设了砂子厂、滑石粉厂,由两个姨夫和大舅参股管理,当然这都是后话。
随着城里业务的开展,邹远航提议父亲在城里买套房子,然后全家搬到城里,母亲很快就同意了,因为邹远航姥姥、姥爷都在市里,城里的教育也先进,就这样买房的事情在全家获得了高票通过。不过此时的城里还没有后世的房产开发商,都是一些单位集资建的楼房。最后邹远航在城里的二舅,通过关系总算找到了一处房源,看着眼前的院子,邹远航顿时暗自惊呼起来,只见眼前赫然就是一座标准的小洋楼啊,这在九十年代的滨海城也属少见了,不过这院子似乎有些熟悉的样子,邹远航极力在脑中回想,废了老大气力这才想起眼前的院子赫然就是后世滨海有名的谭氏休闲会馆。
后来被称作“谭氏”的休闲会馆正是这座老院子,只不过院墙被拆除建成了一个广场,前门被封起来,临街重新开了一个院门,经过重新装修后的小楼散发出了一股古老却又新潮的新风格,极为高雅又不显得过于华丽。
这座小院子足足有近七八十平的样子,院子中堆放着一些破旧的大花盆,少数一些还有些微微泛着绿意的花草,一条由长着青苔的厚石板铺就的小路直达屋前,左侧的院子里还长着一株枝叶极为茂盛的葡萄树,这在这个年代的院子里极为常见,几乎每个有院子的人家都会种上一株葡萄树,当然在滨海也少不了无花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