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大江东流去 > 第七十章国家大计

第七十章国家大计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蒋琬激动的不能自己,身体在皇恩沐浴下瑟瑟发抖,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最新章节。

刘山继续说道:“一国之事繁杂无常,由公琰先生一人承担未免太过劳累,所以还需他人协助,可设置副相两名,一个负责协助首相制定政策,一个负责实施政策,至于人选还需公琰先生好好的斟酌全文阅读。”

众臣频频点头,咱们大汉国的国事这么繁忙,光靠公琰先生一人那还不得操劳死,陛下如此安排很是周全。

蒋琬深施一礼说道:“臣领旨谢恩。”

开局美好,刘山觉得大为满意。在众臣的希冀目光下,刘山信心满满的接着说道:

“其次就是成立兵部,主抓全**事。文伟先生也是丞相看中之人,朕深以为然。因此军事重任由文伟先生担当无可厚非,也是朕之所望。与公琰先生一样,文伟也需几名副职协助,这个等军制确定后再商量。子远叔延两位将军暂时辛苦一下,与文伟一起共同肩负成立兵部重任;

至于新组建的律法机构,朕也想过了,休昭先生一直掌管我大汉的律法,刚正不阿处事公平得到的百官和万民的信赖,因此,这司法部建设的重任就压在休昭的肩上;

公琰主政文伟主军休昭主法,各位爱卿相互协助相互扶持,我大汉基业巩固可望,朝纲振兴可期。”

“陛下圣明,臣等无异议。”听到皇上的这番言论,而且思路清晰步伐紧凑,众人兴奋的应诺,振奋的不能自己。

随后刘山便与蒋琬等人讨论起具体的分工事宜,兵部和司法部大家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针对行政方面,结合刚才的治国七策,刘山说出了七部的设想。

首相总览朝政,下设七部,分别是:吏部(人事)、户部(户口、财政)、礼部(礼宾)、商部(工商业)、工部(工程、水利)、农部(农业)、教育部(教育科研)。

听着陛下侃侃而谈,众人还是表现出一丝疑虑。商部和农部的提出,让群臣感觉还好接受,但这教育部的设置,让大家感到有点无法适从。

蒋琬狐疑的说道:“陛下,不知道这教育部门主要是负责什么,还请陛下解惑。”

刘山抿抿嘴,振奋的说道:“教育部主抓教化万民,但这仅是其一,其二便是人才的选拔。

众所周知,人才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多么重要,而我朝施行的察举制有着太多的弊端,至少就没法解决发现牛二这一类人才的问题。因此,朕这些天思来想去,倒是想出了一个还算可行的方法。”

蒋琬急忙说道:“陛下,不知这人才的选拔陛下所想又是如何。”

刘山心中嘿嘿直乐,咱把后世的科举制先搬来,这个总比那察举制或者九品中正制要好很多。这样做的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顺势把建立学校的事情推出,等个十年八年后,我大汉还不得人才大大的。

“朕想到的很简单,其实就两个字----比试。文武都可以进行比试,给有才能的人创造展现的舞台,仅此而已。”

“哄-----”大臣们顿时乱了。刘山看着几个人交头接耳的激烈讨论,看到大家的眼神逐渐变的清亮,刘山估计是各位讨论的差不多了。

先是董允提出了疑问:“废除察举制,恐怕会被各大豪门抵制,毕竟这个涉及到他们的切身利益。”

刘山不置可否的说道:“书籍典策基本上掌握在豪门手中,其孩童从小熏陶在其中,如果还不能比过升斗小民,朕以为这样的人更不是我大汉需要的人才。”

众人稍作思考,便明白了其中的关键。

费祎拱手道:“陛下,比试这个方法臣以为应该可以将我朝万民中有才能的人选拔出来,长久以往我朝人才储备必定无忧,陛下圣明,臣附议。”

蒋琬更是兴奋的展开想象:“陛下,臣觉得这个比试可以形成我朝的定规,每年举办文武比试各一场,可以由各州郡先自行选出,挑选出青年才俊作为备选。”

刘山看到大家意见已经统一,便正色道:“这件事不能拖延,朕打算在明年春天就看到我大汉的第一次全国大比,公琰先生,等到丞相之事安排妥当,你就尽快的安排此事。”

“臣遵旨”蒋琬施礼道。

刘山呵呵一笑道:“朕一人考虑自然有失偏颇,有一件事情还需要诸位爱卿集思广益。前边说的这些,朕以为都是表象,还不是事情的根本,各位爱卿,大家不妨想一想教育一事的根本是什么呢。”

刘山忽上忽下的言论,让蒋琬等人有点跟不上思路。陛下说出的几个重点问题,已经把当前的形态分析的极为透彻,弊端剖析的鲜血淋漓,难道还不是根本问题吗?

看到大家都不说话,刘山知道这会儿大家有点混乱,便接着解释道:“问题的重点就是----普及二字。

有了比试的方法还需要有参加比试的人才行,以我朝现状,即使制定了比试的内容也不可能有太多的民众参与,因为他们受到的教育不够,甚至连名字都不会书写,又怎么会参与比试呢。”

蒋琬大瞪着眼珠子,神色恭敬的问道:“陛下,不知怎样才算是达到普及的程度。”

刘山长身而起,平伸双臂yy道:“朕的目标很简单,凡我臣民,皆受到良好的教育,这就是普及的最终目标。”

书房里刘山的话语还没落地,蒋琬等的眼珠子倒是在地上乱滚。皇上的这个要求有神经病的嫌疑,万民受教这怎么可能实现啊。

董允晃了晃脑袋,提醒道:“陛下,万民受教固然是美事,但操作起来却是没有先例,臣怕这事虎头蛇尾,最后倒是不伦不类的误了国家大事,请陛下明察。”

蒋琬等人纷纷赞同,这皇上的思路天马行空不着边际,咱们作为大臣不能置之不理,要及时予以纠正。

刘山眼珠子左右溜达了一圈,便把设立学校的设想向大臣们一一讲来。蒋琬等人聚精会神的听了好一会儿,终于明白了。

陛下的意思是由国家办学校,大概可以概括成州郡设大学,各县设中学,小学则是一个城市可划分几个区域,各设立一个学堂,专门收纳六岁以上的孩童入学,农村则是一个或几个小点的乡村合并设这样的学堂一所, 这个就是小学。

在小学期间主要是学习识字、数学等启蒙知识,学完这些便可以参加叫小比的比试,优秀的人才可以进入各县的中学再进一步的深造三年,就能参加中比,优秀的就进入到大学再深造三年就可以进行大比了。

各郡大比中选出的优秀人才,就可以参加一年一度的由皇上亲自考察的最终对决-----皇考,这些能参加皇考的虽然最后要决出个一二三,但可以肯定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各郡的青年才俊了。

这个设想让蒋琬们觉得眼前一亮,如果能够做到,那蜀汉人才储备绝对称得上雄冠全球。刘山此举也有针对,原来的历史当地的人才被压抑的太厉害,而比试选拔人才给这些被压抑的人才提供了一个出头的平台。

这个矛盾刘山很清楚,现在提出科举制的设想,就是要解决这个能够瓦解蜀汉政权的矛盾,只要做到公平公正,荆州和益州两地人才间的矛盾还是可以逐渐消除的。

虽然蒋琬谯周这一代人困难重重,但可以把重点放到刘璿诸葛瞻这小一辈的身上,所有的蜀汉孩童从小就置身于以能力定身份的成长环境中,等到他们长大,一种良好的用人环境也就自然形成,因此蜀汉后期最大的矛盾理所当然的迎刃而解。

刘山的心思大家都摸不清楚,但众臣的想法却十分实际,国家办学需要大量的师资人员,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倒是个大难题。

刘山皇帝是个名正言顺的懒蛋,这么实际的问题可不想费尽心思去想,便交给众臣思考。

经过一番讨论,大家得出了一致的意见,国家现在有许多的散官,都是比较有学识的人才,但没有实际的工作,可以参与到国家教育工作中来。

各县也需要自行组织相关人等共同筹备,两方面共同推进,在师资力量上应该没有多大的问题。

这一点刘山双手双脚的赞成,那些个散官可是只拿钱不办事的家伙,天天无所事事脑子里就会琢磨些乱七八糟的事,时间长了就有可能牢骚满腹。

现在给他们找点事做,应该是一件利国利民利散官的大好事。

费祎神情凝重的提出一个问题,当前国内各大家族有可能不会参与这个叫学校的事务,但他们族内的孩童是不是也能参加各种比试呢。

刘山的意思很明白,绝对不强求。小孩子到十岁就有资格参加比试,但比试的内容则由国家统一制定。

蒋琬想到一个问题:制定的比试内容出自何处,这个问题可是关切到国家的人才大计。

刘山的回答更简单,俩字“六艺”。

听到这个答案,群臣心中有了底,君子六艺涵盖广泛,通晓了六艺之人怎么说都算得上一个人才。

最后刘山一锤定音,学校的开办必须进行,具体的实施方案由首相制定,交给刘山审核后施行全国。各郡县必须无条件执行,从现在起到年底还有三四个月,明年开春各地的学校必须完成筹备并开始授课。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