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三国之北地枭雄 > 汉军与罗马

汉军与罗马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罗马与汉是公元前后的几个世纪里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这里从传统战争的战斗力要素即打击力、防护力、机动力三个方面,在战术角度对汉军和罗马军做一个比较并分析野战对决的可能情况。时代上限为马略军事改革,下限到汉末,约为公元前100到公元200年这一时期。

战斗力的比较

打击力

短剑和重标枪是罗马军团的标准装备,短剑长约60公分,宽5公分,铁制。主要用于刺杀,也可进行劈砍。汉军主要的长兵器是戈矛一体、可刺可钩的戟,矛也是重要的装备,并且地位有上升之势。西汉中期环首刀开始取代剑成为主要的短兵器。铁兵器也逐渐彻底淘汰铜兵器,武器性能有很大提高。

汉军戟的钩杀啄杀对于铠甲精良的敌人伤害不大,刺杀的威力又不及矛,杀伤力显得不足,使用也不及刀剑灵活。步兵白刃战中汉军的矛戟当不及罗马的剑盾,刀盾应当可以和罗马的剑盾抗衡。分析冷兵器时代的战斗力要素只比较武器是不够的,士兵的作用同样重要,这方面取决于组织、纪律、士气和个人技能经验等。组织纪律等方面两国军队相差不多,但罗马士兵的个人素质比汉军优秀。西汉采用的主要是征兵制,适龄男子服兵役两年,期间接受军事训练,每年秋季举行都试进行考核检阅,另外也招募勇猛之士组成精锐部队。东汉光武帝罢郡国兵,实行募兵制,但所募之兵常选拔不严、训练不足,导致士兵素质下降。马略改革后,罗马募兵制取代公民兵制,士兵逐渐成为职业军人,军团士兵服役16年,后延长到20年,长期进行全面严格的军事训练,包括剑术、操盾术、投掷、队列、行军和体能等等,并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武器和人员结合起来考虑,罗马步兵近战的打击力超过汉军。

汉军重视远战能力,大量装备弓弩。日常训练中弓弩的重要性超过刀矛,考核军士也以发矢张弩为主。居延汉简记载秋季都试时每人射十二箭,中靶六支为合格,超过者受奖励。骑兵也非常重视骑射训练。居延汉简载三到六石的弩射程为120步到200步(1步合1.39米)。五石以上的弩单靠臂力无法张开,需蹶张或腰引,还装备了十石以上的强弩。发明了铜郭和带刻度的望山,进一步提高了弩的侵彻力和准确性。罗马军团使用的重标枪约重四五公斤,长2米左右,击中目标后会弯曲或折断防止敌人回掷。辅助部队中还有弓箭手、标枪手、投石手等轻步兵。皮鲁姆威力强大,但投程只有一二十米,单兵携带量只有两三支,只能在较近距离发挥作用。各种轻步兵是主要的远程打击力量,但是质量和数量都不及汉军的弓弩手,汉军的“火力”会更强一些。

罗马骑兵使用长矛、投枪和长剑等武器。每个军团有120名骑兵,只能用于通信和侦察;辅助部队中有大队建制的骑兵,数量也不多,没有经过严格的突击行动训练,不能成为一支有力的突击部队。汉军骑兵分为轻骑兵和重骑兵,轻骑兵不披甲,主要使用弓或臂张弩,重骑兵骑手披甲,使用长戟或长矛。适合马上斩劈的环首刀也逐渐普及,西汉后期又发明了高桥鞍。汉军骑兵是有严整战斗队形的正规骑兵,训练有素,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列队列阵作战,形成整体的战斗力,极大地提高了作战效能,这是汉军能战胜马种质量和个人技术都有优势的匈奴非正规骑兵的重要原因。重骑兵猛烈的冲击力与高度的机动性结合,也大大增强了军队的突击力量。

打击力方面,罗马军有更强的格斗能力,汉军有更强的冲击力和“火力”。

防护力

汉军铠甲以札甲为主,由铁制甲片编缀而成,防护性能比前代的皮甲有提高。还有更为精良的鳞甲,但装备数量非常有限。步兵甲主要由身甲和披膊组成,骑兵甲为了便于活动则多数没有披膊。盾牌也是大量使用的防具,但金属头盔仍属于高档装备。

罗马重步兵装备头盔、胸甲、大盾等全套防护装具。共和时期主要使用锁子甲,铜制和铁制头盔同时存在。帝国时代已经完全采用铁制头盔,军团又装备了新型的片甲,由若干根横向金属条连缀而成,不仅防护更好,而且便于活动。辅助部队仍使用锁子甲,一些轻步兵为了保持机动性则较少使用铠甲,防具主要是盾。

西方有重视防护的传统,罗马重步兵的装甲防护比汉军步兵完善的多,铠甲的普及程度也更高。戟这种武器的大量使用,证明汉军的防护还不够完善。罗马军的防护力优于汉军。

机动力

马略改革后罗马军团的基本战术单位是大队,大队能够独立作战,1个军团由10个大队组成。作战时将各大队布成几线,可以进行支援和替换。与传统的密集方阵相比,罗马军团高度机动,运转灵活,能够在各种地形作战;可以灵活地使用兵力,能够集中兵力或简选精锐形成攻击重点,增强突击力量,可以在决定性的时间投入新的兵力。除基本队形方阵外,还可以根据具体需要采用不同的阵型,如适合突破的楔形阵,适合包围的剪形阵,以及圆阵、斜阵等.。罗马军团的机动灵活性历来备受赞誉。

汉军方阵同样有小型的基本战术单位,有纵深梯队和预备队,能够灵活地使用兵力。《孙膑兵法》说“用八阵战者,因地之利,用八阵之宜。用阵三分,诲阵有锋,诲锋有后,皆待令而动。斗一,守二。以一侵敌,以二收。敌强以治,先其下卒以诱之。敌弱以乱,先其选卒以乘之。”可以布成多种阵型,如基本队形方阵,用于防御的圆阵,“冲坚毁锐”的锥形阵,“触侧”和“接射”的雁形阵,此外还有疏阵、数阵、钩行之阵、玄襄之阵等,汉军战阵同样机动灵活。考虑到职业士兵训练有素,实战中也可能罗马军团的表现更好一点。

罗马重步兵负担沉重,行动速度缓慢。罗马的骑兵处于附属地位,比例也较小,战术使用主要是协助步兵作战,担任掩护、骚扰和追击等任务,无法实施决定性的突击行动和独立执行战役任务。总的来看罗马军缺乏强有力的高机动兵种。有时还步骑混编,《兵法简述》(一译《罗马兵制》)说,“如果你的骑兵数量上不及对方,照古人的惯例,就用经过专门训练的持轻盾的快速步兵去加强骑兵”“也就是训练出一批善于快跑的青年人去实施这种战斗,在每两名骑兵之间配上一名这样的步兵,手持轻盾、剑和标枪”,步骑混编更加制约了军队的机动力。

汉军自武帝时代起骑兵迅速发展,组建了几万甚至十几万骑的大骑兵集团,具有了高度的快速机动能力。骑兵的机动性与冲击力或“火力”相结合,产生了巨大的威力。汉军能够进行大范围的机动战和歼灭战,能够以大纵深迂回、远程奔袭等战法出其不意地打击歼灭敌军;可以步骑协同,以骑兵担任包围、突破等决定性的任务,追击时迅猛异常,不给敌人逃跑的机会,撤退时担任后卫,掩护大部队安全转移;奇袭、伏击、诱击等也是经常使用的战术,灵活多变,迅猛突然。汉军高度的快速机动能力是罗马军队不具备的。

罗马军以重步兵军团为中坚,并有辅助部队作为辅助和支援力量;汉军由具备较强远战能力的步兵和快速机动的骑兵组成。两种战术体系都是针对各自的战争需要设计的,因此有不同的侧重点,罗马军有更强的防护力,汉军有更强的机动力,打击力各有所长,罗马军有更强的白刃格斗能力,汉军有更强的冲击力和“火力”。我个人认为罗马军战术体系的效用不及汉军体系,后世的东罗马以至拜占庭军队也是高度重视弓箭和骑兵的。

会战的定性分析

军队的战斗力取决于打击力、防护力和机动力,各要素则不仅取决于武器和人员的质量,还取决于战术体系。从战术的层次上看,两军交战的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战场的地形条件。如果在林地作战,罗马军明显强,汉军不是对手;如果在草原地区作战,汉军则有明显优势。山地战就比较复杂了。现在分析的是最一般的情况在较平坦的地形列阵会战,对自己军队有信心的指挥官通常会选择这种作战方式,弗龙蒂努斯在《谋略》中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他总是喜欢摆开阵势交战的作战方式。盖犹斯·凯撒在内战时掌握着一支由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兵组成的军队,他知道敌军都是未经训练的新兵,因而他总是力求摆开阵势交战。”定量分析很难进行,现在只做定性的分析。兵力方面,罗马步兵的费用远高于汉军步兵,但汉军骑兵比例高,这部分开支大,以相等的军费考虑,双方数量可能相差不很大。

冷兵器时代的会战,首先是双方远距离上用投射武器互相攻击,然后主力兵团在中央和两翼短兵相接决定胜负,其中关键一步是“陷行乱阵”,打破敌军战斗队形,之后“覆军杀将”,击溃或歼灭敌人。汉军的“火力”强于罗马军,远战中会有优势。但无论如何不应对弩的杀伤力做过高估计。火力越强大,兵力越疏开是基本规律,而汉军使用人员和武器密集的方阵性质的战斗队形;战争以近身搏斗为主,没有进入火力战时代。汉弩绝对不具有临阵射垮步兵方阵的威力。冷兵器时代的射击只起到火力准备的作用,胜负必须由白刃战决定。

罗马重步兵有强大的防护和白刃格斗能力,短兵相接时会有优势。罗马军团强大的战斗力和投掷标枪等战法还会造成汉军心理上的震慑,进一步扩大了这种优势。罗马步兵必定能够击败汉军步兵,最关键的因素是时间,如果能在汉军骑兵突击成功前获胜,就会赢得整个会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