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二、升龙大典(二)
不会分享的情况下,只能是用昂贵的费用去购买外国人的实体军舰,实体的军舰当然不会太差,但也不用指望太好,永远是只会把比较落后的军舰出售给中国,当然,这种技术是十分成熟的技术,那么意味着外国可以抛弃了目前的这个技术,利用中国支付的巨额款项来进行其他的研究,其他的研究当然可能会遭受挫折,但是有研究有发明,那么就意味着会发生无限的可能性,而没有这个可能性的中国,只能继续购买外国人玩剩下的玩意,这个玩意有可能是有用的,但是也有可能只是外国人忽悠你买他们不要的破烂货。
如果在海军技术上持续得不到突破,那么购买军舰是不可能可持续下去的,何况这购买军舰一来是浪费钱,这个自然就不必说了,二来就是永远受制于人。
现在是和英国交好,可将来呢,国与国之间从来就没有永远的友谊,只有永远的利益,如果将来英国人发现不出售军舰给中国人,他们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这简直不需要预测,慈禧太后比任何人都明白英国的利益至上国策,他们绝对会禁止继续出售军舰的。
所以现在刚好有这样的机会,这样让两洋水师迅速的跨越式成长的机会,就好像是仙侠小说之中,一个初级修真者,突然用钱买到了一位神仙的金丹,服下金丹,便可以省却无数修炼时间,成就仙道,这种机会实在是可遇不可求,并且只能是用大气运来解释了。
这样的机会绝不能放过,如果法国愿意的话,慈禧太后甚至可以放弃越南,将越南拱手相让,也要拿来法国先进的海军军舰制造技术。
当然这个制造技术只是比较先进的,但是给中国现在消化,远远足够!
真正知道慈禧太后所想要的,大约不会超过十个人,但是现在基本上说,天从人所愿,李莲英也恭贺,“老佛爷想要做的事儿,就没有不能成的,真真是万佛庇佑,洪福齐天。”
慈禧太后点点头,“这话说的不对,”她施施然的站了起来,“做什么事儿,都要看咱们有没有准备,有了这个准备,刚好就把法国人不要的宝贝都接了过来,还不会让法国人疑心什么,因势利导,就势而为,这才是办事的最高境界,”她今日显然是十分高兴,说话的声音飘了起来,宛若在云端,“这事儿,还没完,宣礼处准备好人手,”她从寝殿走了出来,低声的吩咐李莲英,“务必准备好,在马赛和法国海军部这些地方,时刻接受这些资料和档案。”
“还有那些法军的工程师和设计师们,我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威逼利诱都要把他们都带了,法国人准备裁撤远洋海军,这些工程师肯定会面临失业的窘境,这是咱们的好时机,千万,千万要把握住这个机会!这些人到了,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把咱们国内的人都带出来了。”
李莲英连忙称是,这时候已经走在中庭之内,轿子已经在候着了,今日是大场面,简单的西洋马车肯定是不行了,虽然一再精简,可必要的仪轨还是需要的,这是彰显天朝威仪,宣召武力的关键所在,这也就是所谓的礼部为何要排在诸部之事,国家之事,在礼,在武。
慈禧太后上了十六人的轿子,“银子从内务府拨就是,外头的那个赔款,直接解到户部就是,小安子在北边干的不错,杀了不少臭虫,抄家得的银子,只怕也不少了,支付这些费用足够。”她看了李莲英一眼,若无其事的说道,“内务府这些混账,以前失了约束,现在有人管着,能够帮上朝廷的忙。”
仪仗浩浩荡荡的出门了,细细的宫乐响起,到现在慈禧太后都不明白那些一个个举着的仪仗到底是什么东西,只是规矩如此,倒也不用改变,再者这是在越南,倒也无妨,两边的新军穿着崭新的制服,各个配着腰刀,杀气腾腾的护驾,往南边行了一里多路,就到了新修缮的越南王城,阮文祥并陈文定已经在此候驾了,当然中国之臣也自然到了,黎道源是今日敕封之人,不能随意走动,只在新建的“敬天殿”等候,慈禧太后下了轿子,升殿,到了敬天殿,殿上摆着一只金丝楠木的宝座,这是慈禧太后的位置,是坐北朝南,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一张椅子,群臣各国国主山呼万岁,慈禧太后落座,对着董元醇点点头,董元醇摊开黄绫,“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把在北京册封黎道源的圣旨上的意思又重新说了一遍,并且将升龙府定为黎朝之都,作为黎道源的都城,并加封郡王。
接下去是改换越南服制,越南的国王服饰被送了上来,没想到黎道源这个时候却是跪在地上不肯起身,“臣乃中国之臣,虽就藩越南,此中国之心毫无改变,臣不愿意就越南服制,还请皇太后恩准。”
几个在御前站立负责调度大典的重臣都微微偏过头看慈禧太后的反应,慈禧太后目光一闪,微微一笑,“也不必如此,若是心向天朝,不在于服制如何,你既然就藩越南,入乡随俗,自然要穿戴越南服制。”
黎道源再三恳求,慈禧太后只是不肯,当然,越南人的服制在她看来,就和戏台上的戏服差不多多少,只是这入乡随俗不是一句空话,如果当政者和底下人的穿衣服都不同,谁会信任你,真的是越南之人呢?
黎道源被扶了下去换衣,不一会就换好了龙袍出来,跪在慈禧太后面前,旧年赐给阮朝的金印,已经被同庆帝在乾成殿当众销毁,所以必然要再赐一个,孙毓文捧着一个红木盒子出来,董元醇打开,里面就露出了一只展翅欲飞的老虎,张牙舞爪的纯金打造的金印,慈禧太后站了起来,亲自把金印取出,交给了黎道源,黎朝复辟,就在这一刻开始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