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 披麻戴孝
“羽儿,你怎么在这里?”明景帝吓了一跳,欲挣扎起床却动弹不得。
楚胥羽平静道:“处理完朝政,过来看看你。”
听着他的声音,明景帝松了口气,“刚才朕做了个恶梦。”
“什么梦?”楚胥羽问道。
“梦到你十三皇叔。”明景帝喘气道:“他向我……向我讨债……”
“十三皇叔为何向你讨债?”
“朕年轻时做了错事,多年来一直耿耿于怀。如今……朕恐怕也时日无多,午夜梦回时总是见到你十三皇叔。”
楚胥羽用手帕擦去明景帝额头的虚汗,“父皇做得错事,指的是谋权篡位杀害十三皇叔,夺他的妻子。”
“你……”明景帝瞪大眼珠子,费力地抬起手指着他,震愕道:“你在胡……胡说什么?”
“父皇做的梦,恐怕不止这一个。你刚才是不是梦见我,变成十三皇叔的儿子?”
“你这个……不……不……”
“父皇,在我十五岁回宫之前,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何自我出生起,便一直得不到你的宠爱,甚至你明知当年在太子糕点里下毒的并不是我,却仍是将我发配在万福寺清修。”楚胥羽望着他,露出一丝淡然的笑容,“直到后来我才发现,父皇之所以如此憎悟我,只因为我太像一个人。而那个人,便是十三皇叔。”
“你……”明景帝的呼吸,越来越喘,脸色泛红发紫,“混……混账!”
楚胥羽伸手,撕下一直戴着的人皮/面具,露出一张俊逸无铸的脸,“父皇,这些年你之所以信任我,全是因为我这张脸。”
明景帝死死盯着楚胥羽陌生的脸,不断张嘴喘气,身体剧烈挣扎,“十……十三弟……来……来人……”
“你刚才在梦中,也梦到了我这张脸了吧?”楚胥羽凑身向前,“我是不是跟十三皇叔很像?”
“贱妇,你骗我!”一口鲜血涌出明景帝的嘴,双手不断挣扎的他抓住垂落在床前的黄绸,欲图爬起来,“枉朕对你一片真心,你竟然从头到尾都在骗朕!”姚慧妩,毒妇!
楚胥羽站起来,伸手去掰明景帝紧抓住黄绸的手,“是你对不起母后,母后才会负你。”
手指,被一根根掰开,明景帝的身体重重摔在龙榻上。楚胥羽端过一旁的千年人参汤,滔起一勺喂进他的嘴里,“您已经几天没有吃东西了,这是特意为你做的。”
“唔……”明景帝紧咬住唇,双目突出,鲜血顺着嘴角滑落。
楚胥羽捏住他的下颌,一滔滔喂了进去,直至最后一勺。他用手帕,细心地擦去明景帝嘴角的鲜血,“父皇,十三皇叔一直在九泉之下等你,您该下去跟他赔不是了。”
“噗……”鲜血如薄雾喷涌而来,明景帝的手重重砸落在床榻上,怒目满瞪。
楚胥羽捂向明景帝的脸,将他死不瞑目的眼睛闭上。
明景帝殁,举国发丧,楚胥羽与数皇子公主披麻戴孝,丧事办得相当隆重。
历代皇帝下葬,后宫但凡未生育的嫔妃,皆要殉葬。明景帝在位时,未有子嗣的嫔妃达上百位。殉葬的消息一传开,后宫顿时炸开了锅,许多嫔妃一生年华耗在宫中,苦等至如花容颜不复存在,却未得过帝宠雨露,如今却要陪葬。她们不甘心,害怕、怨恨却无能为力,纷纷哭着闹着去求姚慧妩放过她们。
明景帝死了,姚慧妩心中的恨意却未消,望着跪在跟前不断哀求的女人。深宫二十多载,姚慧妩受尽她们的算计跟嘲讽,如今虽不至于落井下石,却也不愿意出手相至,更何况老一辈的王爷及所有的皇亲国戚,一致要求遵从先例将嫔妃们殉葬。
姚慧妩不同意出面帮忙,于是她们又哭着去求楚胥羽。
楚胥羽正在一众大臣及皇亲们商办明景帝的丧事,嫔妃们被御林军拦下,在殿外哭喊哀求。
“太子殿下,她们生是皇上的人,死是皇上的鬼,国事殿前岂容她们胡闹。”
楚胥羽命令太监总管道,“来人,将她们拖下去,没本太子的命令不得迈出后宫一步。”
商议完国丧,楚胥羽对众王爷道:“各位叔父,山河尚未收复,父皇郁郁而终,本太子深感愧疚,无颜面对列祖列宗,甘愿守孝三年不娶妻纳妃,专心朝事待收复河山,父皇忌满再谈婚姻之事。”
无论民间或是庙堂,双亲过世,皆有三年不嫁娶之礼,明没有律法规定,却也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拥护楚胥羽为帝的朝臣不同意,可他话一出,却得到了众身份尊贵的王爷们同意。
“太子殿下如深明大义,是大孝之举,我等自然没有意见。”数位老王爷商量一番,均点头同意了,“国不可一日无君,皇上发丧以后,请太子登基为政,治理国家。”
楚胥羽登基为帝,是人心之所向大势所趋,王爷们及重臣纷纷跪在地上,高声呼求太子登基,其他几位皇子虽有不甘,却无力扭转大局,只得随众人之举跪在地上,“请太子以大局为重,登基为帝。”
楚胥羽环视着满殿臣服的身影,“蒙各位皇叔厚爱,胥羽定会竭尽一生治理鹫国,尽早收回河山。”
朝臣离去之后,楚胥羽留下数位皇叔,“各位皇叔,活人殉葬之事,过于血腥残。父皇已经逝世,再牺牲上百条性命,有损鹫国国运,不如放她们一条生命,让她们到庵堂清修,余生为鹫国祈福。至于殉葬,可是以陶俑替代,这在前朝也是有过先例的。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先帝在世时便以仁德治世,相信活人殉葬亦非先帝的本意。太子心怀仁义,若用陶俑徇葬,不但嫔妃们会感恩太子的仁慈,她们在庵堂亦是诚心为鹫国祈福。”
老十五受过楚胥羽的恩惠,更是楚胥羽登基的拥护者。楚胥羽为后宫嫔妃求情,他心中虽然不同意,不过逝者已而新帝立,将来的荣华富贵全由新帝说了算,于是第一个站出来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