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时中之圣
好在他是“时中之圣”,惯会看风使帆,忽听朝廷施行新政,兴设学堂,许多人都是办学兴家的,他于是买本钦定章程一看,恍然道:“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接着就照章立案,设立一个“孔氏私立学校”,招生广告贴出来,内有规则若干条,最末一条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这是缴了费,就可入校听讲,并不受入学试验,鲁国一般青年听了,不胜惊喜道:“他老先生也要办学校了,他曾周游列国,与列国之君,都有交情,鲁君与季康子诸人,也常来请教,若是在他的学校中毕了业,向他求封荐书,还愁没得事干吗?”于是争先恐后,前来报名,陆陆续续报了三千多人,孔子自然是来者不拒,全行收容。照例应该延聘教员,分科讲授。孔子心想:而今教员难聘,第一怕他谋篡校长的位置,第二薪水一项也难得讲,不如即照学界通例,任用私人吧。于是把自己的旧学生,全行位置下去,凭各人的专长,担任应授的科目,而孔氏私立学校便正式开学了。
自开学之日起,直至学校办倒止,学校的行政,课程的讲授,无不笑话百出;校长与教员,教员与教员,学生与师长,学生与学生,直同一出大闹剧。现在学校中的怪状,孔氏学校,也无一不有。其中的材料,纯是取自《论语》。作者系采用八股文中“截搭题”的手法,任意拉扯,任意传会,字义讹串也不管,时代错误也不管,可谓极尽梯突滑稽之能事。现在且把学校将要倒闭的几段照写下来,以见一斑:
孔子创办学校之初,学科的分配:修身是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语言是宰我、子贡;法制经济是冉有、子路;国文是子游、子夏;格致是曾子;数学是冉有兼任;体操是子路兼任;历史音乐,是孔子自任。后来各科教员,死的死,走的走。好在孔子这个校长,是万能校长,教员一缺,就由校长代授。如今除语言一科外,其余各科,尽是孔子兼授,校中只剩半个教员。怎么教员会有半个呢?全校教员,只有宰我一人,他每日昼寝,到了上课时间,还要校长到寝室去喊他起来。每点钟至多不过讲三十分,就下堂睡觉,故名之曰“半个教员”。校中学课,既不认真,自然也就松懈起来。学生终日美酒佳肴,猜拳行令,而对校长,感情甚好,“有酒食,先生馔”。随时邀请孔子,孔子也很客气,“有盛馔,必变色而坐”。师徒之间,相忘无形。不时又邀孔子下棋打牌,初时还是学生来约校长,久之,孔子觉得有趣,每日早膳后,就向学生说道:“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吃饱了饭,莫得事干,这个日子,真难得过!“不有博弈者乎?”未必你们箱箧中,围棋象棋,麻将扑克,都没得吗?“为之”,拿出来玩一下,“犹贤乎已”,总比闲着莫事要好些。像这样干下去,校中自然相安无事,不料校外訾议蜂起,甚且还有编些歌谣骂他们的。……
孔子当初本是专心办学,不讲甚么主义,他对于各种学科,无一不通,惟经济一门,缺少研究,才聘曾子讲授,他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人,曾子授课,他不时也去听讲。有天曾子在黑板上写道:“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因用教鞭指着说道:“严者,侯官严复也,他译了一部《原富》,名满海内,全国学人,目有视,视严复,手有指,指严复,直算经济学泰斗!”孔子听了心中想道:严复精研经济学,译了一部《原富》,我曾当高等法院院长(鲁司寇),深通法制,何妨专讲宪法,著书问世?因此著了一部宪法书,名曰《原宪》,又恐读者不了解,复著宪法问答若干条,所以孔氏丛书中,至今还载有:宪问第十四,凡四十七章。孔子生平第一个知己,是季康子,彼此相遇,即说道:“东海有圣人,西海有圣人,此心同,此理同,南海北海,莫不皆然。”于是孔子称孔圣人,季康子就称康圣人。孔圣人称孔北海,康圣人称康南海。孔圣人饭蔬饮水,三月不知肉味;康圣人更进一步,终身不茹荤,像一个吃长素的和尚,一般人又呼之为“康长素”。孔子问礼于老子,老子专讲无为;康圣人极力反对,专讲有为,因此自名曰康有为。有天孔子同季康子谈及国事,康诰曰:“做新民。”康圣人告诉他,不如办一个“新民报”,因此就开一个报馆,名曰《新民丛报》,鼓吹君主立宪,就成为立宪党的中坚分子,此第一变也。
其时孙中山先生,正讲革命,孔子听见,便骂道:“天之将丧斯文也!”这个孙文,无父无君,是该遭天谴的!就著了一部《春秋》,讲明君臣大义,说:“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及至孙中山先生革命成功,他知道:革命是应时势之需要的,就改著一部《易经》,说道:“汤武革命,应乎天而顺乎人。”武字影射“文”字,《诗经》上有“于赫汤孙”之语,故用汤字影射“孙”字,即是说:“孙文革命,应乎天而顺乎人。”这种影射法,是老人家读《儿女英雄传》,见用“纪献唐”三字,影射“年羹尧”三字,模仿他的笔意,才有这种妙文。因此他又自称孙文信徒,常常借着孙文的招牌,到处会朋友,故曾子修孔子年谱,大书曰:“君子以文会友。”所以孔子又成为革命党的中坚分子,此第二变也。
够了,够了,我不照原文引下去了。孔氏学校如此胡闹,也离“关门大吉”不远了。
此外,他还想写一篇小说,题目是《孔告大战》,可是并未完成。我所见的,仅是全篇的第一回,材料是取自《论语》及《孟子》,仍是一味地胡扯乱道,看不出什么寓意。但据他说,当年的八股文——尤其是八股能手,就是用的这等伎俩。那么,这篇小说,也可以说是讽刺八股文及惯好附会的文章作者了。“孔告大战”,是这样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