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多情却被无情恼》
——从蔡越涛小说中的“情”字说开去
张玉太
当今社会,许多人在为“情”而焦虑,而困惑,而挣扎,都在苦苦地叩问这个“情”字,它究系何物?恐怕没有几个能说得清。按照书本上的解释,“情”是由物质世界升华提炼出的结晶体,原本应属圣洁之物。然而,诱人的金钱腐蚀它,狰狞的权力扭曲它,汹涌的性欲纠缠它,它身上负载了太多的沉重,已然被商品社会的诸多欲望压迫得气喘吁吁了。清纯男女能因它而癫狂,德道圣贤也能因它而迷失,芸芸众生无不因它而滋生出一个又一个的烦恼,甚至罪恶。剪不断,理还乱,当代人对它更多的是无奈与屈从。于是乎,我们今天的情感世界就变得更加光怪陆离,难以捉摸。而这部长篇小说《独来独往》对“情”字的诠释,则是视角新颖,引人入胜。
蔡越涛善于写“情”。通览她的作品,多是以写情和剖析人性见长,其扎实的文学功底和驾驭错综复杂情感的能力,使一个个人物跃然纸上,令人赏心悦目,荡气回肠。从《日出日落》到《家里家外》,再到这部《独来独往》,并称为她的命运三部曲,也可称为女性情感三部曲,都是以写“情”为故事载体的,一直循着“情感”这条线在走。这也可看作是蔡越涛小说的一个特色吧。无论是《日出日落》中的梅子怡、《家里家外》中的欧阳秋童,还是《独来独往》中的贺苏杭,无一不是情感丰富的多情角色,无一不是在缠绵悱恻的爱情中而纠缠一生的人物。虽说她们有着不同的命运轨迹,却有着相同的善良本性和对人间真情的不懈追求,这就为作品的故事铺垫和情节渲染搭起了波澜壮阔的演绎“感动”的平台,为刻画那个“情”字营造了浓厚的情感氛围,无疑给作品增添了阅读亮点。
这部《独来独往》故事切入点放在世纪之交深化广播电视改革的大背景下,作者以独特巧妙的构思、跌宕起伏的故事、入木三分的情感开掘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塑造独具韵味,而情感的描写更显淋漓尽致。大起大落,大开大合。生死绝恋,父女错恋,婚外之恋,近乎变态的自虐式的“爱”……不乏闹剧,更多悲剧,而每一个人物的出场亮相,每一个事件的发展演变,无一不是那个“情”字牵动的必然。尽管是以写情为主要基调,但写情不是目的,而是通过对“情”字的层层剥离,透析人性的本质,折射出入物个性的光辉和时代烙印,极富感染力,从而增加作品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作者对贺苏杭这个人物不惜施以浓墨重彩,这是个被“情网”紧紧罩住的典型的当代知识女性。她自幼被生母花香凝无奈抛弃,养父养母将她培养成人,正当她的事业如日中天之时,丈夫宋南方移情别恋,抛弃妻女远赴异国他乡。对此,她选择的是拼命工作,或者说是选择了逃避,在情感的打击下,她现出了弱者面目。很长一段时间里,她对妹妹苏宁的恋人海威产生了朦胧的好感——尽管她自己始终不愿承认这一点。为了不伤害姐妹的感情,她想尽快找个可以终身相托的男人,不料,却阴差阳错,找到的竟是从未谋面的生身父亲沈岁亭!情感上的再次重创,迫使她选择了走向绝路……“顽强”过一次的她在偶然的机遇爱上了检察官雷天虹,但当对方知晓她与生身父亲曾是恋人并举行过“半场婚礼”时,给了她一个渐渐远去的背影……
她的心灵是那么的善良,她的姿容是那么的美丽,她的事业是那么的出色。然而,爱情的春天对她却是那么的吝啬——“枝上柳绵吹又少”,竟不给她一点点情感的阳光雨露,任凭她情感世界的鲜花凋零、枯萎。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像她这样的真情女子世间绝少,可她的真情偏偏就换不来应得的回报,偏偏就不能照亮这个世界,她付出那么多真情,收获的只是痛苦和残酷。感慨之余,我们不能不为当今社会那么多东奔西走苦苦寻觅的“流浪的情感”而唏嘘落泪。是的,“多情却被无情恼”,古今皆然。
我们常说真情无价。我们也知道真情大都具有不可再生性,是当今社会第一稀缺品。然而,培育真情的沃土却又是那般少得可怜,甚至许多时候,真情几无立足之地。难道说,四下横流的物欲真的逼得真情没有退路了吗?!难道说,我们这个号称物质极大发展的社会,真的越来越没有真情的容身之所了吗?!我个人对此是持否定回答的——我不敢做出肯定的回答,那样的话未免太残酷,也太可怕,我不能想象没有了真情的世界会是个什么样子。我想,作者也与我一样持相同想法,因为在她的作品里,还有那么多的人能被真情所感动,还有那么多的空间供真情栖息。看得出,作者在贺苏杭的身上,寄寓了太多的美好理想,这也正是这部作品情感世界中最令人感到温暖的一抹亮色。有了这抹亮色,无数在红尘中奔忙的人们就有了活着并爱着的理由与企盼……不是吗?
小说中还写了十来个男女各色各样的“情”:法籍华人沈岁亭与江南大学博士生导师花香凝之间绵延几十年的恩恩怨怨;反贪局机要秘书贺苏越与银行家来克远之间始而乏味继而融洽的幡然醒悟;报社记者贺苏宁与房地产老板海威之间飘忽不定的醋海风波;作家上官银珠与摄像师乔智之间相依相爱的柔情蜜意;电视台栏目主编顾菡与大学教授“眼镜儿”之间椎心泣血的生死情缘;电视台切换导演巴日丹、企业会计上官金珠与水产批发市场老板马欢之间扭曲的“爱”……
应当说,“多情却被无情恼”仅仅是个表象,这一普遍存在的社会现状反映的则是今天的人们在情感生活中的摇摆与迷失,也强烈地折射出社会转型期各色人等深层的观念嬗变和伦理定位。毋庸讳言,商品经济的大潮给人们精神上带来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而对这种冲击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我们决不可等闲视之,不可眼睁睁地无所作为。一方面,在重塑精神文明过程中我们不能固守传统的东西,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割裂传统而一味追求“现代时尚”。如何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最佳契合点、重建“精神家园”,让真情之花开遍人间,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历史性重任。文学在其中更要发挥其独特作用。即使不能够开出疗救的药方,也应责无旁贷地诊断出病痛之所在。长篇小说《独来独往》对当今社会情感的拷问,无疑也是在做着这样有意义的尝试。
读过《日出日落》和《家里家夕卜》的人,会觉得蔡越涛的作品好看。一是她的语言华丽优美,叙事语调细腻流畅;二是故事开合张弛适度,情节渲染扣人心弦;三是思想内含深邃厚重,观点新颖独特,且给人以回味。也因此,她的作品散放着一贯的唯美风格和贵族气质。而她对社会,对生活,对人性,敢于做深层的思考与指问,其勇气和见识,是读者喜爱她的又一重要原因。这部《独来独往》,其风格更为鲜明,文笔更为圆熟,相信会赢得更多读者的喜爱。
作为责任编辑,能与该书作者蔡越涛成为莫逆之交,可以说完全是被她那种对人的真诚和对文学的执著所打动。她不仅聪明,而且富有智慧,尤其那股吃苦耐劳的韧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多年以来,虽说她一直担任省会电视台主管宣传业务的副台长,日常事物相当繁杂,却能坚持利用业余时间搞创作,一部接一部推出长篇小说力作,而且一部比一部成熟好看,一部比一部老辣厚重,着实令人佩服。我与众多读者一样,有理由对她抱以更高的期待。
长篇小说《独来独往》主要人物
贺苏杭一贺家大女儿,大河电视台新闻中心主任、电视节目主持人。市人大常委——“自打脱离娘胎那天起,就注定了我独来独往的生命轨迹,一生都不会像普通人那样生活。但我想有个家。想过普通人的日子!”
沈岁亭一法兰西(华盛)国际投资贸易集团总裁,苏杭的生身父亲,误成为苏杭的结婚对象——“天晓得是怎么了?!我一生只爱过两个女人,居然是一对母女!一个还是我的亲生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