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太后的威胁
接连些日子窅娘都是郁郁寡欢,对庆奴冷面相对,不搭不理。李煜每日都会来看望窅娘,但窅娘始终没有好脸色。每次李煜都是怀着希望而来但每次都是失望而归。
这日冯嬷嬷来到御灵轩,再次请窅娘前往兴宁宫。独自一人乘轿来到兴宁宫,窅娘依然沉溺于悲伤中,脸上无半分悦色。向太后行礼完毕,窅娘便无精打采地坐在一旁。
“窅娘,哀家得知你肚中孩儿没有后也甚觉惋惜,毕竟那是我南唐的血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哀家会姑息养奸,纵容你害我南唐。”太后的严声厉语如同冬日里的一盆冷水从头到脚浇遍窅娘全身,让窅娘本来寒冷的心顿时冰封。
“太后,窅娘不知太后何意,窅娘自问对南唐问心无愧。”太后的话语让窅娘稍稍回过一点神,强提起精神气回道。
“我的蜀国小公主,就不要再瞒着哀家了。哀家不管你是汴京派来的奸细,还是为了复兴蜀国而依附在重光身边,你对南唐,对重光来说都是一个不定时祸害。”得知窅娘在汴京身份是花蕊夫人的妹妹时,太后觉得不对劲,据她所知花蕊夫人并没有妹妹,而且她也不可能对花蕊夫人的妹妹眼熟。于是,她继续派人到蜀国去调查,果不如她所料,这窅娘竟是蜀国的小公主。这窅娘长相颇似其母,当年她与其母有过几面之缘,如今想来觉得这窅娘眼熟也不为过。
窅娘没想到这太后竟将自己的身世调查得一清二楚。“太后,窅娘已经抛弃了过去,现在的窅娘只是这南唐宫中的窅娘。再者窅娘并没有背叛南唐之心,还请太后明察。”窅娘从容不迫,不卑不亢地回答道。
“窅娘,不是我不信你。只是你如今孑然一身,没有孩子牵绊,哀家拿什么来相信你不会背叛我南唐。难道只凭你口中对重光的飘渺爱情吗?”太后品着茶,声调提高了几分,说道。
“太后既然不信我,又何必让我来这趟兴宁宫?”窅娘起身欲走。
“慢着。窅娘,如果你心中还爱着重光,就留下把这杯酒喝了。”冯嬷嬷在太后示意下将酒杯端到窅娘面前。
窅娘看着面前的毒酒,在太后诧异的目光下不假思索地将毒酒一饮而尽。“太后,窅娘现在可以走了吗?”窅娘一抹嘴边残留的酒汁,转头对太后说道。
太后从主位上慢慢地走下来,到窅娘近前时止住说道:“真是勇气可嘉。很少人能面对毒酒时有你这份从容不迫的淡定,今日你让哀家刮目相看。哀家相信你是爱着重光的。为了我岌岌可危的南唐,哀家有一项任务交给你。待你任务圆满完成后,哀家便将解药交给你。此毒的发作时间乃是三个月,在这三个月内的时间,你与正常人无二样。而且此毒只有哀家有解药。如果你不信,大可以找名医为你解毒。”
“不必了,太后。说吧,你想要窅娘为你做何事?”
太后笑道:“好,哀家欣赏你的爽快。哀家要你回到汴京,明着为我南唐劝和,暗中为我南唐收集情报。”
“太后,汴京之人都识窅娘,恐怕窅娘还没进入汴京皇宫,就会被人当做奸细而抓。请恕窅娘不能完成此项任务。”
“这嘛?哀家相信以你聪明的才智定能想出万全之策。”太后高深莫测地说道,一副老狐狸模样。
“记着,来回你只有三个月的时间。待你出发之日,哀家会告诉你需刺探之事。”窅娘临走前,太后在其身后说道。
还未到御灵轩,便远远瞧见李煜正欲踏进御灵轩大门。此时的窅娘内心不想与李煜争吵,可她无法保证见到李煜时自己的情绪不会失控。于是她便转弯,沿着另一条幽径小路漫步。
漫步半柱香后,见到不远处几个宫女围成一堆吵吵嚷嚷,心中好奇。走近一看,才知是几名宫女正在欺负被她们围在正中央的一个蒙着面纱的女子。不仅恶言相对,还拳打脚踢,其情景甚是悲惨。女子并没有求饶,而是一动不动地趴在地上任人欺负。
换做以前,窅娘早已冲上去,不计后果地为那个女子打抱不平。可是现在的她既没心情也不想多管闲事,她招惹的流言蜚语已经够多了,她不想再次趟入浑水,让自己处于麻烦当中。
她走了几步,心中还是有些不忍,回头一看,正好碰到人群缝隙中那个蒙着面纱女子投来的万念俱灰的目光。窅娘的心深深被触碰了一下,加快脚步,走到那群宫女们的身后。
“你们在此处干什么?皇宫中,天子眼前,你们竟然胆大包天,还有没有王法?又视宫规为何物?”
窅娘严厉高调的声音让宫女们纷纷转头看着窅娘,两名胆小的宫女见到是窅娘便识趣的偷偷离开了。剩下的宫女其中一个站出来,看着窅娘,狂妄地说道:“啧啧,我还以为是哪位娘娘呢。原来只不过是一个区区没名没分的舞姬。怎么着,什么时候宫规变了,我们还得听你一介舞姬之言。”后面的宫女纷纷捂着嘴笑。
窅娘火了,将所有的怒火“啪”的一巴掌直接甩在说话的宫女脸上,正色道:“我不管你仗着哪宫的娘娘撑腰,今日你违反宫规,聚众欺负这名宫女,就算闹到国主面前,你家主子也保不了你。”
这名宫女一只手摸着被打的脸,另一只手扬起来正欲扇窅娘。旁边的一名宫女连忙制止她,并在她耳边轻轻耳语了几句。于是这名宫女瞪着眼睛对窅娘说道:“算你狠。”接着回过头对后面的宫女一招手,说道:“我们走。”
待宫女悉数走尽后,窅娘瞥了一眼趴在地上伤痕累累的女子后,便迈开步子打算离去。不想,这女子竟然伸出血肉模糊的手,使劲扯住窅娘的裙摆。窅娘回头一看,女子眼神中不再是灰色的死亡,而是透着求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