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六章 来迟一步
对于美国潜艇的威胁,在中国“学习”过的崇仁天皇比海军部的那些高级将领更早地予以了关注,除了放下海军强国的架子,请求德国远东舰队派出教官指导日本海军潜艇与反潜战术之外,还要求海军部增加反潜舰艇的建造计划,但由于日本国内的造舰产能已经基本都被主力舰、防空型辅助舰和随着地盘不断扩大而越来越不够用的运输船所占用,短时间内又来不及建造新的大型造船厂,所以崇仁无奈之下只得向唯一有可能提供帮助的中国政府下了订单,虽然中方开价不低,而且日本还需要先拿总价三分之一的预付款出来,同时还需派出一些技术人员提供指导,但除了可以应急之外,还能够拉拢中国,至少防止其加入盟国,也算是一举两得了。
而中国政府本来就不打算参与日美之间的战争,自然乐得借此机会进一步提升中国造舰工业的水平,因此同意将6艘万吨级集装箱船(尺寸与航速都要比自由轮稍大一些,因而改装出来的护航航母性能也略强于美国的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改装成护航航母交予日本,另外还同意为日本建造两批标准排水量1500吨的护卫舰,一共12艘,这些都将在1943年7月之前交货,双方政府还一致表示,如果到时候情况允许,还可以展开更进一步的合作。
虽然中国政府表示自己也同样可以接下盟国的订单,严守中立的态度很明确。但由于日本距离中国更近,而且基本上切断了盟国通向中国沿海的直接航路,所以客观上对轴心国更加有利。对此美国政府自然十分不满,但是他们又不愿给出足以让中国政府同意入盟的优厚条件,加之现在美国与中国之间的直接贸易已经被日军完全截断,本来就只剩日本的钱还比较好赚,中国政府自然不愿意接受美国的要求与日本为敌。而盟国现在战局不利,自然也不敢逼得太紧,因此罗斯福就算心中恨极,却也不好拿中国怎么样。不过想到原本准备让美国在二战期间坐收渔利、结果现在却是美国被迫提前赤膊上阵而中国人则赚了便宜。罗斯福心中还是不禁有些莫名的苦涩
尽管如此,美国政府还是利用德军在欧洲的反人道罪行给中国政府制造了不小的舆鹿力,此外煽动在华的反德外籍雇员闹事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虽然因为之前已经有了教训,中国在1942年因此蒙受的损失比1941年小得多。)。同时日军在太平洋上的节节胜利也引起了中国政府的警觉。因此中国政府的态度较之一开始还是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为了营造新中国政府良好的国际形象。更为了防止日本过分坐大对中国再次形成威胁,周公代表中国政府公开表示只会替日本建造船体(收费自然相应地下降了,不过交货期限也提前了3个月。)。火炮、雷达等可以直接用于军事的系统得由日本将其开回国内后加装,同时还要求除了大使馆的武官和安保所需的少量武装人员外,所有在华的德日军事人员必须在1942年6月30日之前全部离开中国,话说如今在华的德**人总数已经多达5万余人(详见后文),这也已经超出了中国政府所能容忍的极限。
因此1942年5月上旬两艘兴登堡级战列舰完工(实际上这时还没完全弄好,两艘战列舰的最后一次海试是到日本后完成的。)之后,中国政府就明确要求德国远东舰队以及军事观察人员限期离境了,当然如果是非军事人员(军人选择退役的话一样可以),中国政府依然欢迎他们留在中国做贡献。
美国政府得知后松了口气的同时,也对兴登堡级战列舰的提前完工感到震惊,虽然目前尚不知道它们的具体性能参数,但即便只是俾斯麦级战列舰简单的放大,也已经不可掉以轻心。虽然美国政府也知道中国能够造出这样的巨舰是因为有了德国全方位的技术设备与人员支援,但即便如此,一个几乎毫无造舰基础的国家居然可以造出这样的巨舰,而且速度超出自己的预料,罗斯福心中还是不禁深受震撼,若非现在实在腾不出手,他甚至准备现在就想办法遏制中国的发展(中国政府也不是不知道韬光养晦的好处,但是想要抓住二战这一难得发展机遇就没法韬光养晦,只能二选一。),提前将危险扼杀在萌芽之中
但罗斯福考虑到二战严峻的形势,最终还是不得不屈服于现实的需要,不但公开赞扬了中国政府驱离德日军事人员的做法,还首次公开承认了中国划定的200海里领海边界,而美国这么一带头,英国等其他盟国也纷纷承认,再加上轴心国阵营早就承认,中国对于领海的诉求终于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认可,中国政府日后维护自己海上利益的时候,也就有了国际法的支持。虽然实力如果强大到后世美国的程度,可以将其当作厕纸一样随意丢掉,但在此之前,吃相还是很重要的
消除了中国入轴的风险,客观上也尽可能地减小了中国对日德的支持,这无疑是美国外交的胜利,但这对于所罗门群岛的美军来说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尼米兹亲自指挥的美国海军大西洋舰队主力在爱尔兰战役结束后,虽然与国内部分舰艇汇合后便立刻马不停蹄地长驱万里绕过了合恩角,但终究没来得及。当舰队即将抵达萨摩亚的时候,却接到了所罗门群岛战役最终失败的噩耗。
虽然万里救援功亏一篑令舰队上下沮丧不已,但大家也知道不能苛责所罗门群岛的守军,他们在敌军绝对的海空优势下能够坚持到现在已经堪称是美军历史上的奇迹,2万余人拼到不足8000才向日军投降也足以说明他们抵抗的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