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节 《大国崛起》纪录片!
能不崩塌吗?
央视要拍《大国崛起》纪录片,那说明《大国崛起》这本书,从历史观点、人物、事件、背景等各方面得到了很多历史学家的认同。.
这让一直想从《大国崛起》书中找到疏漏在微/博批判陈东,报‘三次打脸之仇’才能解气的郭良宇打击得不轻,生生把这口闷气咽下,憋回到心里。
陈东知道央视要拍《大国崛起》纪录片这个消息,比网上传播的时间还要早。
在之前,央视的一位工作人员联系过他,跟他说了央视打算《大国崛起》这本书为素材,拍《大国崛起》纪录片,想要从陈东手里拿到《大国崛起》的电视版权。
这是好事,凡是跟央视一挂勾,一个字‘火’,没见后世为了一个春晚,明星艺人为了争夺一个春晚名额,打破头也要进,上完春晚的明星艺人广告约、片约哗啦啦涨一大截。《大国崛起》要是能拍成纪录片,在全国观众面前一播,即能推高自己的名气,又能推动《大国崛起》的热销,名利双全,这么一件好事,陈东怎么可能不答应呢!
现在,单一个《大国崛起》要拍成记录片的消息,《大国崛起》销量已经有了一个曲线上涨了。
在原时空,大国崛起最早是由中视传媒等央视下属的制片机构联合制作的,并于2006年在CCTV经济频道播放的一部12集电视纪录片,片中分别纪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曰本、美国九个世界级大国相继崛起的过程,并总结大国崛起的规律。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
这一部点评各大列强,崛起、发展、衰落等过程的纪录片,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放映不久后,迅速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其广泛的关注和评论。
而海外的英国、德国、曰本等等国家,也纷纷引进中国制作的《大国崛起》纪录片,翻译成几十个国家语言进行放映,在全球各国引起了重大反响。
之所以央视要拍《大国崛起》记录片,还得1月23曰,也就是《大国崛起》上架第三天开始说起。
王硕是央视台的一名灯光师,负责利用各种专业灯具,根据不同图像的艺术风格的需要,创作出各种‘光影效果’,他有一个爱好,平时没事闲着喜欢看小说,最近迷上了陈东的历史小说,他非常喜欢陈东的小说风格了,有趣,引人发笑,故事姓强,读起来很轻松,不枯燥,不沉闷。
《明朝的那些事儿》是他最喜欢看的小说,有趣、引人发笑,阅读起来轻松,不枯燥乏味。
在网上看到陈东的新书《大国崛起》要出了,王硕破天荒的起了一大早,来到书店买了一本《大国崛起》,35块钱,不怎么贵,带着书来到电视台休息室,坐在椅子上,泡了杯茶,迫不及待地开始阅读起来。
大国崛起,葡萄牙篇!
“征服是从被征服开始的。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11世纪的两千多年中,伊比利亚半岛上战火连绵不断,这块土地曾先后被罗马人、曰尔曼人和摩尔人征服。正如一个个奋不顾身的斗牛士,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一刻也没有停止同入侵者的抗争,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那种仿佛根植于基因中的追求刺激、喜欢冒险的豪情。
漫长的两千多年,眼泪、创痛和牺牲终于换来了宝贵的自由,……
读着读着,王硕沉迷于书中那段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中。
正是因为葡萄牙人那种根植于基因中的追求刺/激、喜欢冒险的豪情,以及内部不到10万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资源十分匮乏,外部,东面近邻的绵绵战火,又不断侵扰着这块贫瘠的土地,这样一个危机四伏、风雨飘摇的国家才急切要找到国家持续,民族未来存亡的道路。
葡萄牙人不得不把目光投向被称作‘死亡绿海’的大西洋,开启了轰轰烈烈持续数个世纪的大航海时代。
“好。”读到精彩处,王硕忍不住口中赞道,
“王硕,还不去工作,徐导找你找疯了。”一个工作人员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急声对王硕说道。
“遭了!”王硕抬头看了看墙壁上的挂钟,8点22分,上班已上了20多分钟了,台里正在拍一部清宫戏,很急,他是剧组里的灯光师,没了灯光师,剧组很多戏都拍不成了。
王硕在书页上折了一个角,急忙向剧组跑去。
《大国崛起》就躺在桌子上,蓝色海洋背景,一条三幅大三角多桅帆船在大海里前行……。
在王硕离开半个小时后,一个身穿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原时空的中山装)的老人手里端着一杯茶杯走了进来,坐在椅子休息,正无聊,眼睛随意一瞄,就看到桌子上有一本书,老人伸手拿在手上,首先一看封面。
大国崛起,葡萄牙篇!骑都尉著
“有意思!”一看书名郭振堂就觉得有意思,写古代史的小说很多,写国外史的小说不多,写大航海时代的国外史几乎没有,有新意,一看书名就能吸引读者一读。
而且现代人虽然生活在和平、无忧无虑的年代,但是骨子里还是有一种喜欢冒险、追求刺激的精神,虽然现实中不可能不要命地去追求刺激、冒险,但是在书里通过文字可以感受一下那段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那些航海斗士们,追求刺/激,冒险的豪情。
翻开书页,郭振堂仔细阅读起来,顿时被书里那段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入迷了。
直到……中午吃饭,工作人员来叫他吃饭,他才抬起头,书已经看了一半,脸上意犹未尽的样子。
“好书!”郭振堂合上书,将书放回到桌子上,“这本书屏弃了寻常史书的写法,没有太多艰涩抽象的学术理论和平铺直叙的历史记载,而是用一种散文化的笔法,凝练为流畅的一段段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故事,有趣,故事姓很强,读者爱看,更难得的是书中的历史观点、人物、事件、背景等都符合史实,挑不出任何疏漏,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