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二章 战匈奴(十六)
是的,就是组建新的帝国,绝对没有听错,就是“帝国”二字,前面没有任何的前缀。△得更加明白一点,吕哲本来是要用中华帝国或者华夏帝国,可是不但秦国那边不满意,连带赵国那边也觉得迷糊,两个备用国号还没正式出现在公众视野就“消失”掉。
另外,吕哲本来是想要延续国号为“汉”,也就是汉帝国,但是秦国和赵国那边难得强硬了一把,说是合并组建的国家还是不以显存的国号。
按照汉国其他人的意见,汉军完全有能力以暴力的形式灭掉不服者,既然秦国和赵国唧唧歪歪,那就干脆用军队打到他们同意,或者是直接把秦国和赵国灭掉算了。
吕哲却是有自己的想法,要想是使用军队灭掉秦国和赵国,一开始就不需要进行什么合并,不就是想要保存一些元气好在未来能够保持实力向外开扩,不然哪来的那么多麻烦。
什么国号都有人提出不同意见,搞到最后吕哲干脆就开玩笑地说那就叫帝国好了,若是按照现代一些人的话来说就是“狂拽酷霸吊炸天”,出奇地汉国内部一致认为“帝”这个国号很好,秦国的扶苏和赵国的赵歇也同意使用“帝”这个国号,结果就初步这么定下来了。
作为始作俑者的吕哲,他本来就是恼火得不行才会随口胡说,没想竟是得到一致的认可,这下可是傻眼了。
要知道使用什么口号在华夏文明中是很有讲究的,也就是需要一个延续性和正统性。所谓的延续性是指祖上的姓氏,或者是政权崛起于哪一个区域。而正统性是统治者属于哪个上古国都的继承人,上古可以是春秋战国也能是夏商周期间的封国。
严格的计算下来,吕哲能将国号设定为“吕”,这是按照姓氏的延续。他也能将国号设定为崛起区域,甚至能直接取国号“秦”。毕竟他是秦地人。
问题是吕哲哪怕愿意借鉴“田氏代齐”来个“吕氏代秦”,正牌秦国的赵氏赢姓倒是表示隐晦的欢迎和热切,问题是吕哲的那些部下压根就不愿意,连带赵国也表示不能接受。
“帝”国这么个由玩笑产生的国号反而是被广泛接受,汉国这边大多数人是属于那种“不学无术”的人,吕哲自己也是一个取国号没有研究的人之一。而叔孙通、陆贾那些儒士或者其它学派的文士倒是“懂史”,问题是他们没有多少话语权。
种种因素之下,如果没有出现意外,“帝国”极为可能成为他们日后的国号,对此吕哲只能表示无奈也没有再改口。毕竟再荒谬的国号也是从他这里先说出来的。他似乎觉得叫帝国也不错,听上去有那么点“高大上”的味道,至于是不是太恶搞,历史上恶搞的事情比这个多了去了。
大体上都比较顺利,只是一些事情上出现小小的意外,例如广阳郡和恒山郡出现了一个“新齐国”,还有南下的胡人嗅觉也比较敏感。
吕哲并没有把“新齐国”当一回事,曾经占地辽阔的田儋齐国都在半年之内解决掉,那么只有大概二十万总兵力的田健齐国又能蹦跶到哪里去?
“田健最好是聪明一些。不要做无谓的抵抗,不然孤不介意拿他们当‘鸡’杀给地方上那些蠢蠢欲动的‘猴’看。”吕哲使用极为平淡的语气说出那话。
事实上吕哲有点“本末倒置”,田健可是有二十万的军队,地方上那些蠢蠢欲动的家伙最多也就纠结一两万乌合之众。
那些乌合之众与陈胜有点关系。他们是一些原本追随于陈胜的人,在陈胜归降汉国之后,那些人纷纷自立山头,或许是想要建立一番基业。也极为可能是想学陈胜发展壮大之后让汉国招安。
吕哲没兴趣学宋朝一点有谁占山为王就进行招安,给那些贼寇一官半职什么的,那是一种变相鼓励民间造反的行为。他更喜欢让匪众无条件投降,匪众投降就按照律法处置匪头,不投降全面剿灭也费不了多大的劲,还能名正言顺地将战俘送往塞外进行移民。
作为汉国的统治者吕哲没将田健的新齐国当回事,他的部下们也就重视不起来,像是蒯通也就简短地介绍一下广阳郡和恒山郡的情况,话题马上就转往南下的胡人身上去。
“胡人北上的那批人已经抵达肤施,那里有他们从秦地的劫掠和掳掠的人口,也是北上胡人在秦地上郡的最后一个安置点,继续往北再也没有城池。”蒯通说话的时候不断点着挂起来的舆图:“我们预计这一批胡人最迟会在明年春季才会继续向北开拔,太尉(司马欣)认为可以将在云中的第五骑兵军团先行调配往沃野,以加强沃野区域我军的兵力,让第二混编军团和第三混编军团进行阻击北上胡人的任务。”
关于塞外的一些区域,那些地方华夏族群其实并不知道叫什么,汉国官方使用的称呼有些是来自吕哲的命名,有些则是前线将领一再称呼之下被官方认可。
“第二混编军团和第三混编军团是能骑马,可是他们也仅仅是能骑马,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无法骑跨战马作战,单单用混编军团去与胡人作战有把握吗?”吕哲不是在说汉军打不过胡人,是在询问一旦胡人想要跑,汉军能不能追得上。
其实混编军团也是有骑兵编制的,不过五万战兵里面骑兵只占到二千人的编制,他们也不是拿来正面厮杀的兵种,是作为军队的眼睛,也就是斥候而存在。
每一支军队的斥候都至关重要,除非是到了最危机和迫不得已的时刻,不然没有哪个指挥官会拿斥候去与敌军正面交战。要知道斥候可是一种特殊兵种,一名合格的斥候要比一个百人队重要得多,一名优秀的斥候甚至比一个千人曲来得更加珍贵。
“太尉署认为,大致能够猜测出敌军北撤的方向,第二混编军团和第三混编军团所需要的是在敌军撤退的方向建立一到阻击线,”蒯通其实也认为那些参谋的构思不靠谱,干脆就用转述的模式:“众多赞画依照地形和卫满送来的情报判定,北上的胡人行走的会是旧长城段,一直沿着旧长城段抵达黄河沿岸,第二混编军团和第三混编军团不需要每个河段都留下重兵,只需要在黄河各个河段布置小队关注。”
胡人要北上必须要从南岸渡过黄河才能抵达北岸的草原,这是一项可以确认的事情。那么安排小队在黄河各个河段放哨,从这个出发点上来说确实是会在敌军渡河期间了解动向。
按照目前的科技实力和生产力,无论是文明比较现今的华夏这边,或者是几乎没有文明的胡人那边,除非是黄河结冰,不然渡河压根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看军队的数量来判断。
以十万人为数,哪怕是华夏军队在黄河两岸搭上浮桥也要用上至少十来天,对于只会砍木头做木筏慢慢飘的胡人来说,用上个一两个月可能还不够,除非是胡人找到浅到能乘马渡过的河段。而现在是秋季末尾,压根就不存在夏季那种比较浅的河段。
“所以太尉署认为那批胡人很有可能不会那么早渡河,该是想要等到秋季,让黄河的河面结冰,介时在踏冰过河。”蒯通说得煞有其事,似乎他也认可这个判断。
黄河结冰才踏冰过河?胡人还真真是会做出这样的选择,观看历史上胡人南下的时间表,历朝历代只要是胡人杀到黄河南岸,极少是搭建浮桥和行舟船,那是因为胡人的创造力不行,生产力也着实太差了。
“北上胡人为诱饵,太尉署甚至认为留下一个军团就足够,”蒯通点着沃野方向的位置:“目前冒顿还在阳周边上游动,头曼也带着胡人的主力向该方向移动,根据我们向秦国紧急确定,再结合胡人主力近来的作为,得出他们极可能是想向上郡方向移动的判断。”
秦国旧地,也就是上郡和北地郡,两地内都是有沙漠区域,若是按照现代的定位,横跨上郡和北地郡的沙漠地带就是鄂托克旗附近,这个沙漠的范围不算广,长度越是二百二十里、宽度最大是一百来里最小为四十里。
匈奴等胡人主力是向北地郡方向移动,他们显然就是想要走秦国的富平一线,然后再沿着一条宽阔无比的内河向北撤退,那里基本上都是平坦地形,对骑兵来说相当有利。最重要的是什么?是那里的地势太宽太广了,并且是不缺水源。
“大概是在宁夏一带?”吕哲在脑海里面回忆了一下现代的新疆,印象中那里还真的是太辽阔了一些,不由说道:“若是头曼率领大军北上也就罢了,要是他们待在那里地方的某个区域不动弹,想要找到他们很有难度。”
蒯通才不会去问吕哲没有去过北地郡为什么对那边的地形那么了解,他说:“这个就是太尉署和将军府所苦恼的。”
能不苦恼吗?胡人不继续北上,汉军就必须派军进入宁夏那片区域,可是一旦汉军放弃堵在沃野,胡人要是穿插过去,来一个逃出生天,那可就没指望能在内地消灭胡人的主力了。(未完待续。。)--7081+665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