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江河奔流 > 老子智慧深似海 治国妙诀是无为

老子智慧深似海 治国妙诀是无为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春秋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巨变时代,有很多问题产生,令世人感到困惑,比如大家都弄不明白,我们所处的世界,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支配着它呢?是什么力量在推动着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呢?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的智者很多,其中最有名的人是老子。Du00.coM

老子本来叫做李耳,老子是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今天的河南省鹿邑县)曲仁里人,老子的母亲是一个未婚妈妈,在一棵李树下生下老子,所以,以李为姓,老子一生恬淡无欲,很长寿,于是被世人称为老子。

老子是怎么认识世界的呢?老子认为,支配一切的那个力量叫做“道”,“道”生出一,一变成二,二变成四,四变成十……如此变换下去,最终产生万物。

“道”是不可捉摸的,可以把“道”理解为规律,我们人类不仅不可能认识“道”,更不可能控制或者支配“道”,人是软弱无力的家伙,只能受“道”的支配与愚弄。

老子看到,这个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自身内部都存在着对立的因素,比如,老虎是凶残的,但是,母老虎在喂养幼崽的时候,它却是慈爱的妈妈。水看似温柔的,但是,水用它的温柔,吞噬过很多人的生命。

任何一种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特质,在世界之中,还存在着与之相反的东西,比如,有高的东西,就存在着低矮的事物与之对立;再比如,有坚硬的物质存在,同时,世界上就同时存在着柔软的东西。

相反的事物之间,是相生相克的。比如,房檐水滴落在水泥地上,坚硬的水泥地将柔软的水溅起很高很高,水泥地嘲讽地对滴水说道:“不行吧,敢与我碰?”滴水不吭声,继续一滴一滴地往下落,每一次滴落,依然被溅起很高,四散飞射。

若干年之后,水泥地上出现了一个深深的坑,水泥地沉默了,滴水没有说什么,它还依旧往下落,仿佛非把水泥地滴穿不可。

水泥地变得坑坑洼洼的,主人将地面换成了塑胶,水滴落到了塑胶地面上,滴了数十万滴水之后,塑胶地面没有什么变化。塑胶地面得意地对滴水说到:“哈哈,我可不是水泥地面。”

滴水没有说话,阳光照射在塑胶上,四季的风吹在塑胶上面,经过十年的光阴之后,塑胶地面已经变得丑陋不堪了,主人只得花钱请人将塑胶拆掉。滴水落在了泥土地面上,泥土将滴水融化在自己的体内,说:“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老子讲过一个很有名的故事,叫做“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位老人丢失了一匹漂亮的母马,是坏事吧,可是老人一点也没有难过;过了一段时间,老人的漂亮母马回来了,原来母马到了发情期,去找情马交配去了,母马回来的时候,几匹野生公马紧追不舍,一起来到老人的家。家中丢失的母马失而复得,而且凭空得到几匹彪悍的公马,好事嘛,老人并没有特别高兴;过了一段时间,老人的儿子骑着其中一匹野公马玩,野马难以驾驭,一个蹶子将老人的儿子从身上摔了下来,儿子的腿摔残疾了,老人也没有表现得很难过;又过了一段时间,朝廷征兵,老人只向朝廷提供了几匹战马,就没事了,老人的儿子身体有残疾,不符合当兵的条件,村子中那些当兵的年轻人大部分都战死在外地,家中留下孤儿寡母、年迈老人无人照顾,老人的残疾儿子虽然行动不便,但老人身边毕竟有儿子照看,老人的晚年还是过得去的。

成功与失败即是一对反义词,也是一对孪生兄弟。成功的人,容易固步自封,忽略自己的缺陷,原有的优势已经暴露,对手经过仔细研究之后,摸清了胜利者的弱项,抓住机会,就可能反败为胜。

强大与弱小也是相对而言的,强大的一方也难以避免弱项的存在,弱小的对手,自身也有强项,假如弱小者用自己的优势来攻击强者的弱项,强弱的力量对比实际上已经发生了变化,最终的结果是难以预测的。

所以,拥有老子一样智慧的人,在胜利的时候,能够预见到失败的危机;在暂时失利的时候,却能够镇定地发现取胜的机会。

成功者在登上人生的巅峰时,要清醒地安排好自己的后路,贪恋自己的地位的结果,可能是瞬间就失去一切,比如秦朝的李斯,越国的文种,汉朝的韩信;假如明白成败进退的装换之道,那么,人生的主动权就会一直被自己掌控着,比如汉初的张良、越国的范蠡、唐朝的李泌等,功成身退之后,反而给自己的人生提供了登上另一个顶峰的机会。

老子不是一个不关注社会现实的人,他不是一个对一切漠不关心的智者,他有一套自己的哲学,他对于人类历史有独特的看法,他的历史观看似很消极,但其实质是积极的,是超越时空的。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显示,我们的先人在人类早期,与自然处于和谐状态,人类从自然界获取的生活资料是有限的,是大自然可以承受得了的;但是,现在以及不远的将来,我们所处的世界越来越难以承受我们过度的贪欲,自然界的反弹力会爆发出来的,这种反弹力会大到人类不能承受的程度,甚至可以将我们人类吞噬,因为,只有将贪婪的人类吞噬,大自然才有可能恢复自身的平衡。

老子认为,我们人类生活的社会团体应该处于较为松散的自然状态,大家活动的范围应该不太大,人类作为生产者,同时作为消费者,二者之间应该处于基本平衡状态。不应该出现所谓的“中心”地区,将其他地区“边缘化”。

很多人认为老子所说的“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是一种向后看的消极社会观,这种看法是肤浅的。

老子所说的社会状态下,公共事务是自治的,不是由来自外部的力量干预支配的;大家各自按照习惯的方式生产、生活,不存在强者对弱者的欺压、征服、强迫、支配、吞噬、同化,整个社会处于一种自然和谐状态。

对于国家的统治者,老子提出“无为而治”的治国之道,老子说:“无为才能无不为”,这是一种高深的治国理论。

“无为而治”的治国之策是很难掌握的,“治大国如同烹炒小鲜”,火候的掌握是最难的。什么事情该管,管到什么程度;什么事情不该管,的确是一个大难题。

管的多,管得严,就容易管得死,社会失去活力;该管的没有管,或者没有管好,就会松散,瓦解,乱套,掌握好其中的“道(规律)”,是需要有极高智慧的。

老子给我们留下的著作叫做《道德经》,只有区区五千字,却蕴含了巨大的智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