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合分费思量 董卓进京开祸端
从秦朝开始,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逐渐确立并且日渐完善。Du00.coM中央集权制度是以皇权为核心的。
为了保证皇权被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历代皇帝可谓殚精竭虑,很多政治制度设计家们也绞尽脑汁。
皇帝自称“孤家寡人”,倒也十分贴切,他要防着很多人。
1,要防止皇后揽权,皇后是帝国权力体系的潜在挑战者,一旦老皇帝去世时。小皇帝年龄过小、或者新皇帝过于软弱,那么,皇后就会窃取大权。汉武帝吸取吕后专权的教训,在临死之前,将汉昭帝的生母钩弋夫人处死,就是一例。
2,防太子。太子是储君,有些太子等老皇帝去世,等得不耐烦,或者有弟弟们得到宠爱,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这种不安全感会推动太子铤而走险,谋害父皇。汉武帝与戾太子刘据之间的厮杀,就属于此例。
3,防外戚。很多外戚出身大族,根深叶茂,富有政治经验,还有皇宫之中的太后或者皇后做内应,外戚对于皇权的威胁一直是汉朝皇帝头疼的大事。外戚吕氏差一点要了刘氏的江山,王莽最终取代了刘家,窦宪、梁冀与皇权之间的矛盾,使得皇帝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等等。
4,防宦官,虽然很少有宦官想做皇帝的(赵高除外),但是,赵高一类的人物,危害之大,足以使得皇帝对他们不敢放心,宦官在皇帝身边察言观色,对皇帝十分熟悉,他们掌握宫中警卫,控制国家机密,紧急时可以挟持皇帝、太后,假传圣旨,破坏朝廷机器的运转。
5,防权臣。大臣权力过大,会将皇帝架空,很多大臣饱经政治风雨历练,是难以对付的,皇帝一旦控制不住,就会很被动。对付大臣的办法就是分权,让他们权力分散制衡。还有一招,就是在皇宫中设立内朝,将朝廷百官架空。
6,防宗室,一旦皇家亲族被封王侯,他们极易形成对王权构成威胁的势力,对付他们的办法,就是讲封国缩小,不允许诸侯王留在都城,对他们进行严密监视,防止他们自身势力过大,与朝臣勾结。
7,防止地方大员割据。秦朝的地方制度,实行地方分权制度。地方官的权力,一般分为行政权、军事权、司法权。这三种权力,被分别掌握在郡守、郡尉、郡御史手中,他们互不管辖,都直接对中央负责。
分权虽然可以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但是,也会造成地方行政效率低下,遇到紧急情况,没有一个人有足够的政治资源迅速做出反应。
为了加强地方政权的统治效率,西汉汉武帝开始在地方设置刺史,全国共分为十三个刺史部,每个刺史部管辖若干个郡,地域相当于今天的一个大省。
刚开始的时候,刺史只是中央派出的监察大员,后来,刺史逐渐演变成地方官,东汉时,刺史变成了州牧。
每个州牧,掌握了数个郡州的经济、人事、司法、军事大权,甚至可以推荐地方官吏的人选,他的权力越来越集中,很多人聚集在州牧周围,形成了一个个较为有力的地方统治集团。
这种体制,保证了地方官吏处理地方事务时,权力较为集中,工作效率较快,内部摩擦较少。
但是,随着东汉中央政权的日益腐败,皇帝、外戚、宦官、中央官僚之间的长期内耗斗争,使得中央机器基本失效。
很多儒学知识分子在外戚、宦官专政的环境下,没有了出头之日,于是,他们到地方寻找机会,政治精英下沉,给地方大吏增加了政治割据的砝码。
一旦中央政权对整个国家的局面失控,地方割据的外部条件就成熟了,各个地方州牧实际上早已经是割据一方的诸侯了,接下来的,就是诸侯大战了。
从西周开始,中原农耕民族面临的主要外部压力,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游牧民族入侵,有两条道路。
第一条道路是从今天的北京一带,翻越了河北省的这片高地,就可以进入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由于这块土地长期被中原民族经营,不太好走。北京一带是中原民族的重要门户,从西周开始到东汉,一直是重点防守的地方。
第二条路线,是从西北甘肃、宁夏方向,先进入渭河平原,再进一步进入中原腹地,这条路线比较好走,没有多少天然屏障。所以,华夏族与游牧民族的主要战场就在这个方向。
西周时期的戎狄、秦汉时期的匈奴、东汉时期的羌族等,大都在西北方向,华夏族与这些游牧民族之间残酷的战争持续了上千年,在这些血雨腥风的战争中,生活在陕西一带的华夏人,塑造了强悍的民风。
陕西一带的华夏人,男女老幼都能持刀作战,他们组成的军队,具有虎狼一般的气质。所以,秦汉时期有“关西出将、关东出相”的谚语。
东汉一朝,与西北的羌族之间,一直处于战争状态,所以,陕西一带的汉军,富有作战经验。比较强悍。大将军何进想利用外力,铲除宦官势力,首先想到的就是关西大军阀的首领董卓。
侍御史郑泰曾经劝阻何进说:“董卓强横残忍,缺少道义,欲望无穷,如果让董卓过问朝政,将会危害朝廷。”何进不听。
董卓听说朝廷要征召他,十分高兴,他知道自己有机会夺取最高权力了,于是,董卓一方面积极调集军队准备进京,另一方面,董卓向皇帝上奏说:“太监张让,扰乱国家。我听说锅中的水沸腾了,如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我的大军要到洛阳了,将要收捕张让,为国锄奸。”
董卓还没有到达洛阳之前,洛阳城内发生了重大变化,大将军何进被宦官谋杀,司隶校尉袁绍率军杀入皇宫,杀死了宫中的数千太监,只有张让等几位太监漏网。
张让等几个太监挟持皇帝刘辩与陈留王刘协,逃出皇宫,几十位大臣随从,到了黄河边的时候,大臣卢植、闵景对张让等人说:“还不快点自杀,还等着我动手杀你吗?”张让没有办法,给皇帝刘辩磕了头之后,投黄河自尽。
几十个人护着皇帝与陈留王,从农家找到一辆破车,让皇帝坐上,慌乱之中,连传国玉玺都很有带上。
正当几十个人惊慌地摸索前行的时候,董卓带着大军赶到,他们见到皇帝之后,公卿们要求董卓回到西北,董卓哪里肯走,大声说道:“诸位身为国家大臣,不能匡正天下,我为什么要离开呢?”
董卓带来的军队并不多,这个狡猾的家伙,利用晚上,将一部分军队带出洛阳城外,到了白天,再大张旗鼓地进城,造成一种假象,蒙骗了袁绍与朝中公卿。
董卓趁着乱局,将何进手下的军队收编,还收买了校尉丁原的手下吕布,杀死丁原,接管了丁原的部队,从而很快使自己的军队达到十几万,完全控制了洛阳城。
东汉政权从皇帝、外戚、宦官手中正式转入军阀手中。
关西军阀董卓一下子跃居国家政治舞台的中心,掌握了国家最高权力,关东人能服气吗?
董卓进了洛阳城,首先要建立自己的威信,他想通过废立皇帝来迫使群臣服从,董卓找到很有威信的袁绍来商议。
董卓对袁绍说道:“我看陈留王刘协比较聪明,想废了少帝刘辩,该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
袁绍反对说:“皇帝没有犯过什么大错,凭什么废了他。”
董卓说道:“你这个小子,敢反对我,难道以为我的刀锋不够锋利吗?”
袁绍勃然大怒说:“难道只有你有雄武之力吗?”说完,袁绍手按刀柄,愤然离去。
袁绍担心董卓的军力太大,不敢继续留在洛阳,就逃到了自己的家乡河北,召集自己的力量,与董卓对抗。
袁绍走后,朝中再也没有了敢与董卓抗衡的人物了,于是,董卓在朝堂上宣布:“我要仿效伊尹、霍光,该立新皇帝。”
朝中大臣没有谁敢反对,于是,少帝刘辩被扯下宝座,站在下面,刘协被扶上了皇帝宝座,这就是东汉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
董卓自封为太尉,掌握军队及其朝廷大权,他为了笼络军心,就放手让军队在洛阳城内抢劫富户的财物,抢夺民女,一时间,整个京城陷入混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