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无能丢性命 放浪形骸难超脱
曹睿去世之后,新皇帝曹芳年幼,权力由大将军曹爽掌握,曹爽向皇帝举荐司马懿担任太傅,将司马懿的兵权剥夺,国家大事都由曹爽决定。www.DU00.COm
曹爽是一个很平庸的“官二代”,他重用的几个人,都是攀附权贵的小人,投机取巧,不踏实做事,最受曹爽宠爱的何晏,性格是自怜自爱,走路时经常看着自己的影子,喜欢老子、庄子的书籍,爱好清谈,崇尚虚无。有名士评价何晏说:“何晏看东西魂不守舍,没有血色,精神像青烟一样,像是鬼的幽灵,怎么能够长寿呢?”
曹爽想通过进攻蜀国建立威名,结果死伤惨重,虚耗了很多国力,无功而返,国内很多人都知道了曹爽的无能。
冀州刺史孙礼,得罪了曹爽,曹爽派遣孙礼出任并州刺史,孙礼向司马懿告别,对司马懿说道:“本来明公可以与伊尹、吕尚相比,可以匡正辅佐魏国,上可以报答魏明帝(曹睿)的托付,下可以建立万世的功业,现在国家有危险,形势很险恶,这是我不高兴的原因。”说完了,就痛哭流涕。司马懿劝道:“暂且停止哭声,要能够忍受他人不能忍的事情!”
曹爽的亲信李胜出任荆州刺史,临行前向司马懿告别。司马懿让两个婢女搀着自己,婢女拿衣服递给司马懿,他装作拿不住,将衣服掉到地上。
婢女喂司马懿喝稀粥,司马懿哆哆嗦嗦地将稀粥弄得到处都是。他装聋作哑地对李胜说:“你到北方的并州,与胡人打交道好生防备啊!”
李胜说道:“不是并州,是南方的荆州。”
司马懿说道:“先生不是刚到并州吗?”
李胜回去告诉曹爽说道:“司马懿神志不清,快要不行了。”
大将军曹爽骄奢淫逸,喜欢四处游玩。大司农(主管农业)桓范对曹爽说道:“你总理万机,还掌管着禁兵,兄弟们一起出城游玩,万一有人关上洛阳城门,谁还能再进来呢?”
曹爽说道:“哪个人敢这样做呢?”
公元249年,皇帝曹芳要去郊外,拜祭魏明帝曹睿的陵寝,曹爽兄弟一同陪着,他们离开了洛阳城之后,司马懿开始行动,紧闭了洛阳城门,用皇太后的名义,剥夺了曹爽的大将军职位,并且将曹爽兄弟所统帅的军队全部收缴。
曹爽得到消息之后,吓得魂不附体。司农桓范逃出洛阳,找到曹爽,说道:“领着人到许都去,皇帝在手中,许昌有很多军械,招些兵,我随身带着司农的印鉴,可以调来粮食,可以夺回洛阳。”
桓范对曹爽的弟弟说道:“以先生的出身门户,是不可能从富贵倒退到贫贱的;天子在我们一方,发号施令,谁敢不响应呢?”
曹爽兄弟都是懦夫,不敢与司马懿交战,曹爽将刀扔到地上,说道:“答应司马懿,我不做大将军,做个富家翁总可以吧。”
桓范叹气道:“你们的父亲曹真是一个聪明人,怎么生下你们这几个猪仔一样儿子啊!”
三国时代,是武力较量的时代,强者为王,弱者被视为鱼肉。董卓随便废立皇帝、曹操任意杀害皇后,曹丕迫使汉献帝禅位、司马昭杀死魏主曹髦等等,种种违背儒家礼教的事情接连发生,这是一个秩序大乱的时代,
乱世之中,礼乐崩乱,知识分子的生存环境十分险恶,稍有不慎,生命就会受到严重威胁,甚至会连累家人,所以,魏晋时代的知识分子,与东汉时期的知识分子相比,其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
大一统的汉朝,是一个慷慨激昂的年代,知识分子充满对社会的参与意识,儒家学说大行其道,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互争雄长,各家经学纷纷著书立说,传道授业,学术氛围十分浓厚,东汉后期的太学生多达数万,形成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
魏晋时期的知识分子,崇尚自然、鄙视礼教,他们将儒学与道家思想相结合,创立了“贵无”的玄学。玄学的代表人物叫做“竹林七贤”,他们分别叫做嵇康、阮籍、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刘伶。
阮籍曾经做过步兵校尉。阮籍的母亲去世,家人给阮籍报信的时候,阮籍正在下围棋,与阮籍下棋的有人想停下来,阮籍不肯,非要与这个棋友决出此盘的胜负。阮籍此举,是要世人认为他不受传统的孝道,做出违背孝道的惊人之举,把礼教视若无物。
下完棋之后,阮籍喝了两斗酒,喊声哭号,吐出几升血,过了一段时间,阮籍的身体消瘦得只剩下一个骨头架子,这说明,在阮籍放浪形骸的外表之下,充满着他对母亲的深情。
阮咸也是一个不守礼法的人,他不顾自己的身份,爱上了自己姑母身边的婢女,他姑母认为此举不合礼法,就把这个侍女送走了,消息传到阮咸的耳朵里,当时阮咸正在与客人谈话,听到这件事之后,急忙借了一匹马,把这个婢女接了回来,两个人骑在一匹马上,搂抱着回了家,阮咸把世俗礼教视若无物,自然不能入主流社会的群中,做个世外之人,乐得逍遥自在。
刘伶是个嗜酒的人,有了什么事情,就故意喝醉,长时间不醒,弄得谁也拿他没有办法,他常常坐着鹿拉着的车子,带着一大壶酒,刘伶派个仆人跟随自己,他对仆人说道:“我醉死了,就在我死的那个地方挖个坑埋掉。”谁会计较一个醉鬼呢?谁会找一个整天醉醺醺的家伙做事呢?刘伶靠着酒醉,得到了超脱。
嵇康有很高的社会名望,很多人希望结交嵇康,来抬高自己的地位,嵇康不肯合作,给自己惹来杀身之祸。贤人孙登曾经对嵇康说:“先生才能很高,却见识不多,恐怕很难在这个世上生存。”
魏国权臣司马昭手下的大红人钟会是个气量狭小的人,他慕名来拜访嵇康,嵇康正在打铁,不招待钟会,钟会待了一段时间,感到很没有面子,就要离开。嵇康忽然问道:“听到什么声望而来?见到什么东西而去?”钟会回答道:“听到所听到的而来,见到所见到的而去。”
钟会在司马昭跟前说嵇康的坏话:“嵇康言论狂妄,伤害风俗,扰乱教化,不如趁早杀掉。”司马昭下令杀死嵇康,据说嵇康临死前,弹了最后一遍《广陵散》,此曲从此成为了绝唱。
嵇康之死,给那些知识分子敲了一个警钟,不要与权贵作对,采取合作的态度才算识相。山涛等人选择了入仕,给当权者粉粉面子嘛。
山涛等人做到了尚书的位置,山涛每次推荐官员人选,都考虑司马氏的意愿。山涛知道,自己推荐的名单中,写在前面的往往不被采用,山涛就把皇帝(晋武帝司马炎)喜欢的人选,写在推荐名单的第四、第五的位置,一些人不明白山涛,总是埋怨山涛没有把最优秀的人选写在前几名。皇帝却因此很喜欢山涛。
山涛向皇帝推荐嵇康的儿子稽绍,稽绍想推辞,山涛告诉稽绍:“为你想过很久了,天地四时,尚且有生死荣枯的迹象,何况是人呢!”稽绍接受了任命,担任了皇帝的秘书监。
有了知识分子的合作,司马氏当权的合法性才更有基础,笔杆子就是要为刀把子服务嘛,为什么要耍清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