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江河奔流 > 太宗豪气退突厥 胸如大海气吞天

太宗豪气退突厥 胸如大海气吞天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626年8月,刚刚坐上皇帝宝座的李世民,就遭遇了登基以来的第一场考验——突厥大军突然逼近长安。Du00.coM

8月28日,突厥的颉利可汗派遣使者来到长安,对李世民说道:“我们大汗与突利可汗,一共带着一百万骑兵,马上就要到达长安城下了。”

李世民说道:“大唐与突厥结盟,我们给予突厥人无数的财物,你们违背盟约,对我没有一点羞愧吗?你们虽是夷狄,但是也应该有人心,怎能做出如此没有人性的事情,来人,将来使斩首。”

突厥使者的傲气一下子跑光了,他赶忙下跪求饶。突厥使者走后,李世民对大臣们说:“假如我把使者放回,突厥人一定认为我害怕了。”李世民命人将使者囚禁起来。

李世民骑上骏马,带着亲信房玄龄等六人,来到渭水边,与颉利可汗隔着渭水相见,李世民斥责颉利可汗违约,看到李世民凌然不可侵犯的英姿,颉利可汗竟然胆怯了。

唐军摆开阵势,军容十分整齐,李世民下令唐军退后,自己要与颉利可汗单独交谈,大臣萧瑀担心李世民轻敌吃亏,李世民说道:“突厥人以为我国内部动乱,趁虚而入,我刚刚继位,假如闭上城门抗拒,恰恰是向他示弱,突厥人必定大肆掠夺。假如我轻骑独出,表示对他们的轻视,突厥人必定失望,出乎他们的意料。敌人深入我国境内,必有戒备,我们与之交战,便能够胜利,和谈就能稳固,制服颉利可汗,在此一举。”

颉利可汗心中疑惑,向李世民求和,于是,李世民顺水推舟,斩杀白马,与之盟誓,突厥人迅速退兵而去。

突厥人退兵之后,众人向李世民求教,李世民说道:“突厥人虽多,但是缺乏纪律,他们的首领轻易与我见面,我可以将他们灌醉,囚禁他们,接着发动进攻,我已经命令长孙无忌等人在突厥人的退路上设下埋伏,消灭敌人易如反掌。

我之所以不与敌人作战,是因为我们国家还没有安定,百姓需要休养生息,人民还不富足,一旦开战,损失会很大,与突厥人结怨很深,他们就会有所防备,就难以成功了。

所以我要隐瞒武力,用金银财帛喂养他们,他们轻易得到想要的东西,意志懈怠,不再预设防备,随后,我们养精蓄锐,可以将他们一网打尽。老子说过,想要有取于他,就先给与他。就是这个道理。”

众人叹道:“这些不是我们这些凡人所能想到的。”

李世民安稳突厥人之后,集中精力恢复经济,稳定内部,他在等待最佳的歼灭突厥人的机会。颉利可汗根本不是与李世民一个等量级别的对手。

626年9月22日,李世民带着侍卫们操练骑射,李世民对大家说道:“北方的胡人侵扰中原,自古就有。边境的祸患,只要稍微有所安定,皇帝就容易安逸享乐,忘记了危险;而胡人再次袭来,就难以抵挡。现在,我不动用民力兴建楼堂馆所,而是带着大家练习弓射,我来教授你们,将来突厥人一旦入侵,我做大家的统帅,抵挡侵略,中原地区的百姓就可以稍微安全了。”

一些大臣进谏说:“法律规定,携带兵器到皇帝身边,就是死罪。如今陛下允许小卒张开弓箭在身边,万一有个疯子暗中向陛下发箭,出其不意,多么危险啊!”

李世民说道:“我把四海之内看做是一家人,社稷之内都是我的赤子,我推心置腹地对待所有人,不用对侍卫之人加以防范。”侍卫们知道后,都很激动,常常自我勉励,都成为了精兵。

9月24日,李世民封赏属下,说道:“有不恰当的,现在就可以说出来。”

淮安王李子通说道:“我追随高祖在太原举起义兵,反对暴隋,是唐朝的元老功臣,现在陛下封赏属下,房玄龄、杜如晦不过是刀笔小吏,得到的封赏却在我的上面,我不服。”

李世民解释说:“叔叔虽然是最早举起义旗的,但是,当时造反大隋,大家只不过是为了自保免祸。等到河北的大盗窦建德兴起,叔叔与之交战,全军覆没。刘黑闼造反时,叔叔望风而逃。房玄龄、杜如晦帮助我安定社稷,运筹帷幄,是叔叔不能相比的。叔叔是我的骨肉至亲,但是,我却不能因私废公,希望叔叔理解。”

大家听了之后,说道:“陛下最公平,对叔父尚且不偏私,我们还有什么可说的。”

房玄龄说道:“很多秦王府中的老部下,现在的地位居于建成、元吉的老部下之下,他们有一些不满。”

李世民说道:“做王的,要公正无私,才能使天下人信服。我与大家的衣食,都来自百姓,设置官职,是为了人民,理应选取贤人,我不会因为新旧关系而做人事安排,如果亲人贤能、旧人无能,就不会舍弃新人而任用旧人。我需要的是贤人,这是我为政的理念。”

李世民曾经向大儒孔颖达请教说:“《论语》中说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是什么意思?”

孔颖达说道:“帝王内藏神明,外表沉默,以蒙昧沉默来涵养自己的正道,所以能够成功,君子需要韬光养晦,政治才能严明。假如帝王居于最高位,夸耀自己的聪明,以才气凌人,就会刻意掩饰自己的过错,拒绝他人的劝谏,这样一来,下情就会不能上达,这是自取灭亡之道。”李世民很欣赏这些话。

李世民曾经向房玄龄、萧瑀等人谈论隋文帝说:“隋文帝看似一个勤政的君王,他不精明,而且很苛刻,不精明就会不通达,喜欢苛刻就会多猜忌,凡事都亲自操劳,不肯委任群臣,君主哪里可能事事都精通呢?天下那么多的事情,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哪里可能都处理妥当呢?大臣们都知道君王的心意,从君王那里接受成规,不敢谏诤,这是隋朝灭亡的原因。我不是这样,我选拔天下的贤士,使他们居于百官的位置,宰相们深思熟虑,认为可以的话,就可以下令实行,有功就赏,有过就罚,大家都履行自己的职责,天下就会大治。”

646年,李世民总结自己的为君之道:“我有五个优点,自古以来,很多帝王不喜欢比自己聪明的大臣,我不是这样,我看到别人的优点,就如同自己的优点;一个人不可能具备所有的优点,我能够避开大臣的缺陷,尽量发挥他们的长处。一般的国君,希望把贤人抱在自己怀中,把不贤的人推到沟壑中,我看到贤人就尊重他们,看到不贤的人,就怜悯他们;一般国君不喜欢正直之人,经常杀掉他们;我执政以来,正直之人,并列在朝堂。自古以来的很多君王,重视汉人,鄙视胡人,我的眼中,胡人、汉人是一家人;这五个优点,就是我有所成就的原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