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月羞花杨玉环 节度使制是祸根
自古都说“红颜祸水”,这只是男人的自私与狭隘的体现。du00.com男人主宰下的世界,女人是身不由己的。
西施身不由己地进入吴国王宫,成就了越王勾践的复仇大计;貂蝉用自己的身体引诱吕布,使得吕布与董卓反目;王昭君主动要求深入大漠,汉与匈奴的政治和亲,一位女子的牺牲换来两个族群的停止刀戈。三位古代绝色美女的声名都与政治阴谋有关。
只有杨玉环与政治阴谋无关,杨玉环是个对政治不感兴趣的女人,她只是男人的玩偶而已,从来都不能操作自己的命运。
杨玉环本来是武惠妃为自己的儿子寿王瑁选定的王妃,武惠妃有过人的容貌,深得李隆基宠爱,无奈,武惠妃过早去世,宫中的女人都不能令李隆基满意,天子身边怎么能够缺少美女呢?
唐代第一美女杨玉环的美名,唐玄宗是有所耳闻的,享受到至高无上的权力、建立昌盛的事业、总是有所缺憾,男人只有得到世上最妩媚迷人的女人,才算是无憾的。
从这一角度来看,杨玉环应该算作褒姒、妲己一类的女人,她的美貌迷惑了帝王的心,给国家带来了灾祸,红颜无辜,有错的是帝王本身。
传说,杨玉环有“羞花”之貌,连鲜花的姿色也比之羞惭,杨玉环的美貌是逼人的,男人是难以抵御的。
杨玉环的美色只是她魅力之一种,她身上有着其他美女难以为敌的美丽是,杨玉环与世无争、温柔娴淑、精通音律,是李隆基艺术天赋最卓越的体现者。
传说中的《霓裳羽衣曲》是李隆基的成名曲,这首绝世的音乐舞蹈的主角是杨玉环,只有杨玉环的美貌风姿、才是大唐盛世的最佳代言人与形象大使;杨玉环美妙的舞姿、雍容华贵的气质,使得李隆基看到了自己作品的最佳演绎。
杨玉环的魅力还在于她有自己的个性,她不肯曲意逢迎李隆基这个至高无上的皇帝,这个老男人,在他人的眼中,是威严、神圣不可侵犯的,在杨玉环的眼中,只是一个喜欢玩乐、男性功能已经基本不全的男性而已。
正是出于对风华正茂的美女的愧疚之心,才使得李隆基不得不迁就杨玉环,甚至靠着重赏杨玉环的家人,让杨家人获得无上的风光来拴住美女的芳心。
杨玉环曾经因为违背了李隆基的意思,被李隆基赶回了娘家,李隆基也不成眠,竟然又连夜将杨贵妃接回皇宫,皇帝向自己的女人低头,有难言之隐,是肯定的。
为了换来贵妃的欢心,李隆基无所不用其极,唐玄宗让男方人用快马为杨贵妃送来新鲜的荔枝,可见,他对杨贵妃用心之深。杜牧有诗云“一起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李隆基真的爱杨贵妃吗?他最爱的永远只是他自己,请想一想,当杨贵妃被赐死的时候,李隆基在做什么?用一个女人的生命换来自己的苟延残喘,是个男人吗?
杨贵妃是美丽的、她的美丽其实是一种不幸,她为杨家带来的富贵,其实只是一种毒药,她的美貌带给自己的,也只是一种灾祸,天下女子莫要嫉妒羡慕杨玉环,就像东施根本不用羡慕西施一般。
最后,附上一首杨玉环所做的诗篇:《赠张云容舞》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枭枭秋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大唐盛世之时,武力所能控制的地盘有八百个州,向唐朝纳贡、受到唐朝文化熏陶的地区有三百八十一州。
按照唐朝初年的均田制、府兵制,唐朝的军事制度是奉行“兵农合一”原则的,但是,随着官僚机构的逐渐腐化,大量土地被皇室、官僚、宦官、地主占有,很多地方已经无田可均,唐玄宗中期,全国人口增加到近五千万,全国人均土地九亩,按照当时的土地生产率,这是一个很危险的数字。
国家原有的制度,比如服兵役的农民,国家免除兵役;战死的士兵家属,国家给予减免赋税劳役的优惠等,逐渐落空,很多将领为了贪功,往往不给那些阵亡士兵上报,导致这些士兵的家属还要承担沉重赋税劳役,很多士兵都冒险逃亡,军队的数量及其战斗力锐减。
唐朝统治集团的整体素质也在下降,李渊、李世民父子都是马上皇帝,关陇集团都是一群文武兼备的人物,李世民在突厥人侵扰中原的时候,是冲在最前面的先锋。
中国古代的帝王们,其成功之处在于自身是万民的表率,比如尧舜禹、或者是百姓的护身符,比如秦始皇建立万里长城,保护中原地区的安全、或者是汉武帝主动出击,歼灭匈奴于万里之外。像李隆基遭遇变乱之时,就往四川逃跑,这种帝王是不合格的。
唐朝初年的宰相们,讲究的是出将入相,就是说,到了边境就是合格的大将,进入朝廷,就是治国安邦的栋梁。
奸相李林甫为了阻止他人进入内阁,取代自己,就千方百计地陷害有宰相才能的边塞大将,比如大将王忠嗣,而向李隆基推荐那些不识文墨的胡人做边疆将领。
唐朝府兵制瓦解之后,开始实行募兵制,总共在五十万左右,分别掌握在九个节度使手中,这些节度使就是大家熟悉的藩镇。
中原汉人的主要威胁来自四个方向——东北胡人、西北胡人、西南的胡人、南方的越人。其中,西北、东北方向的威胁是最大的。
唐朝初年到中唐时期,突厥人是唐朝的最大威胁,突厥人虽然被唐朝多次打败,但是,人数、地盘仍然不小,唐朝采取分而治之的办法,分化瓦解了突厥人。
唐朝对付突厥人的藩镇主要在西部,有安西都督府,掌握着两万四千人,驻守在南疆一带;北庭都护府,驻守北疆,有军队两万人,这两支大军是唐朝控制西域各族的主要力量,在安史之乱之后,逐渐撤回。
黄河以西的主要军事力量属于两个节度使,一是河西节度使,驻守在黄河上游一带,有士卒七万三千人,地盘主要是青海、甘肃一带;朔方节度使,驻扎在河套一带,有士卒六万四千七百人。河西节度使与朔方节度使互为犄角,担负着抵御西北方向而来的游牧民族侵袭的重任。
黄河以东地区,有几大军事力量,其一是驻扎在太原一带的河东节度使,太原是唐朝起家之地,是重镇,有军队五万五千人。范阳节度使的辖区在北京一带,主要对付契丹人与奚族,控制着河北北部一带,有军队就玩一千四百人,契丹人是在突厥人衰落后崛起的又一北方强大游牧民族,对唐朝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范阳节度使的防区是黄河中下游平原的最后屏障,关系重大,兵力布置最重。为了减少范阳节度使的权力,从范阳辖区分出了一个小的节度使辖区,叫做平卢节度使辖区,主要负责防御东北地区的靺鞨人。
唐朝时期,吐蕃人强大起来,对唐朝造成威胁,几乎每年都要来中原抢劫。为了对付吐蕃人,唐朝设置了陇右节度使(在甘肃河西走廊一带)、剑南节度使(四川),分别掌握七万五千人与三万九百人。
最弱的节度使当数岭南节度使,管辖五岭以南的越人居住地,南方越人比较安定,动乱势力不大,不是唐朝防范的重点,兵力大概在一万五千四百人。
唐朝的数十万军队,每年的需求大概是一千二百万锻丝帛布匹,粮食在一百九十万斛,与府兵制度相比,国家、百姓的负担较重,但是,军队的作战能力提高了,对外战争中,取得的胜利较多。
为了提高效率,朝廷往往给节度使授予很多兼职头衔,这样一来,他们手中不仅掌握了军队的训练权、使用权,还逐渐掌握了人事任用权、税收支配权,一旦有了相对独立的人、财、军大权,这个人就是一方诸侯了。
唐朝初期,国家的军队用时集结,用完解散,士兵与国家之间有均田土地的纽带联系,不隶属于将领。
实行募兵制度之后,士卒与将领长期在一起训练,作战,不仅容易产生感情,更可怕的是,将领有意拉拢士卒,士兵对将领产生类似主从依附关系,他们结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成为一个军事利益集团,这就是军阀。
唐朝初年,国家的军队主要集中在长安一带,皇帝对于四方具有强大的威慑能力,强干弱枝的策略很成功。
到了李隆基晚年,边境集中了国家的绝大多数军队,被节度使们长期掌握,长安一带聚集了大量财富,却无兵可用,靠恩宠笼络这些虎狼一般的节度使,是靠不住的。
安禄山之流,长期掌握着强兵,他们的欲望是与日俱增的,中央缺少控制地方藩镇的有效手段,是要出乱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