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桥兵变赵匡胤 太祖雪夜访赵普
从唐朝末年开始,武夫主宰中国政治舞台,五代十国的君主们都是武夫出身,他们用手中的刀剑夺取权力,铲除对手,士卒们利用刀枪拥立主子,获得钱财、富贵。Du00.coM主帅与士卒之间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
主帅被部下拥立,登上君主宝座,一方面要拉拢收买部下那些如狼似虎的士卒,同时还要防范别人模仿自己,真是不容易。
九五九年,五代最后一个英主周世宗柴荣走到了自己生命的尽头,儿子柴宗训只有不到七岁,将江山托付给谁呢?
文臣之中,柴荣信任的大臣是宰相范质,武将叫做赵匡胤。朝中最有才能的人叫做王朴,刚刚去世,是很大的遗憾。
驻守开封的大将韩通是柴家的忠臣。效忠周室的大臣大都集中在都城开封,所以,禁军将领们想搞一次兵变,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
九六零年的正月初一,正在过节的后周君臣突然接到一个可怕的消息:北方的强敌契丹大规模入侵中原,军情紧急,来不及核实情报,宰相范质匆忙用七岁皇帝的名义诏令禁军主帅赵匡胤统军御敌。
赵匡胤用堂而皇之的理由将国家的精锐主力军弄到了自己手中,大军到了陈桥驿时,作为主要策划人的赵普等人在军中造谣说:“主上年幼,不能亲政,我们出生入死,为国家击破敌人,哪个会奖赏我们,不如拥立我们的主帅为皇帝,立了功,也会有人奖赏我们这些人。”
这一主意很得军心,因为,数十年来,只要拥立了一位新皇帝,就会获得一笔巨大的奖励,当兵是为了养家糊口,升官发财,谁给钱谁就是亲娘,管他姓柴还是姓赵。
将军们更是拥护,因为主帅赵匡胤坐上皇帝宝座之后,自己作为开国功臣,自然会有很多好处,最起码是要升职的,于是,禁军将领们纷纷表态说:“我们赶紧回到京城,立了太尉(赵匡胤)做天子之后,再返回北方击贼不迟。”
一帮人商议完毕之后,大家一拥而上,来到赵匡胤休息的房间,大家不由分说将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当年后周开国皇帝周威就是这么当上皇帝的),众人扶着赵匡胤坐下,然后,大家跪在地上,山呼万岁。
赵匡胤假意推辞一番,众人苦苦相劝,赵匡胤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你们贪图富贵,逼我做皇帝,必须答应我的一个条件:服从我的军令,我不能做个假皇帝”。众人答应。
赵匡胤立刻带着大军返回开封城,后周君臣听到消息,乱作一团,宰相范质后悔说:“匆忙派遣赵匡胤统兵出征,使得他有机会发动兵变,这是我的过错。”
开封的卫戍军统领韩通想进行抵抗,被赵匡胤的死党石守信抢先动手,韩通被杀,赵匡胤顺利进入京城。
回到开封之后,赵匡胤的大军控制了局面,反抗者都被处死,赵匡胤见到后周的文武百官时,假意哭道:“我深受周世宗厚恩,今日被六军逼迫,做出了有愧天地的事情,该怎么办呢?”
后周大臣们看到木已成舟,为了自己以及家族的生命安危,大家只能顺势跪下,对着赵匡胤山呼万岁。
小皇帝柴宗训主动提出将皇帝之位禅让,翰林学士陶谷事先准备好的禅位诏书派上了用场,一场禅位闹剧之后,赵匡胤正式坐上了皇帝的宝座,这一年,赵匡胤三十四岁,他就是北宋的开国皇帝宋太祖。
北宋王朝建立时。拥有一百多个州的地盘,数百万人口,这是其他任何同时期的小国无法比拟的,赵匡胤立志继承周世宗柴荣一统天下的壮志,统一战争该从何处入手呢?
周世宗在世时,大臣王朴提出“先南后北”的建议,得到周世宗的采纳,周世宗南征,迫使南唐割让长江以北大片土地,并且向中原称臣,其他小国也纷纷纳贡,接着,周世宗柴荣把兵锋指向北方的北汉(在山西太原)与契丹。
赵匡胤做了皇帝之后,在是否继续向契丹与北汉进军的问题上犯了难。当年提出“先南后北”策略的王朴已经过世,王朴是赵匡胤一生之中最敬畏的人,他认为假如王朴在世,自己根本没有机会夺取柴家的江山。
赵匡胤反复掂量着“先北后南”与“先南后北”两套方案,他想到首先进攻北汉,但是考虑进攻北汉,契丹势必出兵,以当时北宋的实力,能够一举击败北汉与契丹的联军吗?
九六零年的深冬的一个夜晚,北宋宰相赵普家中来了两个不速之客,二人是宋太祖赵匡胤与他的弟弟赵光义(后来的宋太宗),赵匡胤兄弟深夜来访,赵普很诧异,询问原因,赵匡胤说道:“我的卧榻旁边,有那么多外人在酣睡,我怎么睡得着啊!”?
三人席地而坐,商议统一战争的方案,赵匡胤问道:“先进攻晋阳(太原)如何?”?赵普沉默不语,思考了很长时间之后,赵普说道:“先打晋阳不妥,理由是,北汉虽然是弹丸之地,可以一举拿下,但是,消灭北汉之后,我们就要承担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巨大压力,不如留下北汉作为我们的北部屏障,等南方那些小国被消灭后,北汉还能逃得掉吗?”?
赵匡胤采纳了赵普的建议,这是与北宋的实际国力相匹配的,当时的北宋,所辖的大部分地区经历了长期战乱,土地荒芜,人口锐减,而南方的局面相对安定,几个小国都很富足,假如先进攻南方的小国,不仅难度不大,而且还能增强北宋的国力,在将来与强敌契丹较量中增强自己的本钱。主意已定,赵匡胤开始了“先南后北”的统一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