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禁军保皇位 强干弱枝强君权
赵匡胤行伍出身,靠兵变坐上皇帝的宝座,他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其他人模仿自己,也想做皇帝,或者被部下拥立不得不做皇帝。www.DU00.COm
有一回,赵匡胤与几位节度使一起打猎,途中在一个树林休息时,赵匡胤突然对几位节度使说道:“你们哪个想做皇帝的,现在就可以杀了我。”这句话太突然了。搞得几个节度使赶忙向赵匡胤请罪。
赵匡胤知道,能够左右政局的力量只有中央禁军,士兵们都是被招募来的,职业性质的,就是为了养家糊口、升官发财,很多禁军将领有勇有谋,在士兵中极有威望,积累了大量功勋,自己的军队由这样一些人掌握着,能够睡得着觉吗?
九六一年七月的一天晚上,赵匡胤设了酒宴,将禁军主要统帅石守信、王审琦等人请到宫中,大家一起饮酒,喝道酒酣耳热的时候,赵匡胤忽然叹气起来,说道:“没有你们几个出力扶持,我哪里能够有今天?你们的功绩,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但是,你们是不知道,当这个皇帝太难了,自从我当了皇帝,连一个囫囵觉都没有睡过。”?
石守信一听,不敢喝了,忙问为什么?赵匡胤意味深长地回答说:“还不明白?我这个位置,谁不想做?”
石守信等人赶忙跪下,说道:“我们真的没有谋反的心思。”?
赵匡胤说道:“你们说的话我相信,但是,纵使你们没有二心,却难保手下人贪图富贵,万一有一天你们的部下给你们披上黄袍,你们就是不想做皇帝,能够推得掉吗?”
石守信一听赵匡胤的话,吓得汗流浃背,再次跪下,哭着求皇帝指出一条生路。
赵匡胤长叹一声说:“人生好比是白马过隙,转瞬即逝,所追求的,无非是追求富贵,你们不如为自己多积攒一些钱财,抓紧时间尽情享受,并且使得自己的子孙也能过上好日子。大家不如辞去兵权,买上大片田产,盖上一些豪宅子,多置办一些漂亮女人歌女,每天喝喝酒,听听曲,快快乐乐地过完一辈子。我与大家结成儿女亲家,君臣之间永远不再猜忌,上下和睦相安无事,多么好啊!”?
赵匡胤一席话,使得石守信等人茅塞顿开,他们纷纷表态说:“陛下为我们考虑得如此周到,对待我们如同亲人一般。”
石守信等人在第二天正式上表辞去职务,赵匡胤大喜,安抚他们一番,批准了他们的请求,将几个人安排到外地担任有职无兵的节度使,还赏赐了这些人很多钱财,与他们结成了儿女亲家。
解除了有资历、能力、有潜在发动兵变的禁军主帅的职务与兵权之后,赵匡胤开始思索该任用那些人统领禁军呢?
赵匡胤将禁军的高级职务悬空,只任用一些没有资历、没有威望、难以服众的将领来统领禁军,安排人事时,赵匡胤以是否有野心为选择将领的标准,那些有能力、有威望的将领坚决不用,只有那些忠诚之人才能被选中。
禁军虽精,但是,缺少善于统兵的行家来做主帅,难以保障军队打胜仗。赵匡胤有能力亲自带兵打仗,赵氏的子孙呢?他们长在深宫之中,手无缚鸡之力,还是得将军队交在将军手中,交给谁呢?只能优先交给那些自己信任的人手中,而这些人往往只是庸才。
用人才还是用庸才,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赵匡胤要从体制上解决对军队的掌控上,他的原则是分权。
北宋的军事管理机构叫做枢密院与三司衙,其中枢密院的职责是沟通官僚与皇帝之间的关系,接受朝臣奏章供皇帝批阅,再将皇帝的指示宣布给有关部门执行,他就是皇帝的秘书处兼办公厅,从后周开始,成为专掌发兵之权的机构,夺去了政府之中的兵部的大部分权力,独立于宰相的管辖范围之外。
按照宋代的制度,枢密院直接听命于皇帝,?掌管兵籍、掌握虎符,掌握着发兵之权?,枢密院成为与宰相的中书省并立的权力机构。
三衙指的是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三个衙门的长官分别叫做殿帅、马帅、步帅,他们没有发兵之权,只有掌兵之权。
枢密使掌握得权力太大,赵匡胤及其子孙使用文官为枢密使,这些人没有军事能力,不太可能掌控三军,只能听命于皇帝,没有多大实际威胁。
枢密院掌管着全国的兵籍,武官的选授,军队的调发,三衙具体负责统制训练,番卫戍守,迁补赏罚等军事业务,三衙有握兵之重,枢密院与三衙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宋朝最终形成了枢密院有发兵之权却没有握兵之权;三衙有掌兵之权却无发兵之权的权力制约格局。
等到需要动用军队的时候,赵匡胤不用三衙的将帅来统兵,而是临时任命自己信任的官员来领兵,这种临时授权的?率臣?具体指挥军队,这样一来,宋朝的军队管理体制就出现了握兵权、调兵权、统兵权分离制衡的制度,两宋时期,没有出现过兵变篡权的大事端,这与赵匡胤精心设计的这种制度有很大关系。
在兵力的配置与军队的布防方面,赵匡胤也采用这种?相互制衡?原则。北宋王朝的精锐部队叫做禁军,是经过精心挑选、严格训练、丰厚俸禄蓄养出来的,赵匡胤将禁军分成两部分,一半禁军驻守京师汴梁,另一半驻守在地方军事要地,这样一来,即使地方某地的军队发生兵变,朝廷完全由足够的军队来镇压兵变士兵,这套策略叫做?强干弱枝?
反过来,假如中央的禁军有了变故,地方的那部分兵力加上各地的厢兵、乡军等加在一起,足以构成压倒性优势,制衡京师的禁军,这种办法叫做?内外相维?。
宋朝还有许多有效的军事制度,主要是“更戍法”,指的是轮流分遣禁军戍守各地,每支军队没有固定的驻防地,每位将领不固定统领士兵,造成将兵分离,“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赵匡胤这种“防范”控制?指导思想,最终形成了一种军事力量的平衡,在太平年间,这种微妙的平衡可以保证任何一种力量不能操纵军队,还可以借助军队的一方抑制另一方,宋朝的政治稳定局面靠着这种制衡制度了上百年之久。
大家也不难看出,兵不识将、将不识兵会造成宋朝军队战斗力减弱,文官掌管军队虽然有效防范了兵变的发生几率,但是,宋朝对外战争败多胜少,虽有军队百万,却总是输给西夏、契丹,赵匡胤的这套制度的弊端,是一个很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