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帝王枕边书的管理智慧 > 七雄略十八(三)

七雄略十八(三)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在战国时期,有一个词很“火”,那就是“变法”;在整个战国阶段,这个词汇和与它相关的一切贯穿了始终,有太多的风流人物因它而名留千古,也有无数的国家和君主因它而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变法是一件很有些赌博味道的事,成则鱼跃龙门、败则万劫不复,实在是让做国君的又爱又恨。正因它的重要,我们的整个“制霸”篇都会以它为关注重点来进行诠释。

咱们关注的第一个变法者,是参与了“三家分晋”这一标志性事件的魏国,而主导魏国变法的人,则是本章节的主人公——魏文侯,魏文侯是姬姓族人中的魏氏,名字是斯,他所继承的家业是就是魏桓子(公元前445年即位)在三家分晋时建立的魏国。

在三家分晋时,实际上分配并不公平,其中赵氏获利最多,而魏、韩两家得到的要少一些。赵氏得到了晋国北部的大片土地,并向东越过太行山,占有邯郸、中牟;魏氏与韩氏则被笼罩在赵氏的国土南边,魏国偏西而韩国偏东。赵氏占有的智地就正压在魏国的脑门上,令魏氏很压抑。

因为魏国西边是一河之隔的秦国,北边则是强大的赵国,而东边是新兴的韩国,向南边越过中条山和黄河就是秦、楚、郑反复拉锯争夺的陕地。魏国可以说是被紧紧地裹在了晋西南一隅,国土集中在晋西南,虽然在东面还有几块飞地,但统治都很不稳固,难以形成真正的战略基地。这样一来,魏国的核心地区就是运城谷地一带,北部是吕梁山、南部是中条山、东部是王屋山,黄河的大拐角包住了魏国的西部和南部。这样的地势虽然易守难攻,但也很容易被外敌压迫封锁。所以,魏文侯即位后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自强、不能被列强吃掉,然后是打破封锁、向外发展。

于是,他开始了变法之旅:

首先就是军事实力的增强,因为魏国山多地少、人口密集,粮食生产方面只是勉强能够维持国内的需求。但是,魏国境内有当时著名的盐产地盐池(就是今天山西运城的解池)。盐池产的盐销往周边的国家,获利颇丰的同时也换回了大量的粮食,可以说是魏国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于是,魏文侯决定用盐业收入建立一支精锐的常备军,这支军队就是著名的武卒。

魏文侯在武卒建设中采取了精兵原则,考取武卒的条件可以说相当苛刻,他要求武卒能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矢五十个,同时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驱百里,这样的体能要求放在今天的标准也是很高的。更进一步要求,在到达战场后,武卒必须能立即投入战斗,还要具备高超的格斗技能。

为了鼓励国民勇于竞争武卒资格,文侯承诺对入选的武卒给予很高的物质待遇,一是免除武卒全户的徭役和田宅税,二是武卒凭军功可以获取更高的爵位,从而享受更好的待遇。这样一来,可以说魏国开众国之先,拥有了一支职业化的军队,完全改变了之前春秋时期的各国士兵战时为军、平时为民的惯例。之后更是逐渐地演变成为魏国的建军制度和军功贵族制度,此举不止让魏国军力强盛,更对后来吴起在楚国变法和秦献公、秦孝公和商鞅在秦国的变法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在军事上的变法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魏文侯又重用卫国人李悝,开始推行精耕细作,将全国的地土合理分配种植作物类型,充分利用魏国的田地和山川,很好地提高了魏国耕地的单位产量和土地的使用效率。再进一步,为了平衡粮价,李悝还实行了平籴法,即在丰年的时候,国家根据市场情况,采用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农民的粮食,使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失;而在灾年的时候,政府就把国家粮仓储存的粮食以适当的价格回卖给城市平民,使平民不致因买不起粮食而流离失所。就这样,魏国很好地平衡了农民与城市平民的利益,国家战略储备的粮食也越来越多,于是抵抗天灾年的能力大大提高,此举带来社会稳定,魏国国民安居乐业,人口增长率显著提升。

再进一步,李悝又协助文侯制定了一整套的法律制度,来规范魏人的行为。魏国的来源晋国是一个有着法治传统的国家,所以魏国国民对依法办事都很拥护。基于这个传统,李悝主持制定的这套成文法在魏国的政治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国君、贵族和官员在实行政事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国家的法律。加上魏文侯的带头遵守,李悝主持制定的这套法律得到了很好地实施。这套成文法后来也被秦国献公、孝公和商鞅所采用并发扬,之后一直影响了中国两千年。

相信有心人不难发现,到了魏文侯时代,中国大地上的统治者们已经有了非常先进的法治思想和统治手腕,这样的政通人和局面,自然会带来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创造力提升。我时常感慨,我们的祖先在数千年的时间里能够雄踞东方,和他们能够在那么早的时代便找准统治与管理的核心——民众安居乐业,绝对是分不开的。好,感慨完毕,我们继续分享魏文侯的变法。

国内的变法是内功,而文侯对外政策和外交手段,也相当有一套。在魏国的周边国家中,各有各的特产,如秦国的家畜、皮革、玉石;赵国的布帛、枣栗、家畜、皮革;楚国的鸟兽、橘柚、茅竹、丝绸在当时都很有名。为了进一步提升魏国的实力,魏文侯鼓励百姓从商,参与各国间的土特产贸易,这一举动使魏国获得了大量的商业税收,国库开始越来越充实。

文侯还敏锐地看到,因为魏国的周边环境相当复杂,可以说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遭到围攻,进而面临亡国的危险。在他苦练“内功”的过程中,赵献侯就曾想联合魏国消灭韩氏,进而赵、魏平分韩氏利益;而韩武子也曾提出联合他消灭赵氏,韩、魏平分赵氏国土。对于赵、韩的提议,头脑清醒的魏文侯均给予了明确的拒绝。

同时他还劝说赵献侯打消分化韩、魏,从而各个击破的念头。他对献侯说:魏和韩相对较弱,必然会联合起来对抗赵国,以免被赵消灭,所以韩、魏都清楚联合赵国攻击对方是自取灭亡,与赵国平分对方的想法更是与虎谋皮。如果献侯太过激进,只会使韩、魏被迫联合抗击。

另一边,他又劝说韩武子也不必因为赵国的威胁而联合魏攻赵,以图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赵氏的威胁;因为韩、魏联合攻赵的想法是不现实的,赵国的实力太强了,韩、魏联合也最多不过与赵国打个平手;若是双方硬拼的话,必然是两败俱伤。而且即便赵氏被击败了,韩、魏也必然会继续内斗。

魏文侯邀请两侯会商,向赵、韩说明了自己对三家发展的想法:晋地山河峻峭,比较封闭,身处其间的赵、魏、韩三国中,只有赵国向外伸出了代和邯郸两个触角,但由于身后韩、魏的威胁,赵国也无力通过这两个触角继续向外扩张。而赵、魏、韩三国紧邻,只有和平相处,联合起来向外扩张才有真正的出路。对于魏文侯提出的联合发展策略,赵献侯与韩武子仔细思考后都表示同意。虽然如何联合,向哪一个方向发展,如何分利等问题,三家并没有达成共识;但是通过这次会谈,三国间出现了难得的和平局面,赵、魏、韩暂时放弃了内斗,走上了各自发展国力的道路。

【感谢关注,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www.DU00.COm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