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雄略十八(九)
公元前370年,继位25年的魏武侯魏击因病崩逝,结束了他在四分之一个世纪中的东征西讨,取得了极为显赫的战功。在他的统治下,魏国延续了文侯变法以来所开创的强势地位,应该说武侯的接班整体来说是成功的。虽然也有些令人遗憾的瑕疵,但毕竟瑕不掩瑜,武侯确不愧其“武”之号也。
武侯死后,两个儿子魏缓与魏罃争夺王位,大打出手,再一次演绎了王爵家中无兄弟的戏码,就连三晋中的赵国与韩国也都积极参与魏国废立之事,出兵攻来,顿时一众人等打作一团;毕竟这是战国时期第一个真正的霸主王位之争,韩、赵两国在公孙颀的策划下,联合进攻魏国,在浊泽大败魏军,并将太子魏罃围困在军中。但就在此时,在如何处置魏国上,韩、赵两国发生了分歧。
赵国的意思是要除掉魏罃立魏缓为魏君,继而让魏国割地给两国;而韩国则主张将魏国分为两个国家,由两位王子分别统治,而不主张杀一立一;如果魏国真的一分为二,其国力自然就大为削弱,从此不会再对韩、赵构成威胁。因为赵国不同意韩国的主张,韩君便就连夜带着军队撤出了战场。结果魏缓得到了难得的机会,搞定赵国威胁的同时,也搞定了自己的兄弟。成功地继位成为魏国君主。但很明显的是,三晋的联合,以魏为盟主的关系实际上再一次开始破裂。浊泽之战也并未损伤魏国的元气,就在次年(公元前368年)魏国对韩、赵两国发起复仇****,强大的魏军击败韩国于马陵地区,再击败赵国于怀地。打败了韩、赵两国的“干涉军”后,魏国保住了独立,但也自此开始,三晋联盟算是正式宣告破裂,从此魏国将独立面对其他觊觎者。
也就在三晋联盟破裂的前后不久,西方的秦国和东方的齐国相继强大起来,开始对魏国构成了威胁。秦国早在秦简公七年(公元前408年)时就在魏文侯的影响下实行了“初租禾“制度;后来又在秦献公元年(公元前384年)施行“止从死“制度、七年施行“初行为市“制度、十年“为户籍相伍“等一系列变法改革后,国力开始逐渐增强。
自从大败于魏军后,秦国上下可谓同仇敌忾,厉兵秣马准备向魏国进攻以洗雪耻辱。秦献公继位十九年,国力大增的秦军在洛阴打败韩、魏两国军队;之后的献公二十一年,又与魏军对战于石门地区,这一次终于大败魏军,光是从战场上收敛的魏军首级就达6万之巨,不难想象这场战斗有多么惨烈。再进一步,秦献公二十三年,秦与魏再次决战于少梁一带,魏军又拜,就连领军大将公孙痤都被秦军俘虏。
而位于东方的齐国虽然是靠了魏文侯的帮助才列为诸侯,但齐国毕竟也是传统大国,并不甘附庸于魏国之下。于是,到了魏惠王时期,齐国开始同魏发生军事冲突;在魏惠王三年(公元前367年),齐魏军队相战于我观一带,正式宣告了两国敌对关系的开始。实际上在魏惠王即位之初,便曾与齐国国君桓公午相约会盟,但很遗憾当时的田侯牟反悔未至。齐国自己在东方以大国的身份,拉拢、胁制了周围的一些中小国家会盟,结成了自己的势力集团。
顿时,在秦、齐两国东西两方的共同进逼下,魏国的领导地位受到了极大的挑战,面对危局,魏惠王采取了三项措施来应对:一是迁都大梁;二是放低姿态,重新与韩、赵和好结成联盟;三是施惠于国内人民以稳定民心;这三个举动详述如下:
当初三家分晋时,魏国都城是在安邑,之后多年发展,魏国的领土已经东据今天河南北部一带、中部的河内、河南一带,而且东部已成为魏国领土的主要部分。此番由于秦国人的不断进逼,加上国土东方齐国的兴起也向魏国的霸业发起了挑战,所以在魏惠王六年四月,魏国正式将国都从安邑东迁到梁地,又称为大梁。魏惠王迁都大梁后,既便于对东部广大地区的统治,又加强了对东方诸侯的控制,以抵消齐国在淮、泗诸侯中的影响。
在魏惠王时期,魏国可以说是把齐国当作了主要对手的,所以惠王采取团结赵、韩,另外缓和与秦国对立的对外策略。在魏惠王五年,他与韩懿侯在宅阳相会,九年时又与与韩昭侯相会于巫沙,终于在继位十三年时与韩昭侯在巫沙结盟。同时为了为笼络赵国,魏惠王九年他将榆次和阳邑两地送给赵国,而赵国则给魏国泫氏以作为交换。十四年时与惠王和赵成侯相会于鄗。
再进一步,魏惠王十六年与秦孝公在杜平相会,以缓和、调整同秦国的关系,二十年时与赵君盟于漳水之上,二十一年再次与秦孝公在彤地相会。魏惠王与韩、赵结盟,与秦孝公相会,一系列的外交缓和动作,恢复了三晋的暂时联盟关系,缓和了同秦国的矛盾,从而力争腾出精力和齐国周旋。
对外积极动作的同时,惠王也没忘了内修国力。在迁都后的当年,魏惠王便废弃国家控制的逢忌泽,让百姓利用、施惠于民。接着又大力兴修水利。这一措施,使魏国农业生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魏惠王采取以上政策之后,魏国的威望开始重新提高。就在惠王十四年,鲁、宋、卫、韩四国国君到大梁来朝见惠王,魏惠王可说事实上恢复了魏文侯、武侯时的霸主地位。于是,因此他有了逢泽会诸侯朝天子的举动。
魏惠王带领的十二诸侯,虽然多是泗上小国,但逢泽之会,战国七雄中秦、赵、韩国也都参与其中。魏惠王率领战国七雄中的四个大国及一些中小国会盟朝天子,可以说使魏国的霸业到达了顶峰。这也反映出,到战国初年,********的格局,还是照抄着春秋时期的争霸方式在进行着,企图利用周天子这块牌子来达到号令诸侯的政治目的。魏惠王在位的时候,魏国已经称霸中原长达百年。公元前343年的这一次朝见周天子,正式标志着魏国成为新一代的霸主。但是,此时的战国已经是群雄竞起之势,更为艰巨的挑战迅速到来。
这里,有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他就是名闻战国、之后影响了无数代人的伟大军事家——孙膑!!
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卫国,夺取了漆、富丘两地。因为卫国是魏国附属国,魏国无法坐视不理,于是魏惠王立即联合宋国出兵助卫****,魏卫宋三国联军迅速直逼赵国首都邯郸,赵国顿时被逼得闭门防守,又派人紧急向齐国求救。这边联军包围邯郸后一直攻击不止,希望一举歼灭赵国,但是在同一时间,秦国却乘魏军主力不在国内之际,偷袭并夺得了少梁城,魏国在这场战争里被围攻的危险反而变得比赵国更大。
齐威王这边得知赵国被围,本欲立即出兵,但齐国将军段干朋却主张延迟出兵,他提出先以少量的兵力向南攻击襄陵,以制造假像,既可以表示助赵之意,又可以牵制和疲惫魏国。再等待魏军攻陷邯郸,魏、赵双方均已无力再战之时,齐军给予正面的攻击争取最大战果。齐威王仔细思考后,接受了这个提议,在赵魏两军艰苦相持一年多,邯郸城已经快要失陷之时,才正式委任田忌为主帅、孙膑为军师,率领齐军主力驰援赵国。
刚开始,田忌计划直接奔赴邯郸,与魏军主力决战,以解邯郸之围。但孙膑认为这样不利于齐国,他提出了更为创新和可行的方法,即“批亢捣虚”与“疾走大梁”;“批亢捣虚”指的是避实击虚、攻其必救、使魏国出现后顾之忧,前线之围便会自动解开。而“疾走大梁”则是齐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魏国重镇大梁城进逼,争取切断魏国的运输要道,并攻其所不备。这样一来,魏军必然回师自救,而齐军则可乘其疲惫于路,一举击败魏军,赵国之围自动解除。
孙膑这一招“批亢捣虚”使得田忌甚为拜服,立即采用,于是命齐军主力立即向大梁挺进。在此危急存亡之际,虽然邯郸城已攻破,魏军还是不得不只以少数兵力留守邯郸,而由主帅庞涓亲率主力回驰大梁。但就在同一时间,齐军早在孙膑指挥下在桂陵一带设伏,准备截击魏军。魏军由于长期在外作战,已疲态毕露,再加以长途跋涉之急速行军,士兵皆战意大降,于是齐魏两军这一交战,魏军大败,而师从鬼谷子的孙膑和庞涓之争也随之载入了史册。
遗憾的是,实力雄厚的魏国并未真正受到严重损失,魏军仍然实现了攻克赵国首都邯郸的战略目标,在之后的公元前352年,魏国联合韩国将齐国援军打垮,魏国的霸业得以继续发展。
【感谢关注,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www.DU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