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帝王枕边书的管理智慧 > 七雄略十八(十二)

七雄略十八(十二)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这边齐国和魏国开始争锋,齐威王慢慢走向舞台中央,而之前慢慢衰落的秦国,时任君主秦献公在公元前381年得到了一个儿子,献公为他起名渠梁。在渠梁长到二十一岁时,多年郁郁不得志的献公走到了尽头,于公元前362年去世了,他继位为国君,名号秦孝公。

早在秦孝公出生前,秦国经历了自秦厉公之后几代君位动荡,国力已经大为削弱。魏国也就是趁着秦国政局不稳之机夺取了河西地区。秦献公继位后,放低姿态割地与魏国讲和,以求安定边境,又迁都栎阳、修养生息一段之后,连续进行了数次东征,想要收复河西失地,无奈愿望没有实现便黯然去世。

秦孝公继位为君的时候恰与齐威王、楚宣王、魏惠王、燕文公、韩昭侯、赵成侯并立。此时黄河和肴山以东的战国六雄已经形成,淮河、泗水之间还有十多个小国;周王室势力空前衰微,诸侯间不断用武力相互征伐吞并。在战国六雄中,楚国、魏国与秦国接壤且魏国占有了原本属于秦国的河西地区,并从郑县沿洛河北上修筑长城。而楚国则自汉中郡往南,占有了秦地巫郡和黔中郡。

秦国本就地处偏僻的雍州,也不喜参加中原各国诸侯的盟会,早被诸侯们疏远,像对待夷狄一样对待。孝公继位后,以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业为己任,广施恩德于民众,救济孤寡;又招募战士,明确论功行赏的法令,并在国内颁布了著名的求贤令,命国人大臣献富国强兵之策。同年,秦孝公便两路出兵,向东围攻陕城,向西则进攻西戎,斩杀西戎獂王。而赵、韩两国便趁秦孝公继位未稳之机率军攻打秦国,幸亏未造成太大的损失。

此时,有一位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法家人物在听闻秦孝公的求贤令后,便携带李悝的《法经》投奔秦国,此人便是卫国人商鞅。商鞅初至秦国,是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见到的孝公;见面后,商鞅先以帝道、王道之术游说孝公,孝公边听边打瞌睡,之后还通过景监责备商鞅。第二次商鞅再次觐见,又以霸道之术游说孝公,孝公听完后改变了态度但没有决定重用商鞅。商鞅这时真的急了,开始大谈富国强兵之策,孝公听后顿时大喜,两人之后竟连续畅谈几日毫无倦意。

这时是公元前359年,秦孝公和商鞅谈完后,打算在秦国国内进行变法,但事到临头又害怕贵族、国人议论纷纷,有些犹豫不决。仔细思索再三,孝公决定召开朝会命臣工商议此事,让商鞅与众臣工现场PK。

朝会开始,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首先发难反对变法,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立刻针锋相对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又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看到一班旧贵族没话说了,商鞅进一步提出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以历史进化论的思辩驳斥了旧贵族们所谓“法古”“循礼”的复古主张,令旧贵族们哑口无言,为实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但也为他最终的结局埋下了祸根。

朝会通过后,秦孝公授权商鞅开始执行变法,而商鞅的法令等相关制度早已准备就绪,但他却没有急于公布。而是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又贴出告示说:若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两黄金。百姓们觉得很新奇,围了无数人看热闹,却没有人出头来搬动。见状,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斤金。”这回重赏之下,终于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两黄金以示言而有信。此举大大增长了普通百姓对他的信任,也给了他继续下一步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朝堂变法之争、民众宣传结束后,秦孝公于公元前359年正式任命商鞅在秦国国内颁布《垦草令》,作为全面变法的序幕。这部“令”在中国历史上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可以说秦国在之后能够统一六国,建立世上最强大的帝国,肇始于此。下面我们先简述它的主要内容:大力鼓励农业生产、适当抑制商业发展、重塑社会价值观;提高农业从业者的社会认知度,削弱贵族、官吏的特权,让国内贵族加入到农业生产中、实行统一的税租制度等改革方略。

《垦草令》在秦国成功实施,见到一定效果后,秦孝公于公元前356年任命商鞅为秦国左庶长,在秦国国内全面实行第一次变法。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1、颁布实行魏国李悝所著的《法经》,增加连坐法等法律条款,轻罪施用重刑;

2、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度,大力奖励军功,禁止私斗;同步颁布按军功实行赏赐的二十等爵位制度;

3、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秦国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并且严格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业税;

4、焚烧儒家经典,禁止游宦之民;

5、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此举扩大了国家赋税和兵、徭役来源,为秦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咸阳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北依高原,南临渭河,顺渭河而下可直入黄河,终南山与渭河之间有大路可直通函谷关。为便于向函谷关以东发展,秦孝公于公元前350年命商鞅征调士卒,按照鲁国、卫国的国都规模修筑冀阙宫廷,在此营造秦国新都,并于次年将国都从栎阳迁至咸阳,同时命商鞅在秦国国内进行第二次变法。

这一次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1、废除贵族的井田制,“开阡陌封疆”,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2、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集小都乡邑聚为县”,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凡三十一县”,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县则下辖若干都、乡、邑、聚;

3、迁都咸阳,修建宫殿;

4、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

5、编订户口制度,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开始按户按人口征收军赋;

6、革除残留的戎狄风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这是对第一次变法中“异子之科”法令的补充,也是对秦国社会风俗的规范。

两次变法下来,秦国彻底告别了过去的诸侯国制度体系,开始了自己的强国之路。相信大家都不难看出来,秦国的两次变法应该是属于典型的法家思维,这样严格的管控模式下,再结合原来秦人就具备的彪悍之气,一支举世强兵的初具雏形,孝公有了争霸天下的勇气!!

【感谢关注,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www.DU00.COm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