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雄略十八(二十三)
首先让我们再次梳理一下秦国统一战争的关键节点:
嬴政一十五年(公元前230年),内史腾率兵灭韩国,俘掳韩王安,占领的韩地设颍川郡,韩国灭亡;
嬴政一十七年(公元前228年),秦军攻入赵国国都邯郸,赵王迁被迫降秦,赵国灭亡;
嬴政一十八年(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未遂,嬴政立即派王翦领兵攻燕复仇;
嬴政一十九年(公元前226年),王翦攻破燕国国都蓟城,燕王杀太子丹以求和,秦国未接受,燕国灭亡;
嬴政二十年(公元前225年),王贲率领五万秦军攻打魏国,包围魏都大梁后,引黄河鸿沟水灌大梁,三个月后大梁城破,魏王假投降,魏国灭亡;
嬴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4年),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攻打楚国,屯兵蓄力、坚壁不战、以逸待劳;一年后,被强大威胁的楚军斗志涣散、粮草不足,从前线撤军;王翦乘机追击,消灭楚军主力后占领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王翦又率军渡过长江,平定江南,楚国灭亡;
嬴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王贲打下辽东,俘掳燕王喜;接着打下代城,逼死代王嘉,燕、赵至此彻底灭亡;
嬴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王贲率军南下攻打齐国,齐王建不战而降,齐国灭亡。至此时秦灭六国成功,一统天下。
嬴政统一中国后,自称“功高三皇,德盖五帝”,便创建皇帝尊号,自称始皇帝。他还认为谥号乃是“子论父,臣论君”,大为不妥故废除之,改用计数方式的世数尊号,自称始皇帝,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代代承袭。秦始皇嬴政规定皇帝自称为朕,王命改为圣旨,册令改为诏书。之后沿革两千余年的“皇帝”尊号,“朕”等自称等皆源于秦朝,新的时代真的开始了!!
六国虽灭,天下却未能全定,比如分布在蒙古高原上的匈奴人,在战国末年时期,他们便常向华夏南方发起侵犯。那时秦始皇虽然心中大恨,但手头确实拿不出力量来收拾这些“蛮夷”,全国统一之后,腾出手来的他便立刻派遣大将军蒙恬率军三十万出击以抗匈奴。当然这里面也有个别的意思,国内的敌手已经剿灭,但大秦多年征战中训练出的煌煌大军,身上积蓄的强大“战争能”若是得不到释放,保不齐会生出些别的什么变故。再说回来,过去二十多年杀来杀去都是在汉人自家里拼死搏杀,今天让他们出去剿灭蛮夷,也算是给自己统治下的百姓们看看,自己能够带他们去征伐更为远大的目标。
蒙恬出兵之后,于秦王政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收复黄河河套以南的广大地区,即当时所谓“河南地”,第二年进一步斥逐匈奴。秦始皇便自榆中向北,在黄河以东、阴山以南的地区内设置三十四县,并在黄河的一段地区因河筑塞。还进一步把战国时燕、赵、秦三国分别修建的长城修复并连接起来,正式筑成了西起临洮、东迄辽东的古代世界伟大工程之一的万里长城,以之保护国土北方的农业区域。在接下来,始皇又徙民几万户百姓于河套地区,此举对于华夏边地的开垦和边防的加强,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安定北方国土的同时,秦始皇也没忘了分布在华东、华南地区的越人,当时中国境内的越人分为闽越、南越、西瓯等几个主要部分;其中闽越主要生活在今天的浙江、福建一带,而南越则居于今天的广东和广西东部,西瓯则是在今天广东西南部、广西南部以及云南东南部。越人“断发文身,错臂左衽”,生活地区依山傍海,主要从事渔猎和农业,而西瓯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之前的中华核心区域一向把越人视为不开化的蛮荒之人,双方也时有征战。
早在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时,王翦率秦军灭楚之后,顺势继续南进,夺得了越人的一部分土地,并设立了会稽郡(就是今天的浙江绍兴)。秦始皇二十六年,六国平定后,秦始皇派遣尉屠睢发卒五十万,分为五军,进攻镡城、九嶷、番禺、南野、余干五地。这一发兵,便连续进行了三年不解甲、不弛弩的艰巨战斗,秦军将士们终于击败了闽越的顽强抵抗,以征伐所得的土地设置闽中郡(就是今天的福建福州);而攻南越的秦军,也顺利占领了番禺一带(今天的广州一带);只有西线的秦军遇到西瓯人顽强的抵抗,苦战不休。
仗打得时间长了,秦军后勤的困难越来越大,监禄便率卒在湘水、漓水间开凿了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的交通,以此一举解决了后勤危机。但在秦军和西瓯人的激烈战斗中,西瓯君译吁宋和秦军统帅尉屠睢相继战死,一时间双方陷入僵持状态。
在秦始皇三十三年,嬴政又谪发内郡曾经逃亡的人、赘婿、商人增援秦军,终于征服了西瓯,随后在南越、西瓯故地及其相邻地区建置了南海郡,象郡和桂林郡,并按照北部的成功经验,征发人民前往戍守,就这样,几十万北方农民留在了那里与越人杂居,开始共同开发珠江流域,至此,秦朝的统治才真正算得上暂时平定下来。
秦朝的疆域此时到达长江流域以南的地带,达到354。69万平方公里左右,秦朝的疆域大致为:东起辽东,西至甘肃、四川,北抵阴山,南达越南北部及中部一带,西南到云南、广西。国内基本平定后,秦始皇采纳了丞相李斯的建议,取消西周时期流传下来的分封制,国家管理上推行单一的郡县制,废诸侯,立郡县,分天下为36郡;其后南并五岭以南之南越地,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北取阴山以南地置九原郡,之后陆续分析出东海、恒山、济北、胶东、河内和衡山等郡。秦朝没有采用分封制,而是采用郡县制,最初将全国分为三十六个郡,后来增加至四十六个。
周朝末期长期分裂局面造成的影响,使秦始皇非常关心六国旧地的动静,担心六国旧贵族图谋复辟;为了防止割据的再现,他把六国的富豪和强宗共十二万户强行迁到咸阳,另一部分则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使他们脱离乡土,以便于监视。
随后他又把缴获的和没收的武器加以销毁,在咸阳铸成了十二个各重千石的铜人,又下令“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尽可能消灭封建贵族依以割据的手段。为了进一步控制广阔的国土,特别是六国旧境,秦始皇还修建由首都咸阳通到全国各地的驰道,东穷燕齐,南极吴楚,可以说是秦朝的“高速公路”。
他自己也多次顺着驰道巡游郡县,在很多地方刻石纪功,以示国势威强;为了加强北方的防务,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又修筑由咸阳经过云阳,直达九原的直道,这项巨大的工程堑山堙谷达千八百里;在西南地区,还修筑了今四川宜宾以南至云南昭通的五尺道,于近旁设官进行统治。
当然还有一件重要的大事,就是我们在学校课本里多次看到过的: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这一举动真正让秦朝的统治达到了极致。虽然后世无数史学家对它褒贬不一,但老男人认为,这一举动在作为统治者的嬴政这里,应该是必须做的选择,否则怎能在统一之后迅速做到集权呢?
秦统一以后的十几年中,秦始皇维持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进行了多次的大规模战争,完成了巨大的国防建设和土木建筑。后世估计,当时全国的人口约为一千多万,而当兵服役的人竟超过二百万,占壮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几乎能说是全民皆兵了。但后来秦始皇采取赵陀等人的意见迁移关中50万秦人至岭南与当地人民族融合,导致了关中空虚,此举大大动摇了秦的统治基础。
归根结底,其实嬴政是一位深受法家思想影响的统治者,在他的统治政策中,我们能够看得到很强烈的管控意识。这种管理方式,在创业阶段,打天下的时候用起来,确实有助于攻城略地。但到了真正需要守业并持续发展的时候,似乎就显得过于严苛和不近人情了,估计很难真的有人永远愿意在高压下长久生活吧?
【感谢关注,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www.DU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