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科举考试
第八章科举考试
第二天,七大姑八大姨都来瞅“新媳妇”,这风俗不管是在农村也好,还是城市中的人也好好像都是一样的,主要就是人们的好奇心在作怪,想看看新媳妇到底长啥样,所以就赶集似的跑到我们家来,见了面难免要评头论足,说长道短,大多数人都认为燕子长得比城里的姑娘都水灵,同时,也会给燕子好些见面礼,有的是小挂件,也有珠宝首饰,更多的是实实在在的给钱,并且是一打一打得给,望着一沓沓的人民币,燕子有点不知所措,拿也不是,不拿吧又怕人家多想,我干脆的说:“那就来者不拒得了,反正都是亲人,从小到大我也没有少花他们的钱啊”
过了两天,我的岳父岳母要回去了,家人商定------燕子现在差不多已经是我们家媳妇了,所以工作上的事情,就由我们家给解决,等到我们的工作稳定了,就择个良辰吉日、约些亲戚朋友给我俩把婚完了。
两位老人欢天喜地的回去了,燕子恋恋不舍的跟着两位老人回家了,正应了那句老话——女大不能留。
送走了燕子,老爸一脸严肃的代表组织跟我谈话,议题当然是我应该到什么单位去上班的问题,我的文凭和人事关系被搁置了三年,按照一般的社会规则,这里早就没有了我的立足之地,但是这毕竟不是一般情况,听老爸的意思,省城所有的单位的大门好像还是随时为我们敞开着。
经过一番南方商场奋战,我也厌倦了四处奔波的日子,提出来还是想回原来的那个学校。
老爸有点嘲笑的说:“你以为那个高校是你们自己家的厨房,想进就进,想出就出?”
我嘿嘿傻笑着说:“差不多吧”
老爸气愤的说:“就算人家不计前嫌再次收留了你,我也不会让你到那里去了,因为那里的生活太安逸了,很容易把一个热血青年变成叉烧包,经过我的再三考虑,决定还是让我到基层去锻炼,期待以后你凭借着自个的能耐,在基层真正的有所发展”
这正合我心意,在我的意识之中,乡下生活是真正值得期望的,离开喧嚣的城市,到乡下去,和淳朴、善良的乡亲一块过日子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何况,上次,我去那个大学上班所经历的一切都告诉我,在周边熟识的人群中生活,难免被别人说三道四,甚至看不起。最后造成压力山大的局面。
所以,我也就没有磨叽,直接问老爸,他打算要让我到哪里去发展?
老爸却有点故做神秘的说——反正不会是在本省,很有可能是相邻省份的乡镇,不过这次老爸表态,他只是指明方向,所有的一切,事宜家里一概不会参与,甚至会一只沿用我在首都上学时候的身份和北京,然后凭本事在职场之中去摸爬滚打。
当我提到燕子的时候,老爸微笑着说:“今年国家有新的政策,所有的大学生都可以参加当地政府部门组织的招聘考试,也叫公务员考试。你就让她来参加省里的公务员考试吧”
我有点担忧的说:“爸,这个你看行吗?”
老爸说:“怎么不行”
我说:“燕子在外边闯荡了几年,恐怕把专业知识都忘得差不多了,何况那些公务员考试的东西”
老爸淡淡的说:“这个,就不用你操心了”
我立刻高兴的说:“是不是就是那种情况——就算别的人笔试成绩是第一,要是没有相关的背景和相当的势力,在面试的时候,考官也会计算着把他们刷到录取线以下仅仅差零点零零零一毫米的地方不得上进。
而那些有背景有实力的人,却可以借考试为名,就算是笔试时倒数第一,也会在随后的各个环节中有人护航,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平步青云,只要是他们看准的政府机关想去哪个就去那个..。。”
我滔滔不绝的发表意见的时候,却没注意到老爸的脸色已经逐渐的由白转红,由红转黑,黑中带青,已经到了爆发的边缘,却还是强忍住问我:“你比如说呢?”
我豪不思索的脱口而出道:“你比如说某些高官的后代.。。哎呀哦.。谁打我?”
“你给老子出去,有多远滚多远,出去..”
我一抬头,就看到了老爸那冒着熊熊烈火的一双眼睛,同时敏感的注意到拿在老爸手里的一本杂志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装满开水的钢化茶杯。
我马上落荒而逃,不知道自己那个方面得罪了这位省里的高官老爷。
跑出房间,我马上打电话通知了燕子同志让她准备参加今年省城的公务员考试,并且表示会给他寄去考试所用的所有资料,让她安心的在家准备考试,不要给我们尉迟家族丢脸,
但是,当燕子听到我有可能要到乡下去上班,并且是在另外一个省份,时燕子就沉默了好久不说话。
我知道她这是舍不得我,但是我怎能让她一只跟着我去吃苦受累,南方之行我已经感到对她很是有愧了,这次说啥也不能让她跟着我去胡闹了。
七月
各大高校的学生纷纷毕业,各地的公务员考试也就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这是高校扩招的恶果,也是政府为了解决刚刚毕业】或者已经毕业大学生远远地多于工作岗位而耍的“阴谋诡计”
他们如是对大学生们说:“当年你们高考的时候,还不是千军万马挤着过独木桥,不知挤死了多少热血青年,早就练就了一副钢筋铁骨,现在上班了,再挤一次又有何妨?何况,只要挤过去了,那就相当于一步登天啊!”
实际上,公务员考试的人数和岗位的比例已经达到了几百比一,几千比一,甚至是几万比一。
也就是说,在这次挤着过独木桥的过程中,几百个、几千个、甚至是几万个人中,只会有一个人顺利通关,其它的人命中注定会被挤死!
而实际上,那个少的可怜的名额。其实已经..。。
你懂得
这样的情况有木有?
那么接下来的为题就是——是个别的,还是普遍的?要不是个别的..。农民的孩子们就算上了高等大学..
省略号真好
果然不出所料,人们像发疯似的涌向各个地方的公务员考场,头削尖了的往里边钻,我很郁闷——这年头,公务员的工资相对来说,又不高,仔细的算来,甚至比不上很多有点技术的电焊工,但是,为何有这么多的人想在这里排队呢,就算是凭着命也要挤进公务员的队伍,为何不去学电焊工呢?
各位,为什么那?
我的一位朋友说:“没啥好不平的,中国历史,那朝那代都一样!”
这.。。是真的吗?
省城里边更是人山人海的,人们不惜花很大的代价去争那各个省级单位的万分之一个名额,有的父母甚至扬言------他们的姑娘将来非公务员不嫁。
看来对四化建设贡献最大的莫过于公务员行业啊!
甚至就算是有着上百万甚至千万家财的人家的子弟,都会以考上公务员为荣,各位,为什么那?
燕子把那张上边有200多万元的银行卡交给了我之后,就义无反顾的走进了考公务员的考场。
几天之后,我也背着背着背包,坐上了通往邻省的火车。
科举考试,自隋唐有之,听说,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又称为****。由于是在秋季举行,所以又称为秋闱。参加乡试的是秀才(生),但是秀才在参加乡试之前先要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成绩优良的才能选送参加乡试。乡试考中后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所以会试又称为礼闱,又称为春闱。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会试后一般要举行复试。
清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分两个阶段,一个是科举的初步考试,一个是科举的正式考试。科举的初步考试有这么三种,一种叫童试。
..。。
总之,这东西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复杂的让人想起来头痛,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也就是,玩这东西的大多数都是有钱有势的人,一般老百姓玩不起。
还有一点也是肯定的,那就是,那时候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是顺着往上考,先是在省城考试,然后是京城,最后是皇城,见面的人也是一级比一级高级。
而我呢?却正好有点相反,先是在省城考——高考,后来是在京城考——毕业考试,现在则是去县上考,说不定还得去乡下考,放着在省城工作的机会不要,却偏要跑到乡下去他吗的,就算是考试,也是按照倒序来的。
我真怀疑自己是不是一个纯粹的受虐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