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四章 江南造船厂
ps:看《钢铁时代》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dd即可),悄悄告诉我!
电报穿过了大半个中国,传到了包头这边,杨元钊刚刚完成对达尔罕的视察,心情很是舒畅,基本上能够达到t34**成实力t-12正式定型,只要有一年的时间,以西北强大的能力,就可以完成生产的步骤,再然后,就是小批量的进入军队,改进,实验,甚至包括最后的大规模生产,一旦这个坦克的数量超过了300的情况之下,在大陆上面,整个世界,没有一个陆军可以抵挡住坦克的装甲洪流。,
当然了,杨元钊也没有打算一个武器打天下,100毫米以上的自走火炮,15吨以下的轻型坦克,装甲车,包括其他的摩步化坦克师所比必备的东西,都需要在未来的一年时间之中,完成试验和定装,到时候,一只实验性的,包括三个装甲师装甲军,会在包头成型,到时候包头真正拥有席卷天下,跟列强正面对抗的实力的。
杨元钊留下了大致的想法,各种装甲车和轻型坦克的画图和设想,这些全部的留在了阴山基地,未来的一年时间之中,整个西北的大部分的资源,都会向着阴山基地倾斜,这个重要性甚至在北方战局之上,甚至他还命令阴山基地,在现有的情况之下,在阴山基地组装30辆坦克。并且做好训练工作,真的要是北方战局不顺的情况之下。哪怕是暴露出这些武器,也需要碾压俄军。
正在这个时候。有人求购船用钢的消息,传到了包头之后,杨元钊在诧异的同时,向调查局询问,调查那个中年人的情况了么,他到底是谁,为什么会求够船用钢。
船用钢的用途有些狭窄,除了船用之外,很少用在其他的方面。因为防腐蚀性和海洋之中使用,船用钢用在非船的领域,价格高,性能不佳的弱点就会展现出来。
调查局的调查结果还没有回来的,不过现在的调查局的实力已经相当的强悍了,只是一个下午的时间,最基本的信息已经回来了,虽然中年人的情况还没有得到最终的确认,但是他来的目的已经清楚了。江南造船厂在1911年之后,被一群江南富商给收购了,经过了不小规模的投入之后,江南造船厂重获新生。脱离了北洋的体系,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工厂,而第一批实验性1500吨的轮船正在设计和准备。
从建设巴士拉港开始。杨元钊对于德国的航海业羡慕不已,但是也只能够作罢。毕竟,整个中国。似乎没听说有造船业,现在的西北,还没有出海口,放在别人那边,总是不方便,也没有特别的关注。
可是现在,江南的这些富豪们,把这么一个机会,放在了杨元钊的面前,这多多少少让他有些难以决定,中国,在这个时代,已经拥有了独立生产千吨级的轮船的能力,这似乎是个机会,不能放过。
按动响铃,秘书走进来,看着杨元钊有些恭敬的说道:“会长,你找我!”
“我需要江南造船厂的信息?”杨元钊平静的说道。
秘书行礼的出去,很快,一叠厚厚的资料摆在了杨元钊的案头,翻开这些被翻拍出来,资料还有些发黄的东西,杨元钊静静的看下去,在洋务运动中,清政府于1865年购买了外国人开设在上海虹口地区的旗记铁厂,将原有两洋炮局并入,组成新厂,定名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制造船炮军火和各种机器。
1867年,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迁至城南高昌庙现址,建立了翻译馆。翻译馆不仅造就了徐寿、华蘅芳、徐建寅等中国近代第一流的工程专家,而且成为全面介绍、学习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的开拓者,对中国早期工业产生了深刻影响。这时,江南造船厂进入了第一个兴旺发展期:诞生了中国第一台车床,自行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蒸汽推进的军舰“惠吉”号和第一艘铁甲军舰“金瓯”号,研制了中国第一支步枪、第一门钢炮、第一磅无烟火药,炼出了中国第一炉钢,这些成绩,远超过同时期的日本,到19世纪90年代,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已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东亚技术最先进、设备最齐全的机器工厂。
1905年3月,在荒废了近30年的船坞“穷极当变之时”,造船业务正式从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划分出来,称为“局坞分家”。江南制造局成为专门制造军火的兵工厂,江南船坞专营造船。江南船坞“仿照商坞办法,扫除官场旧习”,采取商务化经营,生产业务大有起色,仅1905年至1911年的6年间就造船136艘,总排水量达到21000吨,所造舰船“船式美观,工程坚实”。
实力很强么的,按理说,这么一个大工厂,应该被北洋收回,因为从某种意义上面,这本就是属于北洋体系之中的产业,可是现在,从1911年开始,到1912年,船厂基本上停工整训了,似乎在重组。
江南造船厂的重组,并不是在北洋的框架之下执行的,看起来一切正常,都是商股收购,可是在调查局无孔不入的调查之下,几乎是个筛子,看了股东的组成就知道了,这么一个造船厂,居然集中了北洋和革命党的重要人物,甚至包括了大量的富商,总募股的金额高达1200万两,在目前的中国,除了西北之外地区,绝对算的上是一个庞大的投入。
中年人,或许就是富商之中的一个,或许。干脆就是属于北洋势力的商股的代理人,其他人。没有这么容易的在天津直接找上西北。这应该是北洋和革命党的一次联合,在至今还拥有租界的上海。是一个很奇葩的东西,现在又向西北要求,很显然,是发现了目前航运业的强大,按照这么说,把这些东西给整合起来,进口一批新的机械设备的,江南船坞,甚至可以拥有生产万吨级货轮的能力。
一想到这里。杨元钊就忍不住激动了起来,但是他并不知道,在真实的历史之中,一战的时候,中国也有生产万吨级巨轮的能力,历史上,1918年(民国7年),正值一战后期, 美国政府以运舰缺乏,不敷协同助战之用,由美国运轮部总办韩丽和中国政府驻美公使顾维钧。代表双方签订合同,约定由江南造船所代表美国制造载重量一万吨,排水量14750吨的运输舰4艘,均为全遮蔽甲板型蒸汽货轮。采用江南所制造的三缸蒸汽机驱动。指示功率3670马力,要求六个月内完工交首船。
刚开工时一战便已结束,遂暂停。 1920年美国政府要求继续履行订造合同。1920年(民国9年)6月3日第一艘“官府”(m布鲁西诺夫nd布鲁西诺夫rin)号下水。该船身长131米,宽16.7米。高14.3米,吃水8.3米。速率每小时10.5海里。北洋政府海军总长刘冠雄和美国驻华公使等都参加了下水典礼。第二艘《天朝号》&布鲁西诺夫l)次年2月23日下水;第四艘《震旦号》(c布鲁西诺夫th布鲁西诺夫y)5月26日下水。这是当时中国造船业从未有的大工程,也是国外首次向中国船厂订造的船舰。因此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中外报刊竞相报道,称之“除日本不计外,乃为远东从来所造最大之船”。
按照民国发展的轨迹,无论是科技还是造船业的轨迹,民国二年和民国7年应该没有明显的区别,没有引进大规模的生产装备,可能唯一诟病的就是中国没有设计能力,大部分关键的部件都无法生产,都是从国外进口组装的。
调查局的分析相当的深入,甚至还询问了一部分的专家,在上面写道,中国已经拥有了5000吨级以上的能力的,甚至,在得到必要的支持之后,可以拥有生产万吨以上货轮的能力。看到这里的时候,杨元钊似乎不敢置信的看着上面的最终评价,江南造船所已经拥有了制造万吨级货轮的一切能力,似乎之前他有些太小看中国的工业成绩,疏漏了这个江南造船厂。
建港巴士拉,西北拥有了在中东的一个楔子,可是如果没有强大的海军作为支撑,这个楔子,根本就没有任何作用,到一战结束,列强们恢复了实力的情况之下,细弱的中国根本就保不住这个花费了巨资的港口的,只靠陆军,没有补给,没有增员,除了造成对方的损失,否则一切都得不到。
巴士拉在的德国人的计划之中,是一个庞大的海港,还是一个军港,可是军港没有战舰根本没用,本来,杨元钊还准备过几年,特别是一战爆发的时候,通过跟德国交涉,用物资和金钱双重的方法得到青岛,在继承了青岛的德国船坞之后,在发展海军,可是更好的机会摆在眼前,江南船坞有些复杂,可是杨元钊看重的不是船坞本身,是其中的技术工人,这些精于造船的工人,可以说,是最大财富。
轻轻的敲着桌子,整理自己的思路,这不但是西北走向海洋的基础,也是西北插足到更广阔领域的基础,绝对不能错过了它。(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dd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dd微信公众号!)(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