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招谁惹谁了5
凡是给老百姓好处的人,后人都会纪念他。故直到元代,刘邦的庙中香火始终很盛。田秉锷先生告我,元以前的皇帝通常都要供奉八个先人,他们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加上刘邦。前七人的具体记载不多,最可参照者,刘邦而已。历代统治者,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以刘为参照为楷模,来难验证自己的统治是否得人心。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供奉刘邦一事本身就很有说服力。刘邦又不是他们的老祖宗,凭什么要供奉他?原因很简单,因为刘邦所做的事,那些善举,对人民与社会的贡献,是历代统治者想做而未必能做到的事,所以他们要以他为楷模。因此,刘邦的存在相当于树立了一个标杆,衡量着当皇帝合格与否的尺度。由此可以看出,汉高祖的名望在终封建之世,始终是相当高的。这就是刘邦,是竖子吗?
菜九是老中医出身,最喜欢干的事就是下诊断。在菜九看来,人们对刘邦的这种无比憎恨应该算是一种病态,菜九就忍不住要对这种病态下个诊断,看看这个病是怎么生起来的。
对刘邦深恶痛绝的首要原因肯定要归咎于中国人一贯以来的不认真。因为不认真,所以在看书时没抓住要害,以偏概全,只看小节,不看大节。而即使是刘邦的小节,也是以长者风范为主的,只不过这些良好小节,那些不认真的人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看的。当然,造成刘邦人人喊打的根源,不应该由全体不认真的人来承担,而只能让文化程度较高的读书人来承担。普通老百姓很少会去读《史记》,那么普通老百姓对刘邦的认知是从哪里来的?当然是知识分子影响的。马克思说过,人最可以原谅的弱点是轻信。轻信当然也是不认真。但普通老百姓不轻信知识分子怎么行呢,总不能人人都去研究司马迁的书吧?当然,知识分子也不是一边倒地全是骂刘派,像某些有真知灼见的知识分子如苏东坡兄弟就是典型的拥刘派。但这些人数量较少,又沿用司马迁的推崇,没啥新意,而且讲一遍就算。倒刘派则不然,常常花样翻新、怪话连篇,颇聚人气,且不依不饶、不死不休。于是,久而久之,影响深远,大行其道,深入人心。又,真知灼见者永远是少数,而俗儒陋儒满世界都是,且代有传人。难怪刘邦一见这些人就忍不住要下他的帽子,大尿一泡,实在是太可恶了。
天下的读书人差不多齐刷刷地讨厌刘邦,难道都是不认真?这个问题深究起来,话就长了,一旦扯开懒婆娘的裹脚布,难免又臭又长。但不扯开,就不能识得小脚的真面目。于是,菜九就尽可能选择较短的那条裹脚布,试着把它抖落开来,看看除了不认真之外,人们讨厌刘邦的内涵还有哪些。
读书人中存在的对刘邦的普遍厌恶情绪,可能还牵涉到同气相求的问题。因为刘邦有往腐儒帽子里撒尿的记录,人们往往会以为刘邦从骨子里厌恶知识或知识分子。既然你对我等不仁,休怪我等对你不义。何况人们还以为刘邦是个大老粗,不是读书人的自己人。加上唐人章碣作了一首《焚书坑》的诗颇有名气,更使人恍然大悟,怪不得刘邦要这样对待读书人,原来整个一个没文化。《焚书坑》曰:“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其实此诗的立意不是在贬抑刘邦、项羽,而是在讥讽秦始皇焚书坑儒没达到目的。菜九没什么鉴赏力,没看出此诗有什么好。自忖其之所以出名,恐怕是在其结句“刘项原来不读书”上。“刘项原来不读书”的句子深入人心,刘项不读书的名声大振,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劣迹反而被人忽略过去了,如果章诗人地下有知,可能也要哭笑不得了。可能正因为这个因素,在一般人看来,刘、项二人没受什么教育,没教养,是老粗。这里肯定有极大的误会,很难想象一两个老粗能打平天下。记得儿时正在闹文革,没书可看,也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册台湾的高中国语课本,其一开篇就是项羽的《垓下歌》,接下来就是刘邦的《大风歌》,并且评价极高,是不是还有什么诗歌之祖之类的评语。如此成就,又岂是不读书的人所能达到?正如《史记会注考证》引朱熹夫子曰:大风歌,正楚声也。亦名三侯之章。自千载以来,人主之词未有若是壮丽而奇伟者也。
所以,说此二人不读书,如果是误会,肯定是天大的误会;如果是误解,则是深入人心的误解。应该说,刘、项原来都读书,只不过都不以学问见长。刘邦的弟弟楚元王刘交就与几个大儒是幼时同学,刘邦的教育想来也差不到哪里去,这方面有与卢绾是同学的记载。因此,即使他所受的教育不如刘交,但以其天资聪颖,其所得或不会在刘交之下。而项羽未出道之前,就有学书学剑学兵法的记载。这三件事除学剑外,少不了要多读书。因此,这两个人不仅有政治家、军事家、权术家的身份,同时也有文人的身份。既然是文人,就脱不了文人相轻的特点。而有了这个特点,就难免得罪人,得罪了当时的人也就算了,但物伤其类,后世的读书人就很不是滋味,会有什么后果就用不着说了。一般来说,真正的老粗反而不会看不起知识分子。你会的他不会,他怎么会看不起你,只会敬重你。所以凡是看不起知识分子的,往往都是知识分子。因为在他看来,你会的他都会,凭什么要看得起你?所以他要看轻你看低你看扁你不是很正常的事吗?而刘、项既然都读书,他们有看不起知识分子的劣迹,又有什么奇怪呢?
相比较而言,刘邦轻视知识分子在面子上,而项羽轻视知识分子是在骨子里。刘邦大骂儒生为腐儒,历史留下了他遇儒生,“辄解其冠,溲溺其中”;骂陆贾“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等等不良记载。这里的情况可能要探讨一下,刘的这些无礼举动,可能与那些顶着知识分子称号的人没有真才实学有关,像那些大骂刘邦为流氓无赖的读书人,刘邦肯定是看不上眼的。只是刘邦往人家帽子里撒尿之举,也太酷了,太有个性了,怎么会想得出这么一招呢?菜九以为,可能那些不懂事的读书人特别能烦人,他们提供不了什么有益的知识也就罢了,却会一个劲地自说自话,尽说一些听起来很在理、实际上行不通的鬼话,不仅耽误工夫,还损害脑细胞。刘邦的时间何等宝贵,哪能让这帮没眼色的家伙瞎耽搁,而一旦给他们缠上了,就没完没了。刘邦可能也给他们逼急了,只好出此绝招,让他们知难而退。于是乎,刘邦一看到这些人就有气,这些人一看到刘邦就开骂,两不亏欠,非常公平嘛。知识分子尤其好个面子,刘邦如此不给面子,就难免给人留下“慢而少礼”的印象,于是,“士廉节者不来”矣(陈平语)。只是这陈平的这个话要修正一下,是那些见识不高、肚量不大的读书人不陪刘邦玩了。而那些水平高,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还是很愿意陪刘邦玩的,反过来,刘邦也是很买账的。比如张良、萧何、陈平、陆贾、郦食其、叔孙通等知识分子,刘邦怎么也不会对他们的帽子里撒尿啊。刘邦的这副德性,菜九就很理解。早年菜九写过歪诗,自以为颇有气象;在古籍出版社干了十几年,自以为能读懂点古书;打熬党史一生,自以为尚属精通之辈。所以菜九一看到有人说他会写诗,菜九就等着说你那两下还好意思说是什么诗;一见到老中医自承熟读经史,就准备看他出丑;一听有人讲述中国革命史,就等着看他出错。其情状就如《笑傲江湖》里,江南四友中的丹青生,一听说令狐冲会使剑就一脸的不相信。看来有点所谓道行的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这种倾向。以己度人,刘邦的情况大致如此。而一旦你讲出些有道理的话,他也就会另眼相待。最典型的还是陆贾,他说马上得之,不能马上治之。刘邦一听,立即就收敛起原先的傲慢态度,让陆某将前朝失败的教训总结出来。这表明,如果你有真本事,刘邦还是认账的,况且从善如流也是他的招牌式特点嘛。但菜九就没有汉高祖的那个肚量了,如果看到哪个大牌人物说了无知无耻的话,哪怕他在别的方面很有特长、非常正确,菜九也是忍不住要往他头上撒尿的。只不过,这些人也照不到面,就只好在网上刻薄他们啦。
既然说到项羽,刘邦遭人厌恶的原因与项羽关系也不小。因为爱项羽的人实在太多了,而且人们有多爱项羽,就会有多恨刘邦。只不过这个对项羽的爱与对刘邦的恨,基本上都文不对题,属于自说自话、强加于人的爱与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