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篇:读书,用剑,天字符(...
天光渐渐破晓,淡青色的穹宇之中,镶嵌着的点点繁星,亦慢慢的隐去了踪迹。原本万籁俱寂的宛禺小城,终于从黑夜之中苏醒了过来。空气之中,依旧弥漫着破晓时,透人心扉的寒气。可尽管如此,通往云泽山巅的道途上,却早已布满了来此求学的豪门,富贵子弟。
云泽山巅,贵胄书院已立于此近千年。从空中俯瞰,书院内建筑,风格古朴,排列独特,暗含阴阳八卦之道。在此之外,书院之中有一开阔平台,其大小面积,足可容下万人之数。相传,这是多年前诸多文豪文圣,为贵胄学子授业传道之处。可如今,这里却停满了马匹车辆。
贵胄书院门前,数十名身披重甲的士兵分列两边。几名教习缓缓从书院门内走出,他们接过士兵们收上来的报到文书,开始一一核实了起来。但凡核实通过者,都会有专人将其引入书院之内。随后,亦有专人分发书籍,讲解书院规制。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文人读书时。”
就在诸多新生报到之时,贵胄书院内早已传遍了晨读之声。宁或坐在“玄字丙等分院”外,听着这些“老生”们诵读着《三字经》《弟子规》,心中泛起阵阵感慨。
“未曾想,前世的巨制典籍,在这儿也极其受用。”
此前多年,宁或在赤县书塾当中并未学过这些。因为按照国子监的规制,一等文童之下不得接触这等书籍。当然,书塾先生也不会多讲。故,直到今日,宁或才知晓。
不久,启远不声不响的来到宁或身边。他看着愣愣出神的宁或不发一语,直到晨读之声停止,他才开口:
“宁小爷,先生让我转告你,今后让我教你用剑。”
“教我用剑?”
宁或听闻启远之言,心中疑惑,随即又道:
“我为何要用剑?”
“危险。”
宁或早已习惯启远的说话方式,他说危险,意思是说宁或牵扯着诸多危险,所以需要练剑防身。虽然宁或是一名“登堂者”,不过,他此时并未找寻到,如何运用墨法驱动浩然正气的方法。如今,启远要教他用剑,他心中斟酌片刻后,却是答应了下来。因为,当他想起前不久,启远在雨夜之中用剑的场景,心中也甚是向往。
最终,两人商定,每日五更之时在书院后山碰面。随后,宁或又将话题扯到了“分院”之上:
“我想知道,这玄字丙等是何意?”
宁或指着不远处,墙上挂着的木牌问道。
“贵胄书院对众学子,共有四等分类。从低到高分别为:黄字丁等、玄字丙等、地字乙等、天字甲等。新生一般都会被分配到黄字丁等分院,待他们通过考核,会依次晋升。不知启远这样解释,宁小爷听明白了没有?”
宁或听闻心中自然明白。这天地玄黄,甲乙丙丁,都是用来区分学生等级的。就如同考取司职,只有达到一定的级别,才能继续往上晋升。
未等宁或说话,启远好似又想到了什么,接着道:
“先生还说,以后你跟着骆老学习,不必在这分院外听教。”
“哦?”
宁或听闻,心中一阵窃喜。因为他见识过骆君的文采,对其才华很是佩服。再有,骆君曾在这贵胄书院教了三十多年书,若自己随他学习,定会受益颇丰。
随后,宁或问道:
“何时开始?”
“也是明日。”
“明日几时?”
“六更之后。”
“地点何处?”
“天地阁。”
启远走后,宁或打量起与他一样,正在“玄字丙等”分院外认真听教的书童们。在此之前,宁或与他们一一相识了一番。当宁或得知其中一名书童名叫马周时,心中甚是感慨。
……
……
按照书院规制,每天授课只有半日。晌午过后,众学子怎么安排,他们不做规定限制。教习布置了些默背文章,便匆匆离开了去。
下课后,魏子矜本被其同窗邀请参加宴会。不过,因其心情欠佳,故并未答允。宁或将魏子矜的书箱提上了马车。待其坐稳,宁或便驾着马车往山下驶去。
一路之上,两人无言。待他们来到山脚下,进了宛禺城,魏子矜却突然开了口:
“这几日子衿承蒙二位照顾。今夜,晚膳就由我为你们准备吧。”
宁或听到此言,愣了一愣。因为在他心中,魏子矜“大家闺秀”的定义早已根深蒂固。
未等宁或缓神,魏子矜又道:
“怎么?怕我做的饭菜有毒?”
“不不不”魏子矜话音刚落,宁或当即否认,随后接着说道:“小姐乃大家闺秀,这生烟炊火之事,还是让我来做吧。”
宁或说完,魏子矜久久不语。宁或心中清楚,她定是又想起了种种“往事”。
不久后,二人终于来到了落脚之处。待魏子矜下了马车,她却又开了口:
“我如今,已不再是什么大家闺秀。此后,生烟炊火之事,希望你能多教教我。”话音落地,魏子矜顿了顿,又道:“而且,你我也不存在什么主仆之分。此后,你也不必这般毕恭毕敬。”
宁或听闻这席话,心中有些酸楚。而魏子矜如今的变化,也让他心中感慨不已。
……
翌日,宁或将魏子矜送到了贵胄分院内,便匆匆往后山寻去。当他见到启远手中拿着的入鞘短剑时,嘴里便泛起了嘀咕。
“为何要在这剑柄之上,悬系一块石头?”
虽然宁或嘀咕之声极其细微,但还是被启远听进了耳。
“回宁小爷,这是启远自己悟出的练剑之道。”
“哦?”
未等宁或继续言语,启远便将这把“改造”过的短剑,递到了宁或手中。
宁或“被逼”无奈,满脸疑惑的接过这把短剑。当启远松手之时,宁或只觉手中忽然一沉,差点将其掉落在地。
启远见宁或脸上,疑云密布,当即解释:
“多年前,启远用剑只有两式。待宁小爷学会这两式,启远便将御剑之道相授。”
“两式?”宁或听闻疑惑又起,遂问道:“都有哪两式?”
“回宁小爷,这两式分为出鞘,归鞘。”
宁或前世,与燕姓秦人相识。他每次看其练剑,都参杂着心法、套路。其曾与宁或说过,用剑之道,无非在于快,活,多变。可如今,启远却说只有两式。而且,这剑柄之上被启远系了一块重石,这让宁或心中也很是不解。
“出鞘”
未等宁或再有他想,启远便让其将短剑拔出。宁或听闻,当即紧握剑柄,欲将其抽出剑鞘。可当宁或将这短剑拔出三寸之时,却被启远并起的双指,又推进了剑鞘。
“再出鞘”
启远见宁或表情疑惑,又开口提醒。就这样,这书院后山不停回旋着,短剑出鞘又“被”入鞘的声响。
一个时辰之后,启远终于不再“逼着”宁或拔出短剑。他告知宁或,明日此时继续如此。宁或听闻,心中骤起阵阵无奈。
不久,宁或拖着疲惫的身躯,左手不停的搓揉着右臂手腕,来到了天地阁。
天地阁立于贵胄书院西北之处,镶于八卦乾位之上。其高百丈,占地三十亩,外形若塔,庄严肃穆。
宁或立在天地阁外沉默许久,不知心中再想些什么。不久,他抬足往天地阁内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