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线:九、1969年的解放路
大三线:九、1969年的解放路
那条建于1917年的宜昌开埠以后的第一条道路--解放路从它还仅仅是一条碎石路开始,就成了这座西陵峡口的小城的最热闹的街道,无论是当那些往返于新城和老城之间的人嘴里被叫做通惠路,还是被日本人改名为三民路,还是被那些光复宜昌的****官兵称作中正路,还是被我们大家称为解放路,它都是宜昌最热闹的街道,就和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重庆的解放碑、成都的春熙路、广州的北京路、武汉的汉正街、香港的铜锣湾、长沙的黄兴路一样,解放路那就是宜昌人的面子。
那个时候的解放路的长度和现在一样,不到500米,可是大到看病的医院、念书的学校、购物的百货公司、菜市场,看电影听戏的影剧院,小到眼镜店、照相馆、杂货店甚至刻印章、拔牙的小摊点,在这条街上和附近都能找到。沿街林林总总有70多家商铺,热闹的不得了。这里的每一寸空间,都曾是人们摩肩接踵,来往流连的地方。过去,宜昌人把“上街“就是说成是到解放路去。
解放路这条老商业街,最大的特点是老店荟萃。屈指数来的老店有1916年邓子敬在南门后街开设的留光照相馆、创立于1946年的亨得利钟表店,路口的松鹤村酒楼、解放路粮店、街对面的那个曾经因为有一年鞭炮失火差点酿成大祸的日杂土产商店,还有陶珠酒楼,还有号称宜昌第一的解放理发厅、声名远布的海鸥商场和日夜商店。老字号中,中心百货商店在**期间改名为红卫商店,店面宽敞气派,各类商品齐全,因而人气旺盛,堪称宜昌之最。
那时的解放路商业氛围弥漫。购物有海鸥商场、红卫商店;照相有留光照相馆;买钟表有亨得利钟表;配镜有大光明眼镜;吃饭有松鹤村酒楼、陶珠酒楼;看电影有解放路电影院、汉剧院;住店有宜昌饭店……这条解放路具备了与市民日常生活相关的一切功能,周边人潮川流不息,成为宜昌商业的象征,发展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最鼎盛时期,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一度达到数亿元,占据着当时宜昌商业的半壁江山。
后来市府在打通云集路、新建云集路下端的时候红卫商店第一批被拆掉。但是那个时候没有一个人知道恰恰是这样的拆迁打破了解放路的整个布局和街道的风水,解放路的人气和红火也就从此走向消亡了。不过在此以前,因为有了陶珠路的集贸市场,有了高大的百货大楼,解放路又曾经红火了一番,不过那只是回光返照而已,就是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解放路那里已经成了步行街,成了购物中心,依然没有一点人气,无论什么时候去都是冷冷清清,所有的老宜昌谈到这一点都是一脸的落寞。原因其实很简单,宜昌商业的中心已经转移到铁路坝(或者叫夷陵广场)那边去了,因为三线的建设使得那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