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片段阅读字面主旨题十二
本章城下君主要讲解2道比较简单的07国考字面主旨题,主要目的在于探讨命题意图以及发掘考生做题过程中暴露出的错误思维。
第一道菜:
2007国考-题2
政府每出台一项经济政策,都会改变某些利益集团的收益预期。出于自利,这些利益集团总会试图通过各种行为选择,来抵消政策对他们造成的损失。此时如果政府果真因此而改变原有的政策,其结果不仅使政府出台的政策失效,更严重的是使政府的经济调控能力因丧失公信力而不断下降。
这段文字主要论述了:
A、政府制定经济政策遇到的阻力
B、政府要对其制定的政策持续贯彻
C、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考虑到的因素
D、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
先看提问方式——“这段文字主要论述了”,典型的字面主旨题。
按照国际惯例,城下君先开挂确定答案,依据原文本题正确选项为B。
题干取自《大众日报》2006年7月发布的报道《如何维护政府政策的公信力?》,文章主要谈论如何维护政府政策的公信力——政府要将各项已经出台的政策不折不扣地贯彻到底。
虔诚地为懒惰之辈奉上原文:
————————————隔离原文————————————
2004年经济学诺奖得主爱德华?普雷斯科特提出的“时间一致性”理论认为,政府每针对某一问题出台某项经济政策,都会改变某些利益集团的收益预期。这些出于自利的利益集团总会试图通过各种行为选择,来抵消政策对他们造成的损失。此时如果政府因此而改变原有的政策,其结果,不仅使政府出台的政策失效,而且更严重的是使政府因为丧失公信力而使得调控经济能力不断下降。这就是政府政策的“时间不一致”问题。普雷斯科特提出的“时间一致性”问题就是要解决政策决策中的“时间不一致”。普雷斯科特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在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措施就在于政府必须使自己的承诺变得“可置信”,即通过行动使公众相信:无论哪个利益集团采取如何的自利行为,当经济进入下一阶段之后,政府在前一阶段的政策承诺仍然是它的最佳选择,政府决不会改变政策!
要房地产调控排除各种干扰,就要将各项已经出台的政策不折不扣地贯彻到底。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改善中国经济宏观结构,改善老百姓的民生;更重要的目的还在于维护政府政策的公信力。
————————————隔离原文————————————
根据原文可知,题干就是爱德华的“时间一致性”理论,强调政府不能中途改变原有的政策。
一、先分析文段结构
第1、2句:政府每出台一项经济政策,都会改变某些利益集团的收益预期。出于自利,这些利益集团总会试图通过各种行为选择,来抵消政策对他们造成的损失。
这两句指出利益集团对政府经济政策的刻意回避、暗中阻挠,造成政府出台的经济政策不能达到预期,甚至加剧问题。
第3句:此时如果政府果真因此而改变原有的政策,其结果不仅使政府出台的政策失效,更严重的是使政府的经济调控能力因丧失公信力而不断下降。
本句为重点句,强调政府不能因利益集团的阻挠而改变原有的政策,否则会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
题干强调的重点在于“不改变原有的政策”!只需要抓住这一点即可。
二、接着分析选项设置
“A、政府制定经济政策遇到的阻力”——出自第2句,“阻力”指利益集团的阻挠,偷换时间概念,文段指政策“实施阶段”遇到的阻力,而非“制定阶段”。
“B、政府要对其制定的政策持续贯彻”——符合文段强调的重点——“不改变原有的政策”!“不改变”即指继续贯彻执行原有政策。
“C、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考虑到的因素”——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几乎可以概括整个文段,但是所指太过宽泛,不够精确。
“D、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很明显,“政府的调控能力”不是文段主要讨论的问题。
三个错误选项中只有C项稍具迷惑性,少量考生认为C项说法没错,并且概括的更为全面而错选C。
看见没有,命题人掐准了部分考生会依据名师总结的“全面性第一”,所以专门设置了这个迷惑点。
要是考生相信自己的理解能力,不死套名师的解题规律,如此简单的题目不可能做错的。
三、友情解答疑问:QZZN上的一些考生关于此题的提问。
疑问1:大家都选B,我怎么觉得选C呢
PS:必然有少部分考生死套名师的解题规律。
疑问2:我也觉得是C啊,B项是意在说明吧
PS:看看顾斐题型分类错误导致的后果,不解释。
疑问3:A、政府制定经济政策遇到的阻力,主旨题不应推理
PS:顾斐是强调主旨题不应推理,但她也选B,各位凌乱了吧!城下君再次强调只要意思表述到位即可。
疑问4:我咋感觉是A对呢?错误政策也贯彻执行?且文字中也没确切体现贯彻到底的意思啊?
PS:该考生思维混乱,请自觉与这种考生保持距离。
四、试题评估(前面章节讲到的试题都补上试题评估环节,便于大家理解复习)
难度指数:2星(1星-容易,2星-中等,3星-难,4星-极难,5星-不规范)
答对估算:70%
解题关键:紧扣文段强调“不改变原有的政策”
作答建议:更正对主旨题的认识,相信自己的理解能力
——————————神奇智能的分割线————————————
第二道菜:
2007国考-题3
英国科学家指出,在南极上空,大气层中的散逸层顶在过去40年中下降了大约8公里。在欧洲上空,也得出了类似的观察结论。科学家认为,由于温室效应,大气层可能会继续收缩。在21世纪预计二氧化碳浓度会增加数倍,这会使太空边界缩小20公里,使散逸层以上区域——热电离层的密度继续变小,正在收缩的大气层至少对卫星会有不可预料的影响。
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
A、太空边界缩小的幅度会逐渐加大
B、温室效应会使大气层继续收缩
C、大气层中的散逸层顶会不断下降
D、正在收缩的大气层对卫星的影响不可预料
先看提问方式——“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典型的字面主旨题。
按照国际惯例,城下君先开挂确定答案,依据原文本题正确选项为B。
题干取自环保信息报道《大气层在收缩——二氧化碳排放过量的后果》,后面的内容和题干完全一样,毋须贴出原文。
但是根据报道的标题《大气层在收缩——二氧化碳排放过量的后果》就知道选B了。
一、先分析文段结构
第1、2句:英国科学家指出,在南极上空,大气层中的散逸层顶在过去40年中下降了大约8公里。在欧洲上空,也得出了类似的观察结论。
这两句根据事实指出问题——大气层在收缩!
第3句:科学家认为,由于温室效应,大气层可能会继续收缩。
本句为中心句,强调温室效应导致大气层收缩!也说明前2句表述现象的原因。
第4句:在21世纪预计二氧化碳浓度会增加数倍,这会使太空边界缩小20公里,使散逸层以上区域——热电离层的密度继续变小,正在收缩的大气层至少对卫星会有不可预料的影响。
本句详细解释第3句,表明第3句才是中心句。
二、接着分析选项设置
“A、太空边界缩小的幅度会逐渐加大”——来自第4句,文段没有提及“缩小的幅度加大”。
“B、温室效应会使大气层继续收缩”——跟中心句第3句没啥区别。
“C、大气层中的散逸层顶会不断下降”——稍具迷惑性,但是有了B就别管C,因为B项直接指出了导致问题的核心——温室效应。其实C项就等同说“大气层在继续收缩”!
“D、正在收缩的大气层对卫星的影响不可预料”——关于对卫星的影响只是作者随手举的例子,证明大气层收缩的危害性,请注意体会“至少”二字。
三个错误选项中只有C项稍具迷惑性,请比较B、C两项就知道那个更合适了。
三、友情解答疑问:QZZN上的一些考生关于此题的提问。
疑问1:选D,材料中先是描述了种种相关大气现象,而后强调了所造成的影响。A、B、C都只是对现象的描述,没有强调后果,故应选择D选项。
PS:很明显是死套名师给的解题规律。
疑问2:选C,题目每句话都在讲大气层,所以答案一定以大气层为主题,排除A。B、D都只涉及了全篇文章的一句话,不全面,所以排除
PS:又一个依据“全面性”排除正确选项的。
疑问3:C,总分结构,第一句为关键句
PS:又一个死套文段结构的家伙!第1句分明是具体事件的论述,咋成了总结概括的句子?
四、试题评估(前面章节讲到的试题都补上试题评估环节,便于大家理解复习)
难度指数:2星(1星-容易,2星-中等,3星-难,4星-极难,5星-不规范)
答对估算:60%
解题关键:对比选项,选出最合适的
作答建议:搞懂句子之间的关系
——————————神奇智能的分割线————————————
本卷经过十几章的更新,体例大致确定下来,每道题都分为明确正确选项及原文出处、原文内容及原文文意解读、文段结构分析、选项设置分析、机构解析分析、QZZN答疑、试题评估、后记等8部分,为考生全方位解读每一道国考试题。
按理说这8部分已经很详细了,但是城下君依旧觉得还有很多要点没有包含进去,比如命题人思维解读、考场快速答题思维、常见错误思路整理等。
国庆节打算重新修改本章已发布的章节,对现在大家见到的只是初稿……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