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片段阅读字面主旨题总...
解题方法罗列:(1)全面、片面;(2)重要、次要;(3)相对、绝对;(4)主观、客观;(5)论述主体;(6)语气分析;(7)写作思路;(8)表述倾向
错误选项设置:(1)混淆概念;(2)无中生有;(3)次要信息;(4)强加关系;(5)无由比较;(6)表述肤浅;(7)表述宽泛;(8)说法错误;(9)片面信息
2006国考-题5
如何寻找兴趣和激情呢,首先你要把兴趣和才华分开。做自己有才华的事,容易出成果,但不要因为自己做得好,就认为那是你的兴趣所在。
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
A、只有喜欢才能干好——偏主观、无中生有
B、干得好不一定就喜欢——偏主观、重点信息
C、不要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偏主观、无中生有
D、成果越多越能激发兴趣——偏主观、无中生有
正确选项B特点:仅为文段重点句——最后1句后半句“但不要因为自己做得好,就认为那是你的兴趣所在”的精简压缩
解题方法分析
(6)语气分析:转折词“但”语气最重,表明后面才是文段重点
(8)表述倾向:作者不认为“出成果”就是兴趣所在
(7)写作思路:指出分清兴趣和才华的方法——“出成果”不一定是兴趣所在
(2)重要次要:正确选项为文段强调重点
此题其他解题方法均无效
错误选项设置方式:(2)无中生有
总结:本题很多名师通过错误选项都表述绝对而直接得出正确选项为B,并要求考生直接排除选项中表述绝对,很多考生信以为真。实际上,近年的国考题不但完全避免了这一规律,并且还为此下套,详情请关注后续章节中2013年的一道国考题,至今还没人选对。
2007国考-题3
英国科学家指出,在南极上空,大气层中的散逸层顶在过去40年中下降了大约8公里。在欧洲上空,也得出了类似的观察结论。科学家认为,由于温室效应,大气层可能会继续收缩。在21世纪预计二氧化碳浓度会增加数倍,这会使太空边界缩小20公里,使散逸层以上区域——热电离层的密度继续变小,正在收缩的大气层至少对卫星会有不可预料的影响。
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
A、太空边界缩小的幅度会逐渐加大——偏客观、无中生有
B、温室效应会使大气层继续收缩——偏客观、重要信息
C、大气层中的散逸层顶会不断下降——偏客观、片面信息
D、正在收缩的大气层对卫星的影响不可预料——偏客观、次要信息
正确选项B特点:仅为文段重点句——第3句的概括说明,突出原因
解题方法分析
(1)全面性:温室效应、大气层收缩
(7)写作思路:解释大气层收缩的原因
(2)重要次要:正确选项为文段论述中心
此题其他解题方法均无效
错误选项设置方式:(2)无中生有;(3)次要信息;(9)片面信息
总结:很明显,本题B项比C项表述的更全面、更具体、更到位。
2008国考-题1
“黑马”一词其实是从英语舶来的,原指体育界一鸣惊人的后起之秀,后指实力难测的竞争者或在某一领域独树一帜的人,无贬义或政治含义。首先在英文中使用“黑马”的人,是英国前首相狄斯累利,他在一本小说中这样描写赛马的场面:“两匹公认拔尖的赛马竟然落后了,一匹‘黑马’,以压倒性优势飞奔。看台上的观众惊呼:‘黑马!黑马!’”从此,“黑马”便成了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名词。
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
A、论证“黑马”词义的起源——纯客观、主要信息
B、阐释“黑马”一词的内涵——纯客观、无中生有
C、分析“黑马”词义的演变——纯客观、无中生有
D、介绍“黑马”的感**彩——纯客观、次要信息
正确选项A特点:紧扣文段重点句——首句“其实是从英语舶来的”,即文段只讲述了“黑马”一词的来源——英国。
解题方法分析
(8)表述倾向:首句中的“其实是”表达出作者强烈的感情倾向——“黑马”一词的真实来历是这样的……
(6)语气分析:首句中的“其实是”语气最重,引导文段重点
(7)写作思路:证明“黑马”一词确实来自英国
(2)重要次要:正确选项为文段论述中心
此题其他解题方法均无效
错误选项设置方式:(2)无中生有;(3)次要信息
总结:大部分人以“演变”包含的内容最全面而排除C项,根本不仔细分析文段,言语这部分就是太多错误的解题规律限制了考生的正常思考,原本很简单的试题被整的很复杂,令考生苦不堪言。
2008国考-题5
几次拿起《十字路口的顽童》这本书,几次又放下,因为不时会有画面打断我的思路,那是在我18年的教书生涯中遇到的一个个顽童的画面。有意思的是,其他学生凝固在我记忆中的是“图片”——形象;而他们却是“视频”——故事,他们所占据的老师“内存”实在是比其他孩子要大得多。
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漫长的教学生涯给“我”留下很多回忆——偏客观、次要信息
B、顽童让“我”想起曾经发生的许多故事——偏客观、次要信息、表述错误
C、顽皮学生留给“我”的印象更为生动深刻——偏主观、主要信息
D、这本书触动“我”对教学生涯的许多联想——偏客观、次要信息
正确选项C特点:为文段重点句——最后1句所要表述的内容,用对比的方式突出“顽童”给老师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解题方法分析
(6)语气分析:“而”语气最重,后面的内容最重要
(5)论述主体:顽童
(7)写作思路:指出“顽童”给老师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2)重要次要:正确选项为作者的表述目的
此题其他解题方法均无效
错误选项设置方式:(3)次要信息;(8)说法错误
总结:故事型的文段一般不会直说表述目的,但通常都很简单
2009国考-题1
旅行是什么?德波顿并不想急于提供答案;旅行为了什么?德波顿似乎也不热心去考求。但释卷之后,相信每个读者都会得到一种答案——这答案,既是思辨的,也是感性的;既酣畅淋漓,又难以言说。因为它更像是一种情绪,令人沉醉而不自知。
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读者读后会得到模糊不清的答案——偏主观、表述错误
B、读者领略到了德波顿的淡然无为——偏客观、表述错误
C、德波顿没有解答读者提出的问题——偏客观、次要信息
D、德波顿给了读者宝贵的精神享受——偏客观、主要信息
正确选项D特点:为文段重点部分——第2句的总结概括
解题方法分析
(8)表述倾向:作者是赞同德波顿的
(6)语气分析:“但”语气最重,引导的内容最重要
(7)写作思路:指出读德波顿书的收获——精神享受
(2)重要次要:正确选项为文段强调重点
此题其他解题方法均无效
错误选项设置方式:(3)次要信息;(8)说法错误
总结:题干取自德波顿所写的一本书《旅行的艺术》的作品评价,作者持赞赏态度,写作目的就是推销这本书
——————————神奇智能的分割线————————————
解题方法总结:文段重要性分析、写作思路的把握对该类题型全适用,表述倾向和语气分析大部分试题管用,论述主体和全面性分析仅有1道试题适用,绝对相当分析几乎没用。
提示:该类提问正确选项大部分都是纯客观表述,没有一丁点引申(注:“言外之意”不属于引申),但不能通过主观客观因素直接排除选项。
错误选项设置总结:次要信息、无中生有、说法错误是该类试题常用的错误选项设置方式,片面信息用的比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