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片段阅读隐性主旨题四
本章接着分析2008年的5道隐性主旨题,有几道题争议颇大。
2008国考-题2
歌德评价帕格尼尼“在琴弦上展现了火一样的灵魂”。巴黎人为他的琴声陶醉,忘记了当时正在流行的霍乱。在维也纳,一个盲人听到他的琴声,以为是一个乐队在演奏,当得知这只是一个叫帕格尼尼的意大利人用一把小提琴奏出的声音时,盲人大叫一声:“这是个魔鬼!”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帕格尼尼()。
A、火一样的激情
B、魔鬼般的演奏
C、超强的模仿力
D、高超的表演力
简要分析
本题争议很大,主要集中在B项和D项。我们先来分析文段结构,本段用三个并列的例子:无论是歌德、巴黎人还是维也纳的盲人,都被帕格尼尼小提琴的演奏所征服。三个例子总结在一起都是为了说明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演奏具有高超的表演力(表演力也是一种能力,比如李莫愁就有很强的舞台表演力)。
A项,“火一样的灵魂”指帕格尼尼演奏的激情;
B项,仅为对盲人话语的字面理解,不知是“魔鬼般的演奏形式”,还是“魔鬼般的演奏技巧”,从歌德、巴黎人的例子可看不出这点;
C项,打酱油的,明显错误。
D项,“高超的表演力”相较于“魔鬼般的演奏”更加精确、展现出问题的核心。
原文披露:
帕格尼尼的天赋
帕格尼尼的演奏将小提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为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不仅影响了后来的小提琴作品,也影响了后来的钢琴作品。他还将吉它的技巧运用于小提琴的演奏中,大大丰富了小提琴的表现力。由于技巧保密,他生前出版作品极少,绝大部分系去世后出版。著名的音乐评论家勃拉兹称帕格尼尼是“操琴弓的魔术师”,歌德评价他“在琴弦上展现了火一样的灵魂”。
PS:注意原文中的“大大丰富了小提琴的表现力”,意指帕格尼尼的表演力超强。
2008国考-题3
一个年轻人寄了许多份简历到一些广告公司应聘,其中有一家公司写了一封信给他:“虽然你自认为文采很好,但从你的来信中,我们发现了许多语法错误,甚至有一些错别字。”这个青年想如果这是真的,我应该感谢他们告诉我,然后改正。于是他给这个公司写了一封感谢信。几天后,他再次收到这家公司的信函,通知他被录用了。
这段文字主要想告诉我们()。
A、机会往往在不经意获得
B、公司招聘时更看重求职者的态度
C、谦虚能获得更多知识和别人的尊
D、良好的文字功底是成功求职的前提
简要分析
确切地说,本题属于故事寓言题,注意不要停留在字面意思上,这类题一般引申较远,得出的结论一般是一个道理。
文段讲述了这样的故事:公司给年轻人回信指出错误,年轻人虚心接受并感谢,这种回应获得公司认可(态度),最后被公司录用。所以这里表现的主体是年轻人。
A项和D项,离文意较远,直接排除;
B项,迷惑性较大,文段主要说明的是年轻人的表现和结果,而非讲“公司招聘”;
所以答案选C。
文段主要强调态度问题,所以很多人选B,但是B项的论述范围为“公司招聘”,而本题只是借这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不能“就事论事”。
本题中的态度问题就是指C项中的“谦虚”。
原文披露:
图书《相信自己是雄鹰》简介
换一条路走
生活中或许有很多路走不通,
但你只要换一条路走,
就可能通向天涯海角。
一封感谢信
一个年轻人寄了许多份履历表到一些广告公司应聘。其中有一家公司写了一封信给他:“虽然你自认为文采很好,但是从你的来信中,我们发现你在文法上有许多错误,甚至有一些错别字。”他非常生气,但转念又一想:“对方可能说得对,或许自己在文法及用词上犯了错误,却一直不知道。”
于是他写了一封感谢信给这个公司。几天后,他再次收到这家公司的信函,通知他被录用了。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只有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时刻注意学习的人,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令别人尊敬;反之,自以为是、目空一切的人,别人便会敬而远之。不管你的目标是什么,如果你要想获得成功,无论如何,谦虚都是你必不可少的条件。
PS:从原文最后1段可知,C项为正确选项。
2008国考-题4
华盛顿国立气象研究所的墙上有这么一句话:“当我们做对了,没有人会记得;当我们做错了,没有人会忘记。”
气象研究所的墙上写这句话的目的是()。
A、希望人们多理解气象工作的困难和苦衷
B、督促员工致力于杜绝工作中的任何差错
C、劝勉员工甘于默默无闻、不计个人名利
D、突出气象研究工作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
简要分析:
文段既然引用的是气象研究所写在墙上的话,其目的肯定是用来鞭策研究所工作人员,督促其工作的,所以直接排除A。再通过对比文段中“做对了”与“做错了”的结果可知,目的在于鞭策工作人员不出差错、谨慎小心,从它所悬挂的场合看,并没有说明和其他工作相比的特殊性,排除D。
C项,完全打酱油。
所以答案选B。
2008国考-题5
虽然黑猩猩和人类的进化史大约有99点5%是共同的,但大多数思想家把黑猩猩视为与人类毫不相干的怪物,而把自己看成是万物之主。对一个进化论者来说,情况绝非如此。认为某一物种比另一物种高尚是毫无客观依据的。不论是黑猩猩和人类,还是蜥蜴和真菌,都是经过长达30亿年的所谓自然选择这一过程进化而来的。
这段文字意在阐明()。
A、大多数思想家并不理解进化论的思想
B、真正的思想家应对所有物种一视同仁
C、所有物种事实上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黑猩猩与人类的进化史实际极为相似
简要分析:
首先声明,本题答案都定错了,各大机构都认为B项正确,理解能力不足。
先分析文段结构,文段主要有4句话,首句提出了思想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即将黑猩猩视为怪物;接着第2句通过“情况绝非如此”转折引出不同于上述的观点;第3句则进一步否定了首句的观点;最后1句则表明作者的观点“不论是黑猩猩……自然选择这一过程进化而来的。”
文段的首句仅为铺垫,通过举思想家的例子引出自然选择,故A、B两项均排除;D项,非文段表述重点,故本题选C。
很多选B的考友,忽略了文段中的二次转折“情况绝非如此”,后面讲述的内容才是重点。很多考友没有弄清楚文段到底“思想家”重要,还是“进化论者”重要,明显“思想家”只是一块垫脚石。
其实选B的重要原因是B项表述话说的非常漂亮,迷惑性极大,但是论述主体搞错了。
原文选自《自私的基因》序言,如下所示:
虽然黑猩猩的进化和人类的进化大约有99点5%基因相似度,但人类的大多数思想家还是把黑猩猩视为畸形异状、与人类毫不相干的怪物,而把人类自己看成万物之主的阶梯。对一个进化论者来说,情况绝非如此。认为某一物种比另一物种高尚是毫无客观依据的。不论是黑猩猩和人类,还是蜥蜴和真菌,他们都经过长达约30亿年之久的所谓自然选择这一过程进化而来。每一物种之内,某些个体比另一些个体留下更多的生存后代,因此,这些得以繁殖的幸运者的可遗传特性(基因),在其下一代中的数量就变得更加可观。基因的非随机性的区分繁殖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造就了我们,因此,要想了解我们自身的特性,就必须懂得自然选择。
尽管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进化学说是研究社会行为的关键所系(特别是同孟德尔的遗传学相结合时),但却一直为许多人所忽视。社会科学领域内一系列研究部门相继兴起,致力于建立一种达尔文前派和孟德尔前派的社会和心理世界的观点。甚至在生物学领域中,忽视和滥用达尔文学说的情况一直令人诧异。无论造成这种异常发展的原因究竟何在,有迹象表明,这种状况即将告终。达尔文和孟德尔所进行的伟大工作已为日渐增多的科学工作者所发展,其中著名代表人物主要有菲希尔、汉密尔顿、威廉斯和史密斯。现在,本书作者道金斯把建立于自然选择基础上的社会学说的这一重要部分,用简明通俗的形式介绍给大家,这是第一次。
PS:原文通篇讲进化论的,特别是第1段的最后1句强调“自然选择”。
2008国考-题6
“缩略”是赶路人与时间搏斗的一种方式。也许,赶路人自有不得不缩略的苦衷,其中也许不乏积极因素,但从根本上说,所谓缩略.就是把一切尽快转化为物,转化为钱,转化为欲,转化为形式,直奔功利而去。缩略的标准是物质的而非精神的,是功利的而非审美的,是形式的而非内涵的。缩略之所以能够实现,其秘诀在于把精神性的水分一点点挤出去,像压缩饼干似的,卡路里倒是足够,滋味却没有了。对一次性的短暂人生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这段文字着重抒发怎样的感慨?()
A、急于实现目标,必然付出代价
B、淹没在物欲中的人生是枯燥无味的
C、人们只重目的,忽略了过程的享受
D、时间可以转化为钱,却无法转化为美
简要分析:
分析这段材料可知作者谈论的关键词是“缩略”,作者的感受在最后1句“缩略对一次性的短暂人生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这表达了作者认为一味求快,为达到目的而“缩略”,会遗失很多美好的东西——精神上的享受,也即是忽略了过程的享受。
只有C项强调精神享受,故本题选C。
原文披露:文章《黄河之水天上来》
也许,赶路人自有不得不缩略的苦衷,缩略乃时代潮流使然,其中不乏积极因素,但从根本上说,所谓缩略,就是把一切尽快转化为物、转化为钱、转化为欲、转化为形式,直奔功利目的。缩略的标准是物质的而非精神的、是功利的而非审美的、是形式的而非内涵的。缩略之所以能够实现,其秘诀在于把精神性的水分一点点挤出去。像压缩饼干似的,卡路里倒已足够,滋味却没有了。古人云:“贪看名山者,须耐仄路;贪看月华者,须耐深夜;贪见美人者,须耐梳头。”而缩略者恰恰缺乏这种耐心。
PS:文段指出缩略者缺乏耐心,与C项“忽略了过程的享受”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