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公考笔记 > 第57章 片段阅读隐性主旨题十

第57章 片段阅读隐性主旨题十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2012国考-题6

中国学术历来轻“术”。经济学、金融学都是太低级的“术”,所以,它们往往被忽略。遗憾的是,时下的儒家研究学者还是不能走出用文化来谈文化的圈圈,特别是以儒家文化来评价儒家文化,其结论当然不会是别的,用“四书五经”来看“四书五经”,只能是越看越美。如果脱离传统儒家社会的实践现实,不去研究特定文化背后的成因(特别是经济成因),那么得出“以中华文明整合世界”这样的认识就不奇怪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中国文化研究缺少经济成因分析

B、传统中国学术历来看轻经济学科的价值

C、“以中华文明整合世界”的想法轻率荒谬

D、当代儒家研究学者依然没有走出轻“术”的窠臼

详细分析:

本题各家机构给的答案都是错的,通过分析这道试题,考生也可以发现自己容易犯的错误。

先看提问方式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与“这段文字的主旨是”、“这段文字意在”和“这段文字意在强调”等一样,直接对应文段重点——需要考生找出文段强调的重点(论述中最重要的一点)。

再来分析文段含义

第一、二句,中国学术历来忽视对经济学、金融学的研究。

第三句,时下的儒家研究的误区——用文化来谈文化。

第四句,时下的儒家研究缺乏对经济方面的研究。

可知,文段主要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主要谈中国学术历来轻“术”,不注重对经济学科的研究;后半部分主要讲当代的儒家研究依旧没有走出传统中国学术研究的误区。

由此可知,文段论述的重点是“当代的儒学研究”,D项表述正确。注意关键词“遗憾的是”表明作者的论述重心在于后面的内容。

最后看选项

A项——中国文化研究缺少经济成因分析,强调“中国文化研究”,扩大概念,文段主要讲的是“儒家学术”。

B项—传统中国学术历来看轻经济学科的价值,强调“传统中国学术”,依旧扩大概念,文段紧紧围绕“儒家学术研究”展开论述。

C项——“以中华文明整合世界”的想法轻率荒谬,作者并没有批评“以中华文明整合世界”这一认识,“轻率荒谬”的说法无从谈起。

D项——当代儒家研究学者依然没有走出轻“术”的窠臼,唯一一个搞对论述中心的选项。

文段的论述重点是“当代儒家研究”,明白这一点,本题就迎刃而解,市面上所有机构都选A项,实在是错的太离谱。

没有理清文段的脉络,错把首句当主旨句,分不清文段论述重点,是很多人容易犯的错误。各位考生应该引以为戒。

原文披露:人民网2009年3月《中国文化的出路》

“五四”运动给中国带来了自由、民主、法治思想。回过头再看,当时的思想先驱至少在两方面存在盲点,其一是私有产权,其二是发展金融与保险市场,这二者是实现自由、民主、法治的经济基础。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自己的私有产权而是靠“领导批准”谋生,那么个人就没有声张自己权利的财产基础,自由、民主、法治当然无从谈起;如果没有市场提供的保险与金融品种让你去规避自己一辈子的生活风险,那么在你打倒“孔家店”、失去了“家”这个传统的互助保障体系之后,你会对未来充满着不安,这时你也不会有底气去争取个人的自由与民主权利。如果没有这两类经济基础,打倒“孔家店”之后,你又不得不重建“孔家店”。也正因为80多年前的思想先驱以及后来者都缺乏这种认知,所以,那之后的政权还去试过不同的制度安排,甚至走过与这两个基础要素完全相反的路,到最后当然就无法实现“五?四”民主自由理想。

这些认知盲点的确也跟中国学术历来轻“术”的传统有关,因为经济学、金融学都是太低级的“术”,所以,看不到这些也不奇怪。遗憾的是,时下的新儒家学者还是不能走出用文化来谈文化的圈圈,特别是以儒家文化来评价儒家文化,其结论当然不会是别的,用“四书五经”来看“四书五经”,只能是越看越美。如果脱离传统儒家社会的实践现实,不去研究特定文化背后的成因(特别是经济成因),不能看到儒家体系只是多种不同文化体系中的一种,那么得出“以中华文明整合世界”这样的认识就不奇怪了。

PS:选项A其实是整个文段的标题,而所考文段只是这篇文章中的一个分论点。

2012国考-题7

在任何一个历史时代和艺术潮流中,丧失民族特性的艺术家和作品都会成为外来艺术的附庸和追随者。这不但使民族文化处于被改造的弱势地位,还会让艺术家丧失民族自信心,这样的创作无疑也是缺乏活力的。近些年,当代绘画的活跃和繁荣,不仅仅得益于艺术家日益扩大的视野和活跃的创作思想,更得益于中国艺术家对于本民族文化的尊重和挖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艺术创作离不开民族特性

B、艺术家应该保持民族自信心

C、绘画的繁荣得益于本土文化元素的挖掘

D、民族文化对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详细分析:

我们先分析文段含义

第一、二句,反面论证民族特性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性。

第三句,指出当代绘画繁荣的原因——挖掘民族文化。

许多考生把第一句当成主旨句,认为第三句是对前两句(理论)的举例说明,但也有不少人认为前两句是铺垫,最后一句中的“当代绘画”才是文段论述重点。

不同的理解得出的正确答案也不一样,那么到底前半部分重要,还是后半部分重要?我们先看下原文:

中国当代油画中出现的民间元素,一方面体现了民间美术强大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国当代艺术家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的反省和自觉。在任何一个历史时代和艺术潮流中,丧失本民族特性的艺术家和作品都成为外来艺术的附庸和追随者,这不但使本民族文化处于被改造的弱者地位,还会让本民族艺术家丧失民族自信心,这样的创作无疑也是缺乏活力的。当代绘画在近些年的活跃和繁荣,不仅仅得益于艺术家日益扩大的视野和活跃的创作思想,更得益于中国艺术家对于本民族文化的尊重和挖掘。

从原文可知,文段主要探讨的是中国当代油画中的民间元素,中间关于“民族特性”的表述都是为了支持论述后面的“中国当代绘画”,故C项表述正确。

再来看提问方式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与“这段文字的主旨是”、“这段文字旨在”和“这段文字意在强调”等一样,直接对应文段重点——需要考生找出文段强调的重点(论述中最重要的一点)。

最后看选项

A项——艺术创作离不开民族特性,A项主要是对前两句的概括,对文段的重点——最后一句没有提及。亦可逆向推理,如果本题选A,那么文段一开始从反面论述“民族特性”的重要性,后面所举例子应该是某些艺术创作缺乏“民族特性”导致的严重后果,而不是文段中的正面论述。

B项——艺术家应该保持民族自信心,强调“民族自信心”,但它并不是文段论述重点。

C项——绘画的繁荣得益于本土文化元素的挖掘,揭示当代绘画繁荣的原因——对本土文化元素的挖掘。

D项——民族文化对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说法过于笼统,不够精确。

一开始还以为本题出题有误,但是仔细分析才发现是我们自己理解不到位,语言功底不够扎实,第三句根本不是文段所举例子,相反还是文段论述的重点。从细微之处体会文段各部分论述的强弱,带入选项验证正误,应该是解决此种类型试题的可行之法。

2012国考-题8

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将人类带入工业社会,从此,以消耗自然资源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向各领域逐渐渗透,开始主导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这种模式如同做蛋糕一样,被做得越来越大,已经不只局限在“突飞猛进”的工业生产领域,在城市规划与建设等领域更为突出。这种模式的确为社会创造出了巨大财富,人们也从中或多或少得到了实惠,但其弊端正在逐渐显现。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是()。

A、倡导转变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B、批判工业社会的经济增长方式

C、揭示工业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质

D、呼吁人们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水平

详细分析:

本题提问非常特殊,“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是”和“意在说明”是不同的,前者是正儿八经的“意图题”,“意图题”其实考的非常少,这种题主要把握作者写作目的。

我们先不管怎么做这道题,而是先通过原文确定正确答案

信息技术改变传统发展模式

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将人类带入到了工业社会中,从此以消耗自然资源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逐渐渗透并开始主导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这种模式如同做蛋糕一样,被做得越来越大。这种“做大蛋糕模式”的发展模式已经不止局限在工业生产领域的“突飞猛进”,在城市规划与建设等领域更为突出。做大蛋糕的发展模式,的确为社会创造出了巨大财富,人们也从中或多或少得到了实惠,(但其弊端正在逐渐显现)。

“做大蛋糕模式”的发展模式主要是以消耗自然资源为发展的基础的,因此必然对自然资源提出无穷量的要求,但地球的资源量是有限的,对自然资源的无穷尽索取必将导致地球资源的贫乏和枯竭,如与我们密切相关的石油,可开采量已在百年之内。而各大国之间为了争夺资源,关系将有可能进一步紧张和恶化。(本人认为,人类两次世界大战与大国都走上了一条以消耗自然资源来做大蛋糕的模式有密切关系,德国和日本从其他国家掠夺了大量的宝贵资源)。

根据原文第二段可知,作者在接下来的表述中并没有“倡导”、“呼吁”,而是先指出工业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然后再对其加以“批判”,故而B项正确。

首先读懂提问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是”这种提问方式与“这段文字意在说明”、“这段文字的主旨是”、“这段文字旨在”和“这段文字意在强调”等有很大的不同。前者的材料中作者的态度倾向非常明显,带有很强的个人感**彩,作者的言外之意呼之欲出;后者直接对应文段重点——需要考生找出文段强调的重点。

实际上本题的这种提问方式非常少见,历年的国考试题也不过考查二三道,所有的公务员考试试题也不过考查十来道;如果加上与其相似的试题,所有的公考试题也不超过三十道。

这种试题才是真正的“意图题”,可以看出命题人考查这种试题的概率非常小,但从考生作答情况看错的很严重。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某些机构的试题分类错误,将“意在说明”、“意在强调”等与这种题型混淆,导致考生使用错误的做题方法。

再来分析文段的含义

第一、二句,介绍工业社会传统的发展模式;第三句得出结论,先是肯定工业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贡献,然后话锋一转,指出这种模式的弊端正在逐渐显现。

由“但其弊端正在逐渐显现”可知,作者接下来要讲述的是“这种模式的弊端”,其实指出“弊端”就已经有“批判”的意味了,因此作者的写作意图在于批判“弊端”。

最后看选项。

A项——倡导转变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文段还没有谈到“倡导转变”这层含义,刚刚引出“弊端”这个话题,A项过度引申了。

B项——批判工业社会的经济增长方式,强调“弊端”的言外之意当然是“批判”。

C项——揭示工业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质,“揭示实质”是一种比较客观的表述,没有带入作者的个人感**彩。C项的表述更像一种总结概括,但本题的材料不适合出主旨题。

D项——呼吁人们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水平,D项明显过度引申,D项和A项表意相符,“倡导转变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就要求“人们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水平”,从D项的错误可以很明显地看出A项也过度引申。

同种提问方式的试题材料比较

2013年广东

近年来,社会热点事件频频占据了我们的视线,从毒奶粉事件到染色馒头事件,无疑给广大民众带来了巨大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困惑;曾经轰动全国的抢盐事件,更是对社会正常秩序的一种冲击。很明显,这些社会热点事件,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破坏性甚至是毁灭性的影响。但是最为严重的影响,莫过于这些社会热点事件所产生的负面效应的不断扩散,并由此引发的公众的困惑和不安。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是:

A、呼吁对社会热点事件负面效应的扩散进行有效抑制

B、批判社会热点事件的负面效应混淆了公众的视听

C、揭示社会热点事件的负面效应不断扩散的实质

D、提醒人们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提高甄别社会热点事件的能力

正确选项A

强调“社会热点事件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扩散”恶劣影响的目的当然是“呼吁抑制这种扩散”。

2011年上半年联考

网络时代是一个“信息过剩而注意力稀缺”的时代。以网络为基础的当代经济的本质是“注意力经济”,在这种经济形态中,最重要的资源是注意力,因此在互联网上如何吸引注意力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网络时代对注意力的经济价值的强调无疑是必需的,但如果忽视了对吸引注意力的道德评价和精神意义,就会导致对注意力缺乏应有的人文关怀和起码的尊重,以致于会有人利用网络手段的便捷性和隐匿性,通过不实和不良信息去浪费、污染、践踏他人的注意力,这无疑也是一种严重的精神伤害。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是:

A、呼吁网络时代要善用注意力,珍视其精神和文化价值

B、强调网络时代如何吸引注意力是创造经济价值的关键

C、强调网络时代忽略了对吸引注意力的道德评价

D、呼吁应加强对网络注意力污染和扭曲的管理

正确选项A

作者批判“通过不实和不良信息去浪费、污染、践踏他人的注意力”的目的当然是“呼吁”善用注意力。

综合看来,真正的“意图题”材料中作者的态度倾向,写作意图都是显而易见的,把握的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