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金陵老宅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且说那天,贾环目送林黛玉并林之孝等人北上之后,也和林如海告别,乘船沿江逆流而上,不一日来到金陵。
贾府在金陵的老宅,比不得在京都的宁荣二府,但是和小家小户相比,也称得上庭院深深,虽然多年没有贾府正经的主子回来住,但是常年也有一些故老家仆在这边看护,倒也没有衰败。
贾环此来,算是这些年来,贾府的主子辈儿人,头一次回来,虽然在京都贾府只是个不受待见的庶子,但是在这里,却无人能制。
因为主人家不在,这里的家仆少不得借着府里的便利,给自己讨些便宜,因为贾环来的突然,都不及防备,被贾环看了底儿掉,把大家都唬了一跳。
贾环哪懂得府里下人中的那些弯弯道道,再者说,就算是知道,他也懒得理会。
这次来金陵,除了他对林之孝说的要回来祭祖尽孝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要尽量推迟回京的时间,给自己争取多一些自由的时间、空间,好好想一想,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既然穿越一场,自然不能再像前世那样无所事事地混过,况且还有那么多的青春少女、妖娆少妇等着他来拯救呢。
可是,穿越成的这个贾环的身份,实在有些不尴不尬,在现在的贾府,根本没有说话的余地,很多事情,就算是有心,也无处着力,尽情施为。
要是只想靠着穿越者的身份胡干蛮干,且不说他有没有那么大的能力,但是贾府上面的老太太、老爷、太太,也不会惯着他——他可不是贾府的命根子贾宝玉!
但要他就这么放手不管,他自己心里那关也不好过,没奈何,只能勉强一回,尽可能地想办法。
先前向林如海进言,早早地为林黛玉的将来做些打算,就是他极力想出来的办法之一,好在那番说辞虽然对贾母、贾政、王夫人有所揣度,略显不恭,却是真心实意的为林黛玉着想,林如海听了,就算不听他的,也不会去贾母那里把他揭穿了。
但是一旦回到贾府,他再想做些什么事情,就需要慎之又慎了,就算看出了贾府的时弊,也不能不管不顾地莽撞揭露出来,需要想个法儿,让府里管事的那些人自己意识到才好。
现在正是对如何拯救贾府这艘已经服役近百年,船身早已千疮百孔,经不住什么大风浪的,只剩下表面光鲜的破船,没有任何头绪,才要远远地躲到金陵来。
一旦回去了,少不得要在贾母面前装乖孙子,在贾政、王夫人面前装好儿子,就是这,还指不定会受到怎样的待遇呢。
这些,从他穿越之初的那些日子的境况就可见一斑了——初春落水,受惊加上受寒,整个命去了大半条,好不容易醒过来了(被穿越了),贾母、王夫人那里连问都没有问一下,贾政倒是传过来几句话,却也是被赵姨娘吹了床头风,才想起来,府里还有这么一个儿子的。
就连和他一母同胞的贾探春,也只是派身边的大丫鬟侍书过来探看了一回,见他没有大事,也就罢了,自己都没有亲自过来。
至于其他兄嫂姐妹,更是把他当成了贾府的隐形人一般,他不去人前厮混,他们的眼前反倒清净了些。
这样的身份,就算是有天大的本事,在贾府之中,也没有半点施展的空间和机会呀。
住进金陵贾府老宅之后,贾环先去贾府祖坟陵园给过世的祖先磕了头,上了香,然后就在贾府老宅里猫着,借口要为祖宗斋戒七七四十九天,索性连那些贾府的旧戚故好都先不去走动了。
贾府老宅那些被贾环拿住错处的家奴,虽然背地里对贾环有颇多非议,但是面上却不敢怠慢,为了讨好贾环,不让他回京之后,把他们在这边的龌龊事捅出去,恨不得把贾环当成亲祖宗供起来,一应吃穿用度,都往好字上面靠。
又看贾环对他们的态度都是淡淡的,心里没有底,少不得分批次的背着人来,给贾环上点供,贾环毫不推辞,一应笑纳,荷包倒是鼓了起来。
贾环那位贾府先祖斋戒七七四十九天的话头,倒不是虚言,来到贾府的金陵老宅之后,真的五十来天没有出门,只在宅子里一个人转悠。
看守贾府金陵老宅的那些奴仆,不知道是不是他们的殷勤和上供发挥的作用,贾环在斋戒期间,对他们的行事一概不闻不问,倒也让他们放了心。
贾环在贾府金陵老宅里憋了五十来天,对自己的未来也没有规划好,想得脑瓜子生痛,没奈何,只能暂时放下。
这一天斋戒期过去,贾环早上起来,看到天气晴好,起了心思,草草吃过早饭,叫上两个熟悉金陵城的小厮,倒背着手,一摇三晃地出府,要逛一逛这座六朝古都。
先前,穿越之初,贾环只顾着在自己的小院里养伤,连宁荣二府都没有逛过,更不用说京都了;后来到了扬州,一开始是忙着在贾敏床前侍疾,然后又忙着料理贾敏的丧事,也一直没有得空,去扬州城里逛一逛。
这一回在金陵,却是贾环头一次见识到这个世界的世俗风情,满眼看去,也有和自己前世想象的差之不多的,也有超出自己前世的想象的,林林总总,颇有可观之处。
正逛得兴起,忽然看到前面的街口围着一群人,人群中隐隐传来痛呼求饶之声,好奇心起,凑过去,定睛细看,只见人群中间,几个膀大腰圆的豪奴,正在围殴一个已经倒在地上,浑身缩成一团的年轻人。
一旁,站着一个挺胸凸肚、面目可憎的华服少年,正斜着眼睛,叉着腰,在那里肆无忌惮地叫嚣:“给爷往死里打!敢跟本大爷抢女人,你也不打听打听,大爷是谁!”
贾环见状心中一突,忽然想起来一个事情来,连忙低声问身边的小厮,果然听到小厮会说,“那位大爷,三爷你不认识,也应该知道,正是薛家的大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