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繁华过眼
贾政深知贾元春对贾宝玉的看重,恰好之前听家塾里的老师在背后称赞贾宝玉,虽然在正业上面不甚用功,但是在偏才杂学方面,却有不错的造诣,贾政原本是不太相信的,于是就在视察省亲别院的时候,试了一试贾宝玉的才情。
后来见贾宝玉所拟之匾额、对联,虽然不是什么绝妙语句,但是对他这个年纪的人来说,也算是难得了。
所以贾政灵机一动,就干脆用了贾宝玉所拟的匾额、对联,如此一来,在贾元春游幸的时候,看到这些都是出自贾宝玉之手,心中当会稍稍慰藉,不负其素日的殷切希望之意。
贾元春从省亲别院的大门向东,绕了个半圆,来到对面的正殿,礼仪太监跪请升座受礼,两边乐声再起。礼仪太监二人引贾赦、贾政等人在于月台下排班觐见,贾环自然也身处人群之中,胡乱地磕了一个头,殿上昭容传谕说了一声:“免礼。”太监才引贾赦、贾政等人退出去。
又有太监引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等人,以及贾府上下女眷等人,从东边台阶上到月台上排班觐见,昭容再次传谕说了一声:“免礼。”于是贾母等人依次引退。
见过大礼,贾元春走下座位,礼乐声停止,来到侧殿再次更换过衣裳,才乘坐备好的省亲车驾,走出省亲别院,来到贾母院里的正厅,要给等着那里的贾母等人行家礼,被贾母等人苦劝方止。
她们女眷在里面厮见,贾环等男性亲眷却不得近前相见,只能等在外边,正无聊着,只见太监出来,传前时没有跟着贾府女眷一起迎接贾元春的薛姨妈、薛宝钗、林黛玉等外眷去觐见。
又过了一会儿,贾政进去回话,然后外边的男性亲眷,只有贾宝玉一个人,被叫了进去,显示出了贾元春的区别对待,不过,在这样的时刻,大伙儿心中就算是有再多不满,也只能闷在心里,不敢有一丝一毫流露在外。
又过了一会儿,贾元春才在贾府众多女眷,并贾宝玉的簇拥之下,走出贾母院子,重新回到省亲别院,再次漫步游览,等再次来到后面的正殿时,前面传谕下来,大开筵宴。
贾母等人在上面陪着贾元春,贾环等人就在楼下伺候着。
不一时,之间楼上传下来一张彩笺,上面誊写着十数首诗,贾政等人看了,都称颂不已,贾环最后把那张彩笺偷偷昧了下来,藏在了袖筒里,大家知道那不过是贾元春一时兴起,命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等人为省亲别院中的各处景色题的诗词,刚才的夸赞之语,不过是为了应景,并没有多少真心,所以对那张彩笺并没有多在意,贾环收起来,也没有人跟他争。
又过了一会儿,负责带着贾府的戏班的贾蔷,已经等得不耐烦了,才有太监下来传谕:“作完了诗,快拿戏目来!”
贾蔷连忙将戏目锦册呈上,一并还有贾府戏班中十二个小戏子的花名单子。
没过多久,太监出来,点了四处戏,贾蔷连忙张罗着扮演起来,一个个歌欺裂石之音,舞有天魔之态,虽是妆演的形容,却作尽悲欢情状。
又忙乱了一阵,贾元春又特意点了贾府戏班里的小旦龄官的两出戏,一并唱完之后,才撤去筵宴,贾元春又带着众人去之前未曾到过的地方,又去游玩了一番。
待游完整座大观园,贾元春的赏赐才颁布下来,其他人得到的赏赐在这里就不一一细数了,贾环却只和贾珍、贾琏、贾蓉等人一样,得到了表礼一分,金锞子一对儿,实在不值一提。
忽忽间,时间已经来到了正月十六凌晨的丑正三刻,就到了贾元春回宫的时间了——算起来,从贾元春临驾贾府,到她离开,才不过归省了六七个小时而已!
待把贾元春送走,贾环立即就转回带自己的院子,倒头便睡,一直从凌晨睡到了半夜,浑身的疲倦仍然没有散尽,之所以醒了过来,是一整天没有吃东西,五脏庙造反,被饿醒了。
起来之后,也没有麻烦在外间睡得正香的香菱等人,自己倒了一杯热茶,胡乱吃了几块点心,安抚住肚子,然后上炕继续睡,一直到第二天日上三竿,才是自然醒来,起来在院子里活动了一下,洗了个热水澡,才感觉精力全部恢复过来。
接下来几天,贾环仍旧或是在自己的院里呆着,或是出府去到城西田庄,在已经吐出新绿的果林里走一走,转一转,和秦可卿说几句话,并没有干涉贾府里面的事情。
他可以如此清闲,但是贾珍、贾琏、王熙凤等人,却在贾元春归省之后,又忙乱了几天,把荣宁二府、大观园全都收拾齐整,这件折腾了阖府上下将近一年的大事,才算全部过去。
等诸事全都了结,贾珍忙不迭地在宁国府大摆了一天宴席,看戏、放花灯,把被贾元春归省耽误了的年节娱乐,略略补回来些。
贾珍也请了贾环过去,贾环本不耐烦跟贾珍、贾琏等人相处,只是薛蟠也在那里,被他缠住,少不得坐下喝了一回酒。
偷空溜出席,来到后面的僻静处醒酒,远远看到贾宝玉往一个小院去了,正要跟过去瞧瞧,忽然看到里面跑出来一个衣衫不整的丫鬟,猛然想起一副场景来。
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贾宝玉在宁国府开宴这一天,不耐烦前面的热闹,去了后面的一个小书房,正好撞破他的贴身小厮茗烟,正在和“金陵十二钗”五副册中的卍儿,在做一些没羞没臊的事情!
那里面的描述,不正是眼前的场景嘛!
虽然认出了那个丫鬟是卍儿,但是这个时候,却不是贾环上前找她的最好时机,不然不仅逆转不了她的命运,反倒会在两人心中留下芥蒂,彼此都会觉得尴尬。
既然确定了卍儿是谁,那么后面的事情,就容易办了,倒也不急于这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