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悲喜两重天
杨都统和李指挥虽然熬了个通宵,但现在台上依然春风满风,精神头十足。
杨都统不愧是名儒将,昨日一战在他声情并茂的渲染下,激励的众将士再次热血沸腾,摩拳擦掌,恨不得跑出去再找夏军干一架回来。
紧接着,李将军在台前大声宣读了众将士的军功赏赐,主要是关于斩级的名额,至于升级之类的,当然上级还会有一个考核审查的过程。
这才是重头戏,也是众将士最关心的,一夜没睡好的就是想这事了。
关于梅谷堡前的斩级赏赐,李指挥除了分配给几名心腹十几级外,全都算做全营,当然把新兵营排除在外。但新兵们并没丝毫不满,相反还十分的兴奋,因为他们接着就听到了人首一级的赏赐,这也太让他们意外了,运气太他妈的好了,咱也就是挖挖坑,埋埋石头,然后在山窝窝里趴上半天,也能一人分上一级赏赐,意外,令人惊喜的意外。
更多的新兵却在想着好事:不行,一会我得赶快回家告诉我爹爹,那老家伙可天天骂我游手好闲,当兵也当不好的,回去看他怎么说;另一名流着口水的在想,这下好了,临村那姑娘小英他妈,昨天还托媒婆来要聘礼,这下可有着落了;一个流里流气的家伙正掰着手指头在算,上次去翠花楼找小柳好象还是一个月前……
新兵营的214级,除了新兵人手一级外,还余下16级,杨勇和张军分别三级,唐君又分给二愣子和李进每人三级,自个领了四级。
二愣子听到这赏赐时,那个震惊啊,顿时明白过来,这肯定是好兄弟唐君的缘故,当下感动的那是鼻涕一把泪一把的,心里直想:兄弟啊,你就是我亲兄弟,等上了战场我替你挡枪。
不过,二愣子还不是最震惊的,你看看拄着棍子正站在门口的李进就知道。人家这个半残废竟然也斩杀三级,当时好象这家伙只是拐着腿帮着抬了一捆箭,咋还斩杀三级……但是人家軡辖司的人不是这么看,杀敌五百余级,无一伤亡,说出去也没人信啊,好,现在总算看到一个伤兵了。
李进那个不好意思啊,但心里清楚这是张兄弟的原因,命是人家救回来的,又给了自己这莫大军功,直恨不得现在就为兄弟两肋插刀。
杨勇这小子因上次出色表现已经被提了都头,转眼间又有三级功劳在手,心里那个美啊,他发现台上爹爹看向自己的目光温柔中透着骄傲。心里不由一暖,又看了看旁边正心不在焉的师父,啥话不说了,以后师父让砍谁咱砍谁,师父再看美女我也不鄙视他了。
同样,又获三级功劳,令已经身为小都头的张军也是欣喜不已,自己的威名已经在家乡张家堡传开了。
当斩级功劳宣读完毕,新兵营顿时成了全营瞩目的焦点,再次被羡慕忌妒恨的目光所包围。
相对喜形于色的众将士,台上的两位才是此次大战的最大受益者,升官发财那是板上钉钉了。修为颇高的两人沉稳中也掩不住那呼之欲出的欣喜之情。两人明白,这一切都拜唐君所赐,想起这些,两人心情就有些复杂,又暗自庆幸,这真是一员从天而降的福将。
与梅谷堡喜气热闹的场景完全相反的是,在边境线的另一侧,一群叫花子模样的西夏人垂头丧气的蹲在草地上,正接受着族人的指指点点,围观者多是热情奔放的党项姑娘,不少人躲在一角黯然神伤,看样是心中的那个他没有回来。
而在不远处的一座建筑里,野利荣光跪倒在地,一旁的老者手持马鞭狠狠抽打在他的脊背上,嘴里不停的骂道:“混帐东西,真是狗胆,竟敢怂恿多保勇私自出兵。”
血珠瞬时染红了背后的薄衫,野利荣光咬紧牙,倔强道:“和多保勇无关,一切都是我的主意”
“哼,你的主意,你做的好事,六百儿郎的鲜血,你能承担得起吗”老者骂道,又抽了一鞭。
“野利兄,事已至此,你就算把令郎打杀了,又于事何补”另一名白胡子老者淡淡道。
“都是犬子惹下的祸事,给鄂列族带来如此惨痛的损失,我野利家族会给贵部一个满意的答复”执鞭的老者将鞭掷向一旁,承诺道。
“野利兄见外了,我们两部向来亲如一族,何分彼此,何况这次也不全是荣光一人的过错,如果不是保勇那孽障”说着转头看了一眼正在包扎的多保勇,恨铁不成刚道,“我直接打杀了这混蛋”
唉,两位老哥,咱就别比着谁的儿子更混账了。
这两个部落的兄弟友情那可是久经考验,绝对没说的,可亲兄弟也要明算账。野利家族还是坚持送了五百匹健马过来,算是给鄂列族的补偿。
这里就不能不简单提一下西夏的军队构成,西夏将全国的军事防区分成二十四大军司,而各大军司的军队构成主要来自于各部落武装,每次有大的行动,会将之召集起来,平时则驻守各部。
鄂列部落此次可谓损失惨重,基本上是被打了个半残,因为失去的数百名骑士是不可能得到军司的补充的。
这还没算完,还有几百将士的遗骸在大宋那边呢,怎么着也要通过外交途径要回来啊。宋政府在这方面一直都是很宽容的,只要对方说点好话,做出些口头承诺,就让人家把尸体拉走了,是不会趁火打劫要点赔偿啥的,再说人家穷得叮当响,做梦都惦记住你家里的好东西呢……
这里有必要提一下宋夏和议,后人一提到北宋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都忍不住想到清政府,实际上这两者根本不能相提并论,比如宋给夏的岁赐,银帛茶总共二十万五千钱;再如著名的宋辽澶渊之盟中,宋每年给辽国银十万两,帛二十万匹。
可能大家一听这数字就忍不住骂卖国求荣之类的。在这里有两个数据,当时宋政府仅仅在陕西一路的军费开支每年就高达二千万两,遇到战事,军费则达三千万两……岁币和军费比起来只能算是毛毛雨,再对比一下清政府与小日本签的一个《马关条约》,赔偿的白银几十年的财政收入都还不完。
宋政府可能也是算清了这个账,破上面子不要换来了暂时的平安,当然也养虎为患,最终为其所害,但此说又不恰当,因为不管是夏、还是相对强大的辽,最终都没把宋怎么样,北宋是被突然从东北杀过来的女真给灭掉的。
从条约中也可以看出一点,如果辽夏真的把宋政府打败了,是不可能只要这一点赔偿完事,人家再穷,这点小钱还是打发不了的。他们也不傻,打也没有十足的把握,搞不好小命就丢了,再说打仗也是抢些钱……一个想安静,一个想要钱,所以双方一拍即合。
再从另一方面来说,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对宋朝是十分仰慕的,而且还是全方位的艳羡,虽然在军事上他们打的宋政府狼狈不堪,可在面对大宋时的心理是十分自卑的。再提两个小典故:
一是宋仁宗死的时候,当时的辽主哭的昏天黑地,不是装的,真正的伤心啊,他还曾道,愿来世生为宋人,足见其对中原文明的向往。
二是宋辽签订条约时,辽主曾提出情愿少要点银两,希望赵大官家给些十三经之类的书籍。
赵大官家的回复很绝,钱一分不少你的,想要经书门都没有,就你们那粗汉还看经书,尼玛也不怕辱没了经书这俩字。
草原民族对宋的向往在这里绝对没有夸张,苏轼曾经出使辽国,他在其诗作中提到,当时的牧民们以有一本他的最新诗集而感到骄傲,随处可见朗读其诗者。在访问的过程中,他也切切实实的享受到了明星般的待遇,所到之处可谓万人空巷,丝毫不亚于今天的当红明星。
扯的有点远。下面言归正传。
虽然近来宋夏边境相对平静,只是一些小打小闹,但梅谷堡一战还是极大震动了宋夏当局。梅谷堡这三个字顿时成为双方军政两界谈话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西夏统治者对宋朝先进的科技文化的崇拜已达近乎迷信地步。他们以为这是宋朝军队新装备的一种威力强大的新式武器,在苦思对策的同时也严禁宋夏边界的夏军做出任何挑衅举动。
让唐君始料不及的是,从梅谷堡到熙宁寨,他的大名是无人不晓,他所发明的石雷,也引起了将士们的热烈讨论,居然不少人认为拿这东东往营外一埋,啥妖魔鬼怪来了都不用怕了。
秦凤路的总管李将军在听取了信使对这种新式武器的描述后,也是极度震惊,为此他还专门派心腹秘密来到梅谷堡,想拿几个样品回去,李指挥直接让他们去找唐君。
唐君很大方,直接送给了他们十颗,并一再叮嘱他们一定要严禁相碰相撞和挤压。他在严肃的讲,发现这些人的表情似乎不以为然,心想就这破石头,你就吓我吧。
唐君怕出意外,抱着颗雷,领着几人来到营外的小山沟,试验给他们看。轰隆一声巨响后,这几个家伙差点没吓傻。回去的时候竟然没人敢靠近石雷了,唐君拿手里一颗又讲解一番,来人才敢小心的接在手里。
秦凤路总管拿到样品,看到爆炸的试验后。对于强大的破坏力也是十分震惊,认为是城防的一件利器,但他感觉这东西威力是不小,但是埋在那儿等人家来踩,太被动,要是扔到敌群中让他爆炸就好了。
总之,这件东西没有引起宋高层的相应重视。唐君对此豪不在意,毕竟这东西本身缺陷也不少。
新人新作混出名堂不易,求收藏求推荐